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王刚>>新闻研究

别样头条显清新

——人民日报7月29日一版头条《夜访环溪看治污》读后

王  刚

2013年08月01日10: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一版头条是报纸塑造影响力和特色的关键,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办报水平的重要体现。不断改进创新一版头条报道,始终是编采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日报7月29日一版头条《夜访环溪看治污》,读后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充分体现了抓头条、抓典型、抓问题的“三抓”意识,是不拘一格写头条、选头条、用头条的一个成功范例。

一、选题重大而举重若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长期困扰一些地方发展、影响百姓生活的重大问题。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一些地方却收效不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记者没有就事论事,不做宏大叙事,而是走进浙江桐庐县的一个小山村寻找答案,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干部群众拉家常式的聊天,使政府扶持政策、科学治污方法、村民思想转变、治污显著效果等跃然纸上,既有看问题的高度,又有接地气的厚重,润物无声,举重若轻,于平夷之中见险峻,新闻性、典型性、故事性浑然一体,自然流畅。

二、内容全面而具体鲜活。农村治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政策、具体方法、村民意愿等方方面面。记者在把握全面的同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选取各个方面中最关键的问题,全部通过村干部和村民之口,给予具体鲜活的解答。如“县财政补贴每人350元,村民不需要掏一分钱”,体现了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所谓“‘人工湿地’,就是就近的三五户村民,合建一个污水池,家家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池中,然后通过简易厌氧池、湿地处理池、沉砂池层层过滤净化排出清水。这样一来,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最后排出的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说明了治污的具体方法和效果;“按规划,公用污处理池就建在我家窗下。当时想,那味道谁受得了?要知道现在这个样子,欢迎还来不及呢”,说明了村民思想认识的转变和对污效果的肯定,读来让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见人见事见精神,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因此得以充分彰显。

三、表达平实而简捷生动。报道全文加记者手记不到1500字,文字表达平实,没有穿靴戴帽,没有刻意渲染,文风亲切朴实,简捷生动。采用村民顺口溜,充满乡土气息,治污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治污后“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前后对比,立见变化。小学教师出身的村主任满口“文化味”的介绍,如“莲是花中君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荷只有种在清水里才有味道”,加之记者对小山村风景如画般的描写,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读来令人神往,感染力、亲和力油然而生。

一个一版好头条,无疑要新闻性、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俱佳。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我们继续唱响“顶天立地”的办报理念,知天高地厚,重天地对接,求天地融合,抓住不拘一格写头条的根本,把握不拘一格用头条的关键,在选题、内容、表达等方面加强改进创新,以不断提高本报的舆论引导能力。这是《夜访环溪看治污》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3年第25期)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