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传播功能力研究

——超经典传播学现象探析

周鸿铎

2017年07月06日12:32  来源:今传媒
 

信息经济时代即自20世纪末开始的一个新时代,更准确的说应该是21世纪初开始的一个新时代。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核心;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管理的主要手段;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与信息经济时代的这些特点相适应,一个新的概念——实践时代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并得到了普遍使用。实践时代概念的普遍使用,意味着一个充满激情、具有创意、思维创新的社会浪潮已经到来,意味着改革、变迁、奋进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单极化世界政治体系的瓦解、多极化世界政治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一元化世界文化体制的崩溃、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制的形成。现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理念、倡议和战略,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点;“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则”已成为21世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公认的行为准则;“一带一路”理念、倡议和战略的传播实践已成为认知传播学科学性的“检验器”,“一带一路”传播的功能力已从实践的角度验证了认知传播战略功能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经典传播学产生于技术经济时代,认知传播学产生于信息经济时代。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经济时代,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原始生态的信息传播,更需要原始生态信息的升华——认知传播或知识传播。人类对传播内容需求的升华,表明人类传播已进入到一个新时代——知识传播时代,同时呼唤着一个新的学科——认知传播学的诞生。

二、认知传播“6+1”超功能力说

(一)认知传播学的主要特点

理论和实践已经把认知传播学视为一门超信息传播学,即以认知文化传播(或称知识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的新兴传播学,并把传统传播学视为一门以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的经典传播学。这两种类型的传播学学科在总体上都属于理论传播学,但是在其本质上还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这两种类型传播学学科的差别凸显出来的就是认知传播学的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说,认知传播学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在研究的核心内容上,经典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传播;认知传播学研究的是认知文化传播或称知识文化传播。

其二,在服务目标受众上,经典传播学服务的目标受众是大众;认知传播学服务的目标受众是大众人群中的精英人群。

其三,在传播业务上,经典传播学强调的是对信息的采集或采编;认知传播学强调的是对信息的感悟、加工、判断、提炼等,即信息的升华——对知识文化的创造。

其四,在传播功能力的衡量标准上,经典传播学对于传播功能力的衡量标准是传播实体的自身力量和受众对其传播信息的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并不关心受众对其传播信息的接受率、采纳率、运用率;认知传播学对于传播功能力的衡量标准是受众对其传播知识的接受、理解度以及受众接受知识后的应用率和创新率。

其五,在对传播实体的要求上,经典传播学对传播实体强调的是高技术及其规模;认知传播学对传播实体强调的是知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将知识文化转化成为传播功能力的速度和有效使用度。

其六,在对待传播理论革命的态度上,经典传播学虽然也有一定的理论革命思维,但是在本质上过多强调传播理论体系的稳固性和“继承性”;认知传播学在理论上强调传播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等。

通过对认知传播学特点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认知传播学是人类传播规律作用于经济社会的一种必然结果。

但是,应该明白:认知传播学的诞生不是要代替或取消经典传播学,而是填补传播学体系中的空白,把大众信息传播和精英知识文化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充分地、全方位地为发挥传播功能力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撑。

(二)认知传播“6+1”超功能力说

功能理论家们认为:功能理论是受启于生物有机理论,产生于客观事物整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其肢体的需求规律。这是一切整体事物的发展规律。

如果把社会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经典传播学和认知传播学都是肢体,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独立功能和功能力。

具体到传播学来说,它是社会科学的子学科,具有社会公认的功能主要有: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调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这些功能也是经典传播学和认知传播学都必须具有的功能。

那么,认知传播的功能力有那些呢?根据当前对认知传播功能力的研究,可概括为“6+1”超传播功能力:

第一,超传播理论功能力,即跳过信息传播直接实施知识传播的理论功能力。这种超传播理论功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按知识传播效果层面定义的超传播理论功能力;(2)按知识传播作用深度的层面定义的超传播理论功能力;(3)按知识传播普及率层面定义的超传播理论功能力。

第二,超传播感悟功能力,即相对于信息传播影响力所形成的高层次感悟力,进而提高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种超传播感悟功能力,一是自我对认知传播功能力的提高、价值观的修炼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深度认知;二是受众对传播知识文化的感悟力及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超传播智慧功能力,即建立在丰厚的知识文化传播基础上的高层次的、理性的认知世界的能力。智慧与聪明是两个相关联的概念,但是,它们在本质上又是两个不能相互替代的概念。人类的智慧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类具有的一种高水平的感悟力、理解力、联想力、判断力、抽象力等功能力的综合,而这种智慧功能力是在特定的环境状态和规范的影响下对人类智力的一种提炼。智慧是一个动态性概念,是区分层次的,不同的人其智慧是不相同的。聪明即耳聪目明的简称,它是人类的一种先天生理现象,它具有思维灵活、速度快的特点,但是思维分散,形不成体系。所以,没有智慧的聪明,思维无论如何灵活、快速,也只是小聪明,成不了大气。只有聪明与智慧实现科学结合,才是有意义的聪明。可见,超传播智慧功能力既不是聪明人的天赋,也不是虚无智慧的创造,而是聪明与实践智慧有效结合的结果。

第四,超传播知识功能力,即认知推进信息升华为知识的能力和知识传播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的总和。超传播知识功能力的主要表现是:知识即能力;知识即技术;知识即资源;知识即资本;知识即工具;知识即科学;知识即文化;知识即动力;知识即智慧;知识即孵化器等等诸多方面。

第五,超传播创意功能力,即新型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效力。当前,人们对于知识文化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即静态性思维方式和动态性思维方式。在常态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多是静态型思维;在变革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多是动态型思维。当代的认知传播学研究的是动态型思维。动态型思维是认知传播学学科发展的主体思维方式,即创意。可见,创意是当代认知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力。

第六,超传播科学功能力,即选择或确定接近真理的最高层次学问的功能力。科学就是解读真理的学问,距离真理越近的学问,就是科学元素含量最多的学问,就是最科学的学问。任何门类的科学都属于相对真理范畴的学问,这表明,现代被人们认知的科学都还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都是可以发展的。这也就是说,科学是区分层次的,根据人们对科学的认知度,凡是科学都必然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这是科学学的发展规律。认知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知识文化的新兴科学,选择或确定接近真理的知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是认知传播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认知传播学科学功能力的表现。认知传播学的这种科学功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选择或确定传播接近真理的新型知识文化成果;(2)选择或确定传播接近真理的传统知识文化资源再开发的知识文化成果;(3)选择或确定传播接近真理的历史知识文化的常识性知识。

认知传播学的超传播科学功能力的凸显是避免或减少伪科学传播的关键。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推荐阅读

习近平“4·19”讲话一周年 发生这些改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次重温总书记4·19讲话,看看我国网信事业的新进展、新变化,感受国家的进步、百姓的收获。
【详细】习近平“4·19”讲话一周年 发生这些改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次重温总书记4·19讲话,看看我国网信事业的新进展、新变化,感受国家的进步、百姓的收获。 【详细】

独家:传媒界全国政协委员知多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传媒界的政协委员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提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
【详细】独家:传媒界全国政协委员知多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传媒界的政协委员都有谁,他们带来什么提案,关注哪些话题,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飨读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