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织“渔网”
摸清“大鱼”习性、掌握“大鱼”行踪后,接着就是张网捕“鱼”的工作了。要知道,即便深谙大鱼的习性,再有经验的渔者也不敢轻言成功。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下决心要把“渔网”织密织实,要把前期采访工作做细做准,既要防止“大鱼”撞网逃脱,又要防止方式方法不对,最后钓出来一坨水草或者一条“死鱼”。
农村金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政府如何推动、难点是什么?为什么其他地方做不了、丽水却能突破?改革给“三农”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有可能萦绕在读者头脑中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报道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采访量过大,专门成立了由单位分管领导牵头,共7人组成的采编团队,担任“捕捞队”重任。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采访、材料收集,最终将所需的内容全部采访到位。比如,针对回答金融改革的难点是什么,我们专门赶到杭州采访了力推这项改革工作、时任丽水市委书记的陈荣高。2012年10月,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来丽水调研,我们又分派三路记者到试点村蹲点并及时采访报道。
针对政府如何推动改革的问题,我们从抽调的1.73万名机关、乡(镇)、村、金融系统干部中选取数十位工作人员,跟随他们挨家挨户采集信用信息,体验建设农户信用信息平台的艰辛。“一户农民的信用信息输入到电脑,平均需要6分钟,全市组织200人一起输入,180多天加班加点才完成。”这些精确的数字,生动的细节,原汁原味的叙述,打动了我们采编人员,也抓住了读者的眼睛,吸引住了听众的耳脉。
5年来,丽水9个县(市、区)、100多个乡村街道,近80个大小会议和活动我们都采访了个遍。
采访深入,细节详实,如何选取报道时间,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也是一门学问。2012年3月底,央行正式批复丽水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丽水市委、市政府加紧筹备召开试点工作现场动员会。我们赶在这次动员会前夕,集中力量采访,从回答“丽水模式”有何借鉴意义、丽水农民为什么可在POS机上取款、丽水农村金融改革难在哪、AAA级信用农民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丽水农民能贷到款等问题入手,以“农民资产如何能变资本”为报道角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集中推出了新闻专题《丽水农民资产为什么能变为资本——中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