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人民日报探路二维码多媒体报道--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专家热议人民日报探路二维码多媒体报道

2013年08月12日11:07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燕帅)从7月1日开始,人民日报已推出带二维码的多媒体报道162篇,这是继人民日报在推出网络版、法人微博、移动客户端、电子阅报栏之后,对媒介融合和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又一全新探索。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许向东对此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的数字化进程在党报体系中还是很靠前的,体现出党报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技术等方面的革新与突破。

7月1日,刚刚度过65岁生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致读者》,提出将分步推进传播形态创新,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说:“人民日报此次将二维码作为打通文字与视频新闻的渠道,希望借助新技术,逐步将传统的文字新闻采编升级为全媒体新闻生产,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自觉行动、主动安排和重要举措。”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名誉会长闵大洪认为报纸对二维码的运用,固然是向全媒体业态发展的一个新举措,但二维码的运用要达到“出彩儿”的地步,则要下一番功夫。这便要求附加的音视频内容要有更多的信息含量、更高的新闻价值,而且要制作精良,有创意,甚至有时要达到美仑美奂的地步。它不应是文字报道的补充手段,而应是独立的音视频报道作品。因此,报纸二维码的应用,对报社相关部门的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采集、编辑、制作,以及产品数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记者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日报一向以高质量的文字报道和评论著称,进入“看图时代”又以高质量的新闻照片让读者大开眼界,如今借助二维码再向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唯与时俱进,方能不断攀上新高峰。

而《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国权认为报纸一直在尝试二维码方式,之前并未探寻出可行的路线,问题在于通过二维码,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快就从报纸转移到网络上,报纸的价值无法实现。而且二维码的平台掌握在新媒体公司手里,关键的后台数据无法获得,报纸的价值更无法实现。

不过对于《人民日报》推出这样的二维码产品,陈国权认为价值更多的应是向新媒体探索,或者作为党报形式的一种丰富方式。

相关阅读:

 

分享到:
(责编:燕帅、李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