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表示功能语言学中人际纯理功能的含义,建立在图像制作者、图像表征事物与图像观看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以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由接触、距离、态度和情态四要素组成[8]。
图像中的参与者通过目光指向与观看者建立想象接触。当参与者目光指向观看者时,此类图像为“索取”类图像,当参与者目光不指向观看者,或参与者本身为非生命体时,此类图像为“提供”类图像[9]。在《东邪西毒终极版》的国际版海报中,西毒欧阳锋剑指受众,目光冷冽,逼人心魄,属“索取”类图像,向受众暗示人物因爱生恨的情感变化,及其暗藏杀气的“掮客”身份背景。而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国际版海报中,狄仁杰左手紧握剑鞘,张大嘴巴,惊恐地注视着海报右侧画面外,且周围环境阴森恐怖,属“提供”类图像,向受众提示人物时刻面临生命危险。
Fig.8 Poster of Detective De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Phantem Flame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与身体距离成正比”,故海报设计所产生的距离感可被解读为受众与图像之间的社会距离或情感距离。亲近距离:只见脸部或头部;个人近距离:头部、肩部;个人远距离:腰部以上;社会近距离:人物整体;社会远距离:人物整体与周边环境;公共距离:至少相隔四到五个人[10]。在《龙门飞甲》的国际版海报二中,赵怀安以个人远距离示人,展示了其左手握链、右手持剑的决斗身姿,伴随剑身虚影,给人以急迫迅猛之感,暗示武侠动作的神乎其神。而在《一代宗师》的国际版海报中,宗师叶问以公共距离示人,截取其雨中武打的某一场景,衬托其武功盖世,难以比肩,暗示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
Fig.9 Poster 2 of 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态度是通过海报中人物的视角体现出来的。视角不同,可导致受众心理感知差异。从水平视角看,面对受众表示愿意交流(尤其是眼神交流),而背对受众表示不愿意交流;从垂直视角看,参与者面对观看者时,俯视意味参与者强势,平视意味双方平等,仰视意味观看者强势。在《英雄》的国际版海报中,从垂直视角看,位于海报正上方的秦王俯视受众,给人以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提示其至高无上的帝王身份;位于海报左侧的长空仰视上空,暗示其忠肝义胆、舍己为人的侠义情怀;而位于海报中下方的无名平视受众,表现出凛然大气的一面,与片中其舍己之命以求天下太平的夙愿交相辉映。再从水平视角看,分别位于海报正上方和中下方的秦王和无名均正面示人,向受众暗示刺杀行动是围绕二人展开的;而位于海报左侧的长空侧面示人,仿佛与本次刺杀行动无关,暗示其最终为友弃武的结局。
情态指我们对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或可信度。可以从八个视觉标记探讨图像情态的现实主义量值高低,即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调谐度、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以及亮度[11]。编码取向是一系列抽象的现实原则,说明图像在特定的体制情境中编码。编码取向分为四种:技术的、感官的、抽象的和常识性自然主义的。在《十面埋伏》的国际版海报一中,色彩的饱和度和纯度极高,色彩调谐度较低,这些属高情态感官编码取向,而再现抽象,无深度,无光影照明,明暗分明,背景语境简约,这些则采用高情态抽象编码取向。而在《太极1:从零开始》的国际版海报一中,色彩饱和度和纯度较低,色彩协调度较高,这些属高情态技术编码取向,而细节再现较高,透视深度较大,光影照明程度较高,明暗亮度层次丰富,背景语境符合肉眼视效,这些属高情态自然主义编码取向。
(三)构图意义
视觉语法的构图意义对应功能语法的组篇意义,由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要素构成。构图元素在图像中的位置决定着信息值的差异。基于受众的阅读习惯,从左到右,意味着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过渡;基于高处难及、低处易得的普遍心理,从上至下,意味着从理想信息到真实信息的过渡[12]。在《英雄》的国际版海报中,秦王居于海报最上方,暗示其将一统天下的远大理想,及其与电影主题思想的关联之紧密;而无名居于海报中下方,暗示其为影片叙事走向的关键点,同时表明故事原委终会由无名揭开。在《武侠》的国际版海报中,刘金喜,居于海报左侧,右手持刀,一副武林高手的架势,符合武侠电影主角一贯特征;而徐百九居于海报右侧,右臂夹伞,打破常规捕快形象,暗示其以独特办案手法,揭露事实真相。
图像构图元素在吸引观看者注意力时的程度有别,由此便构成了显著性的差异,可从图像构图元素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或色彩)、鲜明度的不同等方面来分析。在《十面埋伏》的国际版海报二中,小妹位于海报正中,服饰妆容色彩明艳,而位于其身后一左一右的刘金二位捕头,不但躯体被小妹遮盖,且其面部色调灰暗,线条虚化,骤然间将小妹凸现出来。而在《太极1:从零开始》的国际版海报二中,“铁怪物”占据了海报绝大一部分面积,而杨露禅仅占据了海报下方一小部分面积,海报设计者从尺寸角度突出了“铁怪物”的显著性。但是“铁怪物”与灰暗的背景色调融为一体,而杨露禅身穿红衣,在整体的灰暗色调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色调值显著性的对比上,杨露禅更胜一筹。
Fig.11 Poster 2 of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Fig.12 Poster 2 of Tai Chi 0
取景手段分明暗分割线两种,其作用是切断或联接语篇的成份。切断的成份可以解读为与总体分离、独立或对立;而联接的成份则可以解读为相近、连续或互补。在《武侠》的国际版海报中,片名“DRAGON”将刘金喜与徐百九分割开来,表明二人实际关系势不两立,互为对手;在《太极1:从零开始》的国际版海报一中,分割线化身为太极阴阳分割线,表面分割的是“铁怪物”内外部构造,实则将正邪黑白势力划分开来,形成对立局面,暗示影片主题与正邪势力的对抗角逐相关。而在《太极1:从零开始》的国际版海报二中,分割线线条并不分明,“铁怪物”和杨露禅二者是由杨露禅发功时扬起的尘土分离开来的,此分割线占据了一定的海报面积,且是由杨露禅制造的,意味着在现代化的庞然大物面前,形单影只的男主角势不可挡。
三、武侠电影海报的跨文化传播
通过对武侠电影国际版海报的视觉分析,笔者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维度总结了其跨文化传播的编码特征及推广策略。就再现意义而言,首先,海报通常以刀枪棍棒构成矢量,表现两种势力的相持对抗,致使观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向“动作片”靠拢,以“武”字里蕴含的武术概念实现多元文化的普遍性交融。而少部分海报以“非兵器”构成矢量,以相对“静态”图像元素表达“侠”字蕴含的伦理概念,揭开西式娱乐至上的形式外壳,展现中式道德伦理的文化内核,以此实现中国武侠文化“强语境”的普世意义转化。其次,在不同的海报中人物的目光矢量方向千变万化,将反应过程与信息值结合分析,可以发现目光矢量可以反映影片人物的阶级立场和气度胸怀,以此来表现全球化语境下,集群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交流对融。第三,海报通常以区域情景和陪伴情景呈现,以便于西方观众了解故事背景与预测情节发展,营造“东方镜像”文化氛围的同时,避免“他者”形象意义误读。
就互动意义而言,首先,“索取”类图像好比提出问题,等待受众解答,而“提供”类图像则直接向受众提供答案。无论呈现哪一种图像,问答皆围绕“武侠”艺术的地域性展开,故促进了民族艺术走出国门后的身份独立。其次,六种社会距离的应用频率相当,其意义延伸受具体情境限制,受众出于心理惯性容易与相近地域民族文化产生共鸣,但出于好奇求异的心理特征,也向往蕴含“异域风情”的文化作品,故应大力培养受众的独特审美规律,为打造“中国式审美标准”埋下伏笔。第三,人物装扮带有明显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但人物视角却可反映其在片中的身份地位与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地域影像符号阐释全球普遍接受的叙事逻辑。第四,四种情态编码取向虽现实原则有别,但其作用均服务于海报的互动意义构建,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选取本土电影元素中可转化为国际元素的部分,加以情态编码处理,可以达到异质文化的趋同与融合。
就构图意义而言,首先,中国文化中存在繁复费解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而西方文化是多元文化经过长期的冲突和妥协之后熔炼凝结而生的,想要改变自言自语的状态,必须将构图意义下的信息值标准纳入海报设计的创作构思中,以实现特殊意义向普遍意义的转化。其次,一部分追求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色彩表现的丰富性较为突出,而另一部分的图像表现手法与电影“特殊符码”表现手法想呼应,突破自然主义视觉局限,营造“好莱坞”式奇观美学的视觉感受。第三,人物关系构成通常采用二元对立的价值观,简化人物关系的同时,增强了戏剧冲突感,巧妙地将中国文化提倡的含蓄内敛转化为西方文化宣扬的直截了当,实现了“族意识”向“类意识”的过渡。
总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武侠电影国际版海报本着“同中求异”的原则,通过“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编码,保证了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开拓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市场。但是由于话语分析缺乏严格语法意义上的标记和线性关系,故本文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依靠笔者本人对视觉文化和图像意义的双层解读能力,带有一定意义的主观色彩。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邱宝林.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4):49.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6.
[3]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1.
[4] 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2):1-2.
[5] 杨信彰.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外语教学,2009,30(4):13.
[6]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8.
[7] 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3.
[8] 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动意义的构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6):32.
[9] 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J].外语研究,2011(1):27.
[10] 洪岗,张振.多模态视频语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构成意义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6):21.
[11] 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6):439.
[12]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