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9期

报业触网的“试错”与“纠错”

郭乐天

2013年10月10日15:25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报业试错的代价并不是一堆泡沫,而是可以扬弃的积累,是“螺旋形”上升的必然阶段。当我们进入理性反思的时候,大可不必去追究谁对谁错,因为谁都不可能超越技术阶段去预想未来。唯有的选择是,立足当今新媒体的技术进步,厘清自身触网的感悟与教训,充分利用前期的技术投入,自觉享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低成本的分享中实现报业新闻产品的增值,在便利性的分享中促成报业传统机制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试错”与“纠错”只有一步之遥。

上世纪末,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为应对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纷纷开始触网。从1999年第一波兴办综合性新闻网站,到2009年众多报业集团的“一报一网”战略,演绎了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的历程。尽管多年来报业触网有诸多积极尝试,但鲜有成功案例,且至今尚未找到盈利模式。

传统报业转型,为何如此艰难?其实,这是数字时代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看待和评价报业触网前后15年的试错与纠错,既有技术层面、运营模式上的问题,也存在着评估体系的差异。

当报业转型形成共识之后,即便是带着沉重的翅膀,试错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勇气;纠错则需要理性的认识和大胆的尝试。如果我们把试错作为转型的学费,那么对报业未来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就起到了前车之鉴的作用。

试错:报业触网是必然趋势还是可选择的尝试

1999年5月,中国第一家由新闻单位主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千龙网在北京诞生,市属各新闻单位出资,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维模式。紧接着,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分别诞生了东方网、北方网、东北网。在近一年时间,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创办了综合性的新闻网站。

由于投资主体的不确定性,以及长期找不到成功的盈利模式,除了上海的东方网(股本金5亿)还保存着原先的投资结构,其余均改旗易帜。

2009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实施了“一报一网”战略,开始了“报网融合的”的“二次革命”。所谓的“二次革命”是区别于第一波触网的组织架构。由过去的本地媒体融资到一家报社办一个网站,改为将报社、网络媒体合二为一,采取一体化运作模式,一个编辑部一套人马,同时完成报纸和网站的采编任务。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对传统报纸、网络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新型的“报网融合”。

这种“一报一网“的模式。与上级主管部门整合资源的意见相左,不像第一波办综合性新闻网站那样声势浩大。主管部门既不支持(没有合法的审批层序)但也不制止,在允许尝试的意见下各地纷纷效仿。

不管是第一波的合作触网,还是第二波的“一报一网”,这两种触网模式均未能达到预期。就连最早实施“一报一网”战略的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能够实现盈利的网站也不是集团直属的各报的“一报一网”,而是从《都市快报》分离出去实行市场化运作的“19楼”网站。据说,该网站新近获得6000万的风投资金,正在积极准备上市。

媒体触网到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还是一种可选择的尝试?纵观国内外媒体的发展趋势,可以肯定地说,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没有不触网的纸媒,倒是存在很多没有纸质版依托的独立网站。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