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在媒体融合中的启示与思考--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5期

广播在媒体融合中的启示与思考

蒋忠文  

2013年06月04日15:06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广播融合新媒体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美国媒体称,“现在,对于纸质媒体来说,最让人悲伤的事情是报纸无法与廉价甚至免费的新闻网站相比。”电视方面,据国内有关机构去年底的调查数据,北京地区每晚百户的电视开机率是38%,而3年前同一机构的调研结果是75%。另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去年有4000万人声称不再看电视了。全国电视的收视率一年要下降13%左右。

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媒体融合”理论应运而生。所谓媒体融合,是指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就传统媒体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广播融合新媒体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2012年1—9月,全国电视广告增幅1.1%,而广播仍然保持了15.8%的较高增长。在美国,2012年广播的接触率达93%,广播重度听众媒体收听广播时间达376分钟。而网络重度人群偏年轻化,电视重度受众偏年老化,只有广播重度听众与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吻合。可见,报纸、电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新媒体挤压,而广播在遭受冲击的同时仍然保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特别是对比欧美国家,从接触率和听众收听时间上看,中国广播仍有提升潜力。各地新电台的不断涌现,中央电台在全国范围的强势覆盖,也表明广播当前的生存态基本良好。

广播应当抓住机遇,主动融合新媒体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客观上为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几乎每一种形式的新媒体,广播都可以找到相对自然的融合形式。当前形势下,广播应当抓住机遇,主动融合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提升公信力。

一 、重拾责任感,做有责任的广播

传统媒体之所以曾经有足够的分量,公信力是关键所在。不能否认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报纸、电视的强势,广播的公信力基本处于从属地位。时过境迁,曾经最为强大的传统媒体如今却承受着新媒体最强力的冲击。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生存环境与状态相对较好的广播,应当秉承传统媒体职责,承担更多责任。

新媒体的冲击带来的是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无论如何,广播作为一个影响公众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社会机构,媒体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自身的利益,不应该仅仅是几个数字所涵盖的商业价值,而应该是更深层地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民生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促进整个社会的稳步向前。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一段时间以来,电台之间影响力差距日渐扩大,是主动承担还是自我放弃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在广播将要扮演一个更重要的传播角色之际,媒体的责任感是每一个电台都必须认真反思的首要问题。

二、强化观点竞争,做有态度的广播

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体的竞争从速度的竞争走向观点与导向的竞争。有人说,一个好的新闻机构,不仅可以为成年人提供快速的、经过精心包装的、完善的信息,它还可以提供一种判断———由新闻机构提供的专业性判断。美国媒体这些年来不再像以往那样特别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而是要求反映“多种多样的观点”。比如,福克斯电视台提出的报道口号就是“公正和平衡”,而不是“客观”。所谓平衡,实际上就是要有不同的、独特的观点。

按照以往的理念,记者是不应在消息中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如今在西方通讯社播发的消息、通讯和综述等报道中,主观的分析常常会出现,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在消息中的“直接表态”如今已越来越普遍。面对媒体“观点竞争”的新动态,强化分析评论,是广播彰显公信力的直接手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