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抵制诱惑,保持本心
著名作家王蒙在《重树文化的公信力》一文中指出,我们的传媒在文化上岂能唯钱是瞻?我们岂能没有自己的品位与标准、使命与责任?没有自己的文化品位,没有自己的文化权威,没有自己的文化公信力,不能在文化评估上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这是一个传媒的耻辱,不管它有多少广告利润!
真正的底线,意味着“绝不”,意味着不可更改,意味着没有“也许”与“或者”。让自己的底线一降再降,相当于没有底线。一个真正强大的媒体,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附和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何况商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记者与其靠献媚讨好客户维持生计,不如将工作重心回归办报本身,试想一份有深度、有胆识、有良心的报纸,又怎会缺少伯乐的青睐?
刘若英有句歌词:“不要辜负心里那个干净的自己。”的确,一个智慧、达观、成熟的人,不仅爱房子、车子、票子……更爱家人和自己,在都市里跌撞着寻找着一份安稳,并能将心情婉转成唇边的浅笑、厨间的美食、笔下的华章,还有心尖的爱情。无论怎样热爱物质,喜欢享受,永远知道精神更重要,因为比那些名表、大牌、时装,更加美丽的是人心。
(四)挖掘真相,坚定立场
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既要揭开盖子,曝光真相,还应从公众的反应中,从个案的披露和发酵中,举一反三,反思同类现象,查找深层症结,以破解社会矛盾。
虽然记者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时刻在改变着他们命运的走向。但是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人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有美的胸襟,才活得坦然。活得坦然,生活才会赐予他快乐的体验。
三、总结
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我们感到,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曾经,我以为要做一名好记者,就是要报道出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独家,颇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但事实证明,点滴之中也能汇聚精华,平凡之下亦能彰显伟大。人们往往执着于光鲜华美的辞藻所堆砌出的深度,却常常忽略柴米油盐酱醋茶那平凡之中的意蕴。
正气盛,则邪气自衰;根本固,则枝叶自愈。惟有整个媒体圈摆脱“经济效益至上”、忽略媒体社会效应的思维定式,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公信力,增强影响力,提升引导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媒体声誉的“潜规则”。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陆侠.有职业操守才有媒体公信[N].人民日报,2013-10-28(05)
[2]蒋连根.“烂尾新闻”何以养患成祸?[J].中国记者,2013,(08):88-88
[3]曾小文,康美权,樊远平.基层记者压力来源及应对策略[J].中国记者,2013,(07):59-59
[4]梁建伟,做新闻,永远不是比谁更会煽情[J].中国记者,2013,(09):27-27
[5]文新集团新闻研究所.是粘合还是撕裂社会?[J].新闻记者,2013,(09):3-7
[6]陶短房.先驱评论:中国记者应当打破“潜规则”[OL].新华网,2008-11-04
[7]傅剑锋.“我爸是李刚”报道的群体症候[J].南方传媒研究,,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