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参加一个采访团去一家牛肉生产企业调研。一天下来大家交流采访心得,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的记者都愁眉不展,因为还有大量后期工作要做:确定报道方向,与主编沟通选题,整理录音……而几个自媒体从业者却谈笑风生。原来,人家拍了几张做好的香艳牛排,发表一番美食品鉴的文字,上传到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或者美食博客。没人审稿,没人删改,就完成了发稿任务。近来,自媒体越来越获得企业宣传公关业务的青睐,后者越来越倾向于花钱请自媒体做传播。
自媒体的出现源自互联网,个人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平台发布信息,发展迅速,涉及各个领域。其特点是发布流程快、言论空间大,内容形式不受限制,具有个人风格,更重要的是,盈利模式渐渐清晰。
自媒体面向更细分的受众,覆盖率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自媒体盈利大概有广告收入、付费订阅、公关费用和小额捐赠4种方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面向更细分的受众,覆盖率更高,广告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变现方式。年初,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程苓峰宣布:以他为主笔的自媒体“云科技”推出微信广告,报价每天1万元,或是每3天5万元,向中国乃至全球开售。此后不到2个月,他就做了10单生意,入账13万元。
对于自媒体人,月入2万元的付费订阅是一个好的信号。豆瓣阅读的作者丁小云在微博上曾晒账单:“亲爱的丁小云:你的作品 《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定价1.99元),《7天治愈拖延症》(定价5.00元)正在豆瓣阅读出售。从1月1日到1月31日,作品总共销售8272份,共计销售收入为29118.33元……”按照豆瓣跟作者三七开分成规矩,丁小云在当月能拿到逾2万元的税前收入。
“这篇文章来自‘小道消息’(科技类自媒体),觉得文章对你有价值,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即可对作者进行小额赞助。”目前“小道消息”通过小额捐赠来运营,号称无论如何公关也搞不定。
上述几种盈利方式只是个案,能否作为自媒体行业的通用盈利模式并且持续商业化运营还未知。也有业界人士论及,自媒体的最佳商业模式不是凭借自媒体平台本身直接盈利,而是作为打造个人影响力的有力手段,自媒体传播者可以诉诸其他渠道变现影响力。如博客时代热捧的徐静蕾和韩寒,微博时代炒红的李开复和薛蛮子,微信时代炙手可热的罗振宇和程苓峰……不论名人还是草根,线上名气正大踏步地迈向线下收益。
商家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来进行营销传播
乐观者认为自媒体具有商业前景。“如果一个产品,用户喜欢、合作伙伴喜欢、自己愿意做而且能做好、竞争对手又不能搅局、大环境又比较有利,为什么就非说它不靠谱呢?”《天下网商》主编许维说。
“自媒体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微博、微信这些社会化媒体前所未有地让个人直接获得自己的用户,而且能帮助好内容扩大10倍、100倍的传播。”程苓峰认为,广告足以养活一定规模的自媒体人。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媒体人的账号反而难以淘金,程苓峰的广告费更多还是过去资源及面子的延续。”科技行业知名博主李瀛寰说,“在商业化方面,定位准确的生活服务类公号会有价值,而有独特内容的媒体人的公号,虽然不会有商业上的前景,但会找到自己的话语空间。”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金海教授认为:“商业是无孔不入的。自媒体本身并不具备盈利能力,但商家却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来进行营销传播。这可以视为自媒体的商业价值。自媒体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其传播影响力实现商业价值的转换。如果是这样,自媒体的影响力将随着这种转换而逐渐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