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曹典)他被称作中戏“戏文87级最帅小生”,却是“从艺多年”的“非著名导演”。
今年2月15日,由他编剧和执导的影片《白日焰火》,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这是7年之后,中国内地导演再次“擒熊”。
3月21日,《白日焰火》在国内上映。截至4月7日,票房累计已达9800万元,而它的制作成本只有约1400万元。
如今,“名利双收”的他走入幕前,却忙着“躲避”各种采访。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金熊导演”刁亦男。
害怕电影“被所有人都看懂”
“假如没得奖,至少一大半票房没了。”刁亦男坦言。
《白日焰火》讲述由一起碎尸案引发的洗衣店女工吴志贞、丈夫梁志军,以及警察张自力三人关于爱情与救赎的故事。尽管很多观众慕名走入影院,但仍有不少人观后直言“没看懂”。
“正常。如果你的电影被所有人都看懂了,挺可怕的,反正我会非常不安。”刁亦男笑着说,“我不能直白,直白在我这儿是最受不了的。”
刁亦男表示,其实“白日焰火”有很多意义,观众完全可以见仁见智。刁亦男沉思了一下,“不管我个人怎么想,我觉得大家积极地理解它也未尝不可。”
也有很多观众纠结于男女主人公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他们在冰冷的世界里面互相依靠、互相取暖,不是简单的爱情,而是做了一个疯狂的游戏,像一场赌博,非常刺激。”刁亦男说,“他们各自经历了一次灵魂之旅,做了某种道德的抉择。”
虽然“勉强”提供了他自己的解读,刁亦男却反对为影片做过多阐释和明确的结论。“下判断是徒劳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在体验的路上不断前行。电影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文艺片里最商业,商业片里最文艺。”
如果说被“金熊奖”认可,让《白日焰火》堪称一部优秀的文艺片,那么悬疑、凶杀、警匪的情节设置,则将不少商业元素杂糅其中,助推了这部电影票房的成功。
从影之初,刁亦男奉为圭臬的是伊朗的艺术电影。然后,他抱着既定的审美模式写下来剧本去找投资,排斥商业化建议。后来,刁亦男却发现,“电影拍不出来的话,再好也没有意义。”
刁亦男坦言,《白日焰火》中,男女情感的线索就是出于商业考虑,被加进去的。
“商业性总是要求传奇色彩和奇观性,凶手和警察之间产生情感本身就是奇观。”刁亦男感到,这些特别的关系也是有表现力、符合这部电影的,于是慢慢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
对于《白日焰火》既“文艺”又“商业”的“奇迹”,刁亦男表示,“我最希望的状态是:在文艺片里最商业,商业片里最文艺。”
传递民族文化价值观,“一部电影意义非凡”
“即便是商业片,也有精神上的东西在里面。”刁亦男认为,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致使我们的整体价值观在慢慢丧失,需要建立。
“我觉得好的价值观应该是符合人性的、可爱的,有了这个前提说什么都行。”刁亦男说,他对价值观的探索也表现在《白日焰火》中。
刁亦男认为,一部电影,当它承担着输出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时候,一部好的电影就会显得尤为意义非凡,即使它依旧是非常个人化的表达。
目前,《白日焰火》的国外版权已经卖到美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中国不仅要拍出自娱自乐式、能赚自己人钱的电影,也要拿出去赚老外的钱,而且不只是几百万几千万。”刁亦男说,“如果有这么一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全都有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