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人民网奖学金>>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网站中的报道框架与内容导向

——以人民网“城管”相关报道为例

葛晓玲    胡可嘉

2014年03月25日16:53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摘要】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法,试图了解媒体报道,特别是新闻网站报道,对受众形成“城管”具体印象;通过对人民网“城管”相关新闻的统计分析,探讨报道框架对受众倾向性意见形成的影响;并根据其框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管执法  意见倾向报道框架

一、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框架分析理论”

框架分析被戈夫曼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的具体事实。”而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当框架分析应用于传播学研究时,它被分为新闻生产、媒介内容及媒介效果三个研究领域。本文的框架分析就建立在对新闻网站某一关键词的相关报道框架的基础之上。

(二)研究背景

    城管,是指我国城市中设立的治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执法人员。从1997年开始城管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因其宽泛且没有明确法律定义的职责范围和规章制度,城管队伍存在巨大争议。近年来,因为城管执法者与被执法的组织、个人之间冲突频繁,使得这个词语成为争议焦点。

    如今,由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事件新闻通常在第一时间被网友上传至网络,“城管”相关新闻也不例外。以2013年上半年为例,“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湖南瓜农”事件、“武汉双面城管”事件层出不穷,城管队伍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公众讨伐,新闻媒体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改善城管的不良形象,尽管各地城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出台多项“执法规则”,如微笑执法,眼神执法等,但公众与城管却仍然在背道而驰的方向渐行渐远。

(三)研究意义

    德国社会学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现代化进程中,原本的阶级社会转变为风险社会,社会体系的基本要求由平等变为安全。风险社会的驱动力是“焦虑”,人们开始恐慌与各类可能发生的危险,“在其中产生了由焦虑得来的团结并且这种团结形成了一种政治力量[1]”。

    由于现代社会的精确分工,普通民众的知识量难以对许许多多的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掌握着界定风险的权力的大众媒体,科学和法律等专业,拥有关键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2]”也就是说,媒体的报道有能力制造或是消除焦虑,并引导民众的产生于焦虑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决定以“城管”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为例,结合受众观念与媒体报道框架的分析,尝试探讨媒体报道影响受众观念的可能的方式,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使媒体在风险社会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履行伴随这种能力而来的责任。

二、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内卷调查及内容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为了完整论证大众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对受众意见倾向的导向性作用,我们决定先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受众(网民)对“城管”的意见倾向及来源;同时,对人民网对“城管”的相关报道进行定量信息采集,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框架分析;最后,我们将前两者的相关分析整理出一条逻辑链条,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一)研究对象选取

1.   对于“我国网民对‘城管执法’意见调查”的调查对象,我们将之限定在国内网民上。为确保调查对象身份的丰富性,我们选择在线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上发布问卷,并公开问卷直到人数达到一百人后自动关闭问卷填写。

2.   对于框架分析对象选取,首先我们选择人民网中的“城管”标题相关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人民网是国内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和大型综合性网络媒体。受众数量多且范围广泛,知名度较高。因此我们认为以它为研究对象是比较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的。我们选定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这一年的时间,对这一年中的城管相关报道进行研究。由于“城管”词条下相关新闻数量众多,我们采用excel随机筛选出两个月份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我们使用人民网高级搜索工具,限定时间为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在关键词一栏输入“城管”一词,并选择新闻标题搜索,得到“城管”标题相关新闻共924条,排除内容重复的新闻和评论类文章后,最终得到有效新闻338条。

(二)框架分析类目建构

1.   信息类别

    根据实际相关报道的统计,我们将“城管”相关报道分为七大信息类别,分别为政务消息、活动项目、社会事件、人物报道、政策法规、相关评论、调查报道。这七大类别基本涵盖了相关报道中,以城管为主角的事件题材,其中政务消息为城管工作信息;活动项目为城管相关活动、项目报道;社会事件为城管相关社会新闻;人物报道为对城管相关个人的专题报道;政策法规为城管相关规定的报道;相关评论为记者采访中相关个人或专家学者对某一事件、人物的评述报道,与之区别的是计入无效的新闻评论,后者为媒体人针对某一事件、人物的详细评论。

2.   报道立场倾向

    报道的立场和倾向是指记者在描写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由报道中对内容的选取、冷暖中性词语的使用和报道结构给受众的感受来体现。在“城管”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将立场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报道。其中,正面立场是指对于城管正面形象的描述或对其行动持肯定态度的报道;中性立场是指客观描写事件人物,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报道;负面立场是指对于城管形象、行为的负面描述或使用带有批评、反问、质疑等色彩词语的报道。

3.   报道主题

    报道主题为“城管”相关报道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提炼。我们在对338条有效新闻的统计中,提炼出二十一条报道主题。报道主题力求精炼易懂,分为以下几种:暴力抗法、暴力执法、城管队伍建设、城管工作建设、城管困境、城管执法、服务社会、见义勇为、滥用公权、冒充城管、相关争议、遭受污蔑、政策法规、执法不力、执法受阻、公费超支、贪腐弊案、无关新闻、相关调查、执法纠纷、城管违纪等。

4.   报道体裁

    将报道体裁按照最常见的新闻报道体裁划分为:消息、通讯、特写、转发、调查报告和新闻公报等。通过对人民网“城管”相关报道体裁的总结,发掘新闻网站中城管新闻常见文体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5.   报道消息来源

    将人民网“城管”相关新闻的消息来源按照具体情况分为:记者观察、文献资料、政府部门、相关个人、相关组织、专家学者和无明显消息来源。同条报道可能含有多种不同消息来源,通过对信源的统计分析,总结人民网“城管”新闻的大致角度与主要立场。

(三)编码与测试信度

    类目构建完成后,在338篇有效新闻中随机抽取20个样本对两位编码员测试信度。根据霍尔斯特提出的“信度公式”(即信度=2M/(N1+N2),其中M代表一致同意的数目,N为编码员人数,N1代表第一位编码员同意数,N2代表第二位编码员同意数),测试信度为0.87。

三、“城管执法”相关新闻对舆论导向分析

(一)媒体报道对受众观念是否有影响力?

    1、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询问了受访者对城管与城管相关新闻的印象,发布在专业的问卷调查类网站“问卷星”上,由网友作答。共回收100份有效答卷。

    表1显示,受访者中,由社交网络获取城管信息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27%,处于第二位的是商业门户网站与传统媒体,由这两种渠道获取城管信息的人比例均为22%。与之相比,新闻网站的受关注度要稍小一些,15%的人主要由此获取信息,以上是比较主流的信息来源。只有7%的人选择“听说”这一选项为主要信息来源,另有7%的人表示不关注城管信息。

 

    2、媒体报道对受众认识的影响

    90年代,传播学者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公共舆论》中,提出“拟态环境”一说,阐述了媒介报道如何参与大众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实际的活动范围和能力,人们无法对整个社会和其中发生的众多事件保持经验性接触。人们只能借助各类媒介去认识那些自身并未实际接触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认识与客观环境之间就出现了一个中间层,即由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构造的“拟态环境”。

    “城管”这一职业,普通人较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属于那类我们需要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来了解的事物。这种情况下,媒介提供的信息将可能对我们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可知,59%的受访者获取城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各类媒体。而社交网站上的信息,部分来源于网友原创,部分来源于媒体发布的新闻,这表示社交网站上的信息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材于媒体的新闻报道。因此,尽管在自媒体时代,受众信息渠道的增多使得传统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能力降低,但媒体仍是大多数人的主要信息来源,它的影响力目前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3、媒体的传播效果

    在上文已对媒体报道对受众观念是否有影响力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对媒体的影响效果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问卷中设置了关于对城管相关新闻的态度的问题。表2(单位:百分比)反映了“对城管相关新闻的态度”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

    由于我们在本段中着重探讨的是媒介行为的影响,因此选择了“听说”这一渠道的问卷数据并未出现在此表格中。另外,选择了“不关注城管信息”这一选项的问卷数据也做同样处理。而社交网站由于其自媒体与媒体信息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也被纳入此问题的考察范围。因此,表2总共统计了86份问卷的信息。

    在所有新闻来源中,选择“部分可信”的人的比例都超过了50%,人数远远多于选择其他选项的人。并且有4.55%的商业门户网站的受众,6.67%的新闻网站的受众会对获得的城管类新闻“全盘接受”,可见新闻网站相关报道对受众影响颇大。

    这四类媒介的受众中,传统媒体受众持怀疑态度人数最少(为9.09%),受信任度最高,其次是新闻网站(20%)。因此,在网络传播中,新闻网站的报道相较于其他网络媒体更被受众信赖,而其余网络媒体的受众怀疑态度的比例都未超过三成。因此,问卷中四类新闻来源的受信任程度较高,报道中的多数信息会被受众接受。

    “看看而已,没有想法”这一选项反映的是受众对“城管”相关信息的关心程度,选择这一选项的人越多,表示受众对相关报道越不重视。18.52%的社交网络的受众社交网络选择这一项,而其余三类媒介的受众选择的比例都在10%以下(分别为商业网站4.55%,传统媒体9.09%,新闻网站0),因此这三类媒介的报道颇受重视。其中,新闻网站的受众选择“看看而已,没有想法”的比例是最低的。

    综合以上几点,媒体对受众影响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社交网站。在网络媒体中,新闻网站的影响效果最好,受信任程度最高,而社交网络的传播效果是四类媒介中最差的。

(二)大众对城管及城管相关新闻的总体印象

    1、城管印象(打分题:表格中的数字为平均得分)

    问卷调查中,除去选择“不关注城管信息”,的受访者,共93名或多或少关注过城管信息,按照主要信息来源的不同,受访者被分为5类,分别统计了他们对城管这一职业的印象。

    我们分别列举了5组反义词,分别对城管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手段”,“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这5个方面进行描述。受访者被要求对每组形容词评分。评分的数值越低表示越同意第一个形容,反之,数值越高则越同意第二个形容。第一个形容词为负面评价,第二个形容词为正面评价。

    由表3可知,绝大多数评分在30-50之间,仅两项评分超过50,即商业门户网站与新闻网站的受众对于城管工作强度的评分。低于30的评分仅有一项,即新闻网站的受众对城管工作手段的评分(25.57),远远低于平均值,这意味着新闻网站受众对城管工作手段的印象更偏向“暴力”。

    表3的最后一行给出了综合5种新闻来源后的平均得分(非加权平均),得分最低的是“工作手段”(34.88),得分最高的是“工作强度”(49.05),非常接近中间值50。由此看出,所有受访受众对于“城管工作手段暴力”这一印象比较同意,而城管的工作强度则被认为比较合理。

    虽然大多数得分都较低,但是由于距离极值0都较远,因此,城管这一职业,虽然给受众的总体印象是比较消极的,但是程度并不深。

    2、城管执法效果印象

    五种渠道的受众中(见表4),认为城管执法效果“一般”的比例,均占多数(大于等于50%)。只有4.55%的商业门户网站的受众认为城管执法效果“很好”。认为城管执法效果“不错”的有3.7%的社交网站的受众,4.55%的传统媒体的受众,其余三种消息渠道的人,持同样看法的比例均占25%左右。

    商业门户网站,社交网站和传统媒体的受众中,均有20%左右的人认为城管执法效果很差,而新闻网站的受众中持相同看法的只有6.67%。

    总体而言,受众对城管执法效果的评价不高。在四种媒介中,新闻网站的受众对城管执法效果的评价最好,“听说”次之,随后为商业门户网站,第四位为传统媒体,社交网站的受众对此评价最差。

    3、城管相关新闻印象

    由于这一板块展现的是受众对“城管”相关新闻的印象,因此在获取信息渠道一题中选择了“听说”和“不关注城管信息”的问卷数据将不出现在此版块的表格中,纳入统计的共86份问卷。

    这一题中我们分别统计了受众对相关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出现频率的印象,并将它们结合表5中,以此对比两类新闻的出现频率。

    所有四类媒体的受众中,认为正面新闻“很多”的比例都不超过7%。13.33%新闻网站的受众,3.7%社交网络的受众,4.55%传统媒体的受众,选择“较多”这一选项。

    超过三成新闻网站与社交网络的受众选择“较少”的比例,而六成左右的商业门户网站与传统媒体的受众选择这一选项;选择“很少”的受众比例,除社交网络(为40.74%)外,在其余三类媒体中都占20%左右。总体而言,大多数受众都认为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较少”或“很少”。

    对负面新闻来说情况完全相反。这四类媒体的受众中,无人选择“很少”这一选项,选择“较少”的只有6.67%的新闻网站的受众。选择“一般”的只有6.67%的新闻网站的受众和7.41%的社交网络的受众。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城管相关负面新闻的数量“很多”或“较多”。

(三)报道框架可能造成的效果

    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中随机抽取两个月中,使用人民网新闻高级搜索引擎,得到“城管”标题相关新闻共924条,其中2012年7月250条,2013年6月674条。经统计,有效新闻338条,重复新闻290条,无效新闻(新闻评论等)296条。为挖掘受众对城管印象形成的原因,我们从338条有效新闻中获取“城管”标题的相关新闻框架,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1、信息类别的有倾向性选择

    据统计,随机抽取两月里面,人民网“城管”相关新闻中社会事件新闻占到所有新闻题材的75.7%,共256条。而其余题材类新闻总数都不到五十条。可见人民网“城管”标题的新闻中,社会新闻占多数。

(1)  人民网“城管”相关新闻消息来源统计(同条报道可能有多种不同来源)

    从有效新闻的消息来源来看,“城管”标题相关报道中消息来源最多来自于政府部门及相关个人(分别为243条和145条),而其他来源,如记者观察、专家学者则稍少于前两者。值得注意的是,有20条相关报道因其行文编辑,令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消息来源。而“相关组织”一项则为0条。这与城管相关新闻的题材是分不开的,据前文统计,百分之七十五的相关新闻题材为社会新闻,而其中不乏城管执法人员与相关“被执法”人的新闻事件,城管部门隶属政府部门,而相关个人却无组织可言,由此,消息来源中,“相关组织”一项多为空缺。

 

    (2)人民网“城管”相关新闻体裁统计

    从报道体裁中来看,随机抽取的两月中人民网上“城管”标题相关新闻报道多采用通讯体裁(224条),其次是消息(67条),而其他种类的报道体裁则数量较少。这与前文统计中,报道题材多为社会事件新闻有关。

    由此看来,信息类别多集中在“社会事件新闻”一项,会导致信源和报道体裁的不平衡。由于媒体采编人员对新闻题材的选择过于单一,在统计中,大量同类型社会新闻,对消息来源的选择和体裁的应用都产生了对应的蝴蝶效应。

    2、报道立场偏移和报道主题中的刻板印象

    (1)  人民网“城管”相关标题新闻立场统计

    从立场倾向方面来看,60%以上的相关新闻都持中立态度,其比例远高于正反面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分别为63.9%、16.6%、19.5%)。不过,反面立场的新闻数量仍然多于正面数量。

    (2)  人民网“城管”相关新闻主题统计

    我们将“城管”相关新闻整合出二十一个新闻主题,依次归类。表9可见,在两个月的相关报道中,新闻主题为“暴力执法”所占比例和数量最大,分别为19.53%和66篇。而在新闻主题所占比例的前五名中,“暴力执法”、“相关争议”、“暴力抗法”这三类新闻报道占所有报道的四成左右。

    从报道主题来看,我们将其划分为报道城管正面主题、中立主题和负面主题三类,其中负面主题有10项之多,占所有主题的一半左右,而正面主题的报道量占总报道量的5%左右。两者在数量上相差巨大。

    然而,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新闻网站受众在对“城管”相关新闻的正负面频率描述中,60%的受访者认为负面新闻出现“较多”,而只有不到两成受众认为正面新闻“很多”和“较多”。

    需要澄清的是报道的正负面立场与问卷调查中正负面新闻之间的差异。后者指的是报道对读者意见中城管形象的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可能与记者写作时的立场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新闻的主题内容有关。比如一个主题为暴力执法的新闻,不管作者的立场是什么,都易在读者心中形成对城管的负面印象。由于记者在写作时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不会很多,由上文统计的报道立场数据(表8)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报道都遵循了客观性原则。相较而言,记者在选择报道主题上的发挥余地则要大得多。因此在这两点影响因素中,作用更大的是第二个因素,即报道主题。

    因此,对受众对正负面新闻报道的印象,我们更多地将其归因于新闻报道主题时立场的无意识偏移。

    同时,某些主题的重复报道容易形成受众对城管的刻板印象。在问卷调查的“城管印象”表3中,我们发现受众对城管一职的各个方面印象都比较消极。回顾跟人民网的报道相对应的新闻网站的受众对城管的印象可以发现,新闻网站受众的对城管工作手段的评价远远低于平均值,也就是说新闻网站的受众对城管工作手段的印象更偏向于“暴力”,与之相对应的是“暴力执法”主题的报道在所有相关报道中所占比例和数量最大(19.53%,66篇)。

    另外,我们回顾问卷中“城管执法效果”统计(表4),在四类媒体中,新闻网站受众对城管执法效果的评价是最好的,与之对应的是人民网统计数据中,主题为“城管执法”的报道所占比例也不小(33篇,9.76%)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也许我们可以假设,受众对城管的某些印象与某些新闻主题的多次出现是有关系的。

    3、热点新闻的“戈培尔效应”

    根据两个随机收取的月份的数量统计中,我们发现相关新闻924条中,出现290条重复新闻,占了相关新闻条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重复新闻多为近期热点事件的新闻重复上传与转载。这与谣言、广告和宣传的传播手段类似,利用不断的重复信息所造成的“戈培尔效应”。由此,我们发现对受众造成意见导向的原因还可能在于,人民网对于“城管”相关新闻报道中,对于当下热点新闻过度的重复内容和数量堆砌对受众对“城管”的总体印象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讨论与建议

    为了验证我们对前文的论证,问卷调查最后统计了受访者对“是否就城管话题的新闻中有不公正报道”进行调查。如表10可见,相较于其他网络媒体,新闻网站受众中不到一半的人意识到城管受到了不公正评价,这表示受众相对更信任新闻网站的权威性。商业门户网站的用户选择“不清楚”的比例远远小于其他媒介的受众,仅13.64%,而其余三类媒介受众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都在30%左右。由于选择“不清楚”的人的比例不小,可见不少人在阅读新闻报道时,不会去考虑自己接受到的信息是否反映了真实的情况。

    综上,这四类媒体的受众已经意识到报道存在意见导向这个问题,但由于无法辨别和验证信息的客观和完整,所以还是可能受到误导。鉴于受众难以自行纠正对某一事件或群体的刻板印象或错误印象,媒体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为受众提供与客观事实与环境相近的“拟态环境”。据此,我们针对前文中,以人民网为例的新闻网站“城管”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对新闻网站在报道类似争议性题材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选择题材时,避免针对以城管为主角的社会事件新闻泛滥,尽量多方面发掘其他新闻点,平衡多种主题。

    第二,对同一的新闻主题,宽泛的寻找信源,避免一味顺应舆论或其他媒体已知信息,做到多角度报道。

    第三,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切忌为了吸引眼球而对一条倾向性严重的报道进行重复转载。

    第四,担当起权威媒体责任,以社会监督、舆论导向和维持社会稳定为主多,加强评论类、互动类的板块,有意识的引导受众远离谣言和风险,朝着制度优化规则改进的方向前进。

    城管执法部门的舆论形象是公众了解它的第一印象,关乎着它与公众关系的好坏、合作的建立,并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对于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媒体作为影响公众意见倾向的重要因素,更应在报道时把握力度。在信息泛滥的网络中,新闻网站应该在符合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把握即时变化的舆论趋向,引导公众的情绪化意见,为它树立主流的健康形象。

五、附录

(一)调查问卷

网民对“城管执法”意见调查

 

您好!本次问卷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网民对“城管执法”的意见调查研究。

我们设计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问卷问题,希望你能抽出一些宝贵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以下问题作出回答。本次访问的内容将严格保密,并仅为学习研究的目的,不会进行任何商业活动。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1、 您了解“城市管理执法(以下简称城管)”这个职业吗?

了解   较为了解   不了解  

 

2、 您最常从哪里获得“城管”的相关新闻?

商业门户网站(网易、搜狐、腾讯)

社交网络(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 

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 

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  

听说  

不关注城管信息

 

3、 您认为城管工作人员与普通民众关系是:

相互合作   互不干涉   相互对立   不清楚

 

4、 对城管的印象:请您根据同意程度拖动滑块,滑块在左端表示完全同意第一个形容,滑块在右端表示完全同意第二个形容。

工作态度:亲切/冷漠

工作手段:温和/暴力

工作流程:严谨/无序

工作人员:廉洁/腐败

工作强度:清闲/辛苦 

 

5、 您认为城管的执法工作做得如何?

很好   不错   一般   很差

 

6、 您对 “城管执法”相关新闻的态度是:

全盘接受    部分可信     看看而已,没有想法    持怀疑态度    不清楚

 

7、 您认为城管执法的相关新闻的频率(次数)

经常出现     偶尔出现    很少出现      不清楚

 

8、 您认为城管执法的相关正面新闻的数量:

很多   较多   一般   较少   很少

 

9、 您认为城管执法的相关负面新闻的数量:

很多   较多   一般   较少   很少

 

10、   您认为“城管人员”是否在大众舆论中,受到不公正的评价?

是的    不是     不知道

 

(二)参考文献

1.   《风险社会》  [德]乌尔里希·贝克   译林出版社 2004;

2.   《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恐慌》  何镇飚《文化纵横》2012年第五期;

3.   《公众舆论》  [美]沃尔特·李普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4.   人民网2012年7和2013年6月“城管”相关标题新闻

2010级新闻学葛晓玲201001113011

2010级媒体创意胡可嘉201001123025



[1]《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 译林出版社 2004

[2]《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 译林出版社 2004

 

分享到:
(责编:张瑜、唐胜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