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24小时滚动新闻

专家谈如何看待个别记者职业“寻租”

2013年11月09日09:29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家谈如何看待个别记者职业“寻租”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廖翊、周玮、严瑜)近来出现的几起涉嫌新闻敲诈事件,伤及新闻记者形象与新闻媒体公信力。如何看待并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有关学者及负责人就此发表看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仰仗自身信仰

  我认为,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之时,在商业利益面前,只能仰仗记者自身的信仰去抵御。一个真正有新闻理想、秉承“铁肩担道义”使命的记者,是不会放弃职业操守的。当然,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范敬宜说得好: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踏实做好第一手采访工作。

  社会信息传播环境日益透明,公众监督对新闻传播失范行为的威慑在增加,是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要治理这一现象,首先媒体要加强队伍建设,规范业务管理,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记者,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让记者认清手中的传播权和话语权是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不能用来牟取私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倡导专业性

  这些事件,表层是名利所诱,深层上看,是对新闻本身专业性缺少敬畏之心,没有专业的信仰。记者要真正做到自律,还是要从倡导专业性做起。只有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庄重,才能让媒体担负使命,让新闻令人信服,让记者受人尊敬,让新闻职业有生存的必要。

  权威性是职业化媒体的最大优势,是生命线。权威性是受众信任的基础,而权威性来自媒体的专业性。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四管齐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光是导向问题,其中包括党性原则、职业道德、真实性等等。职业精神和道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做一个真实、正直、但当社会责任的新闻人?

  出现这些问题是有原因的,有的编辑记者、有的媒体,对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担起社会责任的概念不清晰。治理这些问题要四管齐下:第一自律,第二监督,第三行政处罚,第四法律处理。

  中国记协正在5个省试点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我们不光监督社会,也让社会监督我们。我们有举报委员会,核心就是接受举报核查案件,查实了要通报,要曝光,在新华社发通稿,在央视上新闻。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