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网7月22日电(传媒频道综合报道 赵光霞)近来 ,无论是福建泉州儿童医院“婴儿保温箱内死亡”事件,还是湖南临武瓜农邓正加身亡一事,都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关注,但往往缺少理性表达,网民迅速“要真相”的汹涌民意一浪赛过一浪,虽然很多事件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政府调查必须要有事实和证据支撑,所以公众需要耐心去等待。
人民日报评论称,当标签化站队成为判断依据、科学精神让位于极化立场,理性思维容易屈从于不良情绪。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现状下,观点越是斑驳难辨、众声越是纷繁芜杂,就越需要专业看法的从容表达、熟虑意见的广泛求同。“婴儿保温箱内死亡”事件再次启示,今日中国的舆论场域中,仍需要对社会负责的“意见领袖”。作为话语权的掌握者,媒体有这样的责任;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也要面对这样的挑战。
每次与突发事件如影随形的就是“要真相”,往往汹涌的民意其实预设着一个前提:真相就摆在那里,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立刻就掌握了真相,然后故意捂着,不告诉民众。但正如中国青年报评论所说,其实,很多事件发生后,政府并不掌握着真相,知道的并不比普通网友多,也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需要舆论和公众有等待真相的耐心。“事件发生后就立刻“要真相”,这做不到,也是对真相的不负责任。而且,对“什么是真相”应该有客观的判断标准。不能符合自己的想像和期待,就说是真相,而不符合自己的想像,就拒绝接受。”
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保温箱能保持婴儿体温恒定,舆论也需要这样的保温箱,既不能“太冷”,也避免“过热”。而这,需要每一位公民都成为熟虑公共意见的塑造者,以理性、责任,构筑起成熟、文明的舆论空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