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苏长宏>>新闻阅评

看热闹,更看门道

——浅析本报“双11”报道

苏长宏

2013年12月31日15: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今年的“双11”,又一个网购狂欢节,一天消费350亿元,超过美国“网络星期一”一倍多,堪称中国网络消费的一个划时代事件。从11月11日到19日,本报几乎不间断地报道,共发表消息、文章、图片、评论共10篇(张)。对这样一个看似较为单一的经济新闻,如此高强度地集中报道和评论,在本报是不多见的。不过,从这一事件的影响来看,这样的报道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意义。

说必要,是因为其他媒体都在“大剂量”报道。网易、新浪等主流网媒及各传统媒体纷纷推出重头报道,很多媒体都在头版头条;不仅中国媒体,连美国《纽约时报》都发出详细报道。说“意义”,是因为它决不是孤立的一次消费“井喷”,而是中国经济升级版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反映了中国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之势。

在对今年“双11”的报道中,本报实现了几个突破。首先在于,12日头版中间显要位置发表四栏宽图片,并配简短提要式消息。图片的欢庆场面十分热烈。对于这样一个“人造”的购物节,本报如此高调宣传,决不是出于猎奇,而是看中了它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其次是权威解读。例如11日9版《“双11”背后是新经济崛起》,通过对马云等人物的采访,让读者了解到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号”。马云甚至预计,“未来电子商务在中国,必将产生1000万数量级的小而美的企业,具备服务全球10亿消费者的能力”。19日22版本报驻外记者发表的《拉美年轻人 购物也疯狂(主题)阿根廷热衷从中国网购(副题)》,实际上给这种预测提供了某种佐证。

再次是对新闻的长线追踪。这突出反映在对网购物流是否畅通的追踪上,几乎从一开始就对数以亿计的订货能否及时送达予以特别关注。最后,在19日的经济版头条刊发《借力大数据 快递真给力》长篇报道,通过菜鸟网络的大数据运用,展现了中国信息产业界用新理念、新技术提升快递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使人们看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型方向发展的可喜趋势。

最后,本报评论能够及时跟进。11日的“人民时评”《“双11”:新事物也有新压力》,提出电商面临“第二次创新”的理念;19日的经济版“快评”《小马也能拉大车》,从快递业的技术进步看经济转型的光明前景,都显示出大报记者的宏观视野。

“双11”不是突发性事件,也不是一个长期现象(该新闻事件只延续一天),按传统处理方式,很可能只是一次性报道。这次突破惯例,给予多次、全面“观照”,说明本报不仅善于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闻事件,而且能够利用独特优势,在热点报道中发挥引领作用。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3年第38期)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