近几年,各地电视民生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节目无论从制作理念、内容筛选、表述方式还是传播渠道上都陷入了同质化的窠臼。主持人“给力”与否,便成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突出重围、赢得成功的关键。如何让受众记住并喜欢,如何增强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基本要求
1. 形象亲和
这里所说的亲和,不光是外貌打扮,更多的是指平民化的视角。《小强热线》主持人小强,每次出镜穿休闲衬衣,不打领带,就像你熟悉的老朋友,掏心窝地跟你说事儿,帮你维权。《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即便在成名之后,仍然坚持普通的作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他们的形象在观众眼中并不是播音员主持人,而是能主持公道、能帮上忙的热心人形象。以平民化的视角说新闻,这样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内容为王的铁律下,虽然不能说观众都是冲着主持人才看电视的,但电视媒体的家用属性决定着,电视观众希望看到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像朋友一样走进他们的家庭。”①亲和力强的主持人,可以令新闻资讯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新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继而使主持人本身上升为符号化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在主持人进行信源编码的过程中,亲和力就像催化剂,能有效提升主持人的可信度。如辽宁都市频道打造了以《新北方》为代表的民生新闻栏目群,清一色的女性主持人,以其温婉表达和细腻情感,成为栏目的一大亮点,在提高辨识度的基础上,有效贯彻了频道“和你在一起”的理念,为《新北方》栏目乃至整个频道赢得1000万人以上的固定收视群体,成为辽沈地区民生新闻的第一品牌。
2. 表达口语
“我们不播新闻,只是很八卦地和隔壁大妈说件事,而这件事有点意思!”这种平民化的“说新闻”理念,让民生新闻亲切生动,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心头好。
无论是主持人的口播还是配音,都要从语音、语调和语态等多方面寻求贴近性,以最通俗的方式,去提升观众接受信息的价值兴趣。首先,是去程式化表达,一些如“据了解”、“某某部门表示”、“某某人强调”等的固态词汇和语句,一些科学名词、复杂数据等很难听懂的语词,应一律摒弃。其次,应提升口语化表达的含金量,可适当采用群众喜闻的俗语、方言、流行词汇等,来提升口语化表达的传播价值。总之,要把观众当朋友,不说空话套话,用真诚打动人心。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几位年轻的女主播,就像是街坊老邻居家的孩子,工作忙碌了一天,回来与邻居家的亲朋好友聊起一天的所见所闻、大街小巷的新鲜事。如,“眼下炒股的人实在不少,男女老少多大年纪都有,可是我要告诉你100多岁的老人也炒股,你信吗?”“中国民间有传统,把酒论英雄,最近在哈尔滨,一条小京巴狗以其酒量惊人,一顿豪饮两大碗啤酒而被称为‘啤酒王’。”这样鲜活的语言,让观众觉得就是隔壁邻居在和你说事儿,轻松自然,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