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复旦2017

我们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吗?——基于对微信公众平台“罗尔事件”传播的研究【5】

李相如
2018年01月19日10:51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2 随时间变化而发展

经过量化统计,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即文章、事件的热度随时间变化很大。在高热度文章中,不管是情感倾向的正负性、价值/事实性、点赞比、还是具体热度,都会随时间变化有很大起伏。

将搜集的71篇最热文章中,每日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量进行求和,以日期为单位做折线图。可以看出,阅读量的最高峰出现在12月1日,阅读量次高峰、点赞量最高峰出现在12月4日。结合事件发展及3.1节中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看出30日正好是事件反转的高潮期,而4日则是罗尔接受采访后出现的高峰。

将每日文章的情感/事实倾向指数进行汇总,得到一条总趋势图。如果这一天数字大于零且越大,说明这一天的热点越倾向于事实陈述;如果这一天的数字小于零且越小,说明这一天的热点越倾向于价值陈述。虚线为趋势图,代表了随着时间发展,由偏向价值逐渐走向偏向事实的过程。

整体价值倾向最大的日子为12月6日。其实从12月4日-6日,价值倾向一直持续增加,也是价值倾向的重灾区。主要是罗尔第二次接受采访并被认为“重男轻女”,引起舆论不断发酵。

整体事实倾向最高的日子为12月1日,这天为罗尔、P2P小金人以及微信都就赞赏款项发出声明的日子;第二高的日子为12月24日,这天是罗一笑去世的日子。

综合两图推论,即使在阅读量相差不多甚至可能少于事实倾向的文章的情况下,价值倾向的点赞数仍然远高于事实倾向。从点赞比中也可以证明。

通过对时间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情绪和观点或者事实的需要其实是存在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即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事件关注的重点、关注程度都存在差异。

3 从情绪起的最终还是落于事实

除了“罗尔事件”在微信的关注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关注的重点也会有所变化。最开始,人们会被价值导向的文章吸引并由此引发高热度;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读者关注的重点还是会落回事实真相上。

如图2.7所示,在事件反转的前一周(12/1-12/7),高热度文章仍然集中在情绪、观点上,并且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酵而愈演愈烈,总状态量从代表事实的6一路猛跌到非常情绪化的-16。

但是在12/7之后,人们的情绪有所回归,受关注的热点又到了事实型文章上,即使会落入情绪也只是在-1、-2徘徊。尤其到了12/24罗一笑去世时,事实热度又上升到了5。

总体趋势还是由关注情绪、价值向关注事实发展的。这也符合我们对后真相新闻认知的一般规律:事件刚发生时容易激动、被情绪化引导,后续随着心态平复、信息暴露增多等,逐渐开始更关注事实真相。这一点也证明了,虽然后真相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我们仍然存在着对事实的追求、而且终将从情绪落回事实。

4 内容生产者:传统媒体(偏向事实的)占比较小

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这些高热度文章中,传统媒体所设自媒体平台提供的较少,而传统媒体相比而言基本都偏向事实类型。

在71篇有效文章中,完全事实导向的文章共13篇,其中11篇都是由传统媒体开设的新媒体公众号提供的,占85%;而剩下两篇,一篇由“王志安”提供,另一篇由“活着”提供,后者本来也是纪实文学类媒体。

完全价值导向的有28篇,其中没有传统媒体开设的公众号。

以上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传统媒体所设微信公众号报道基本都偏向事实。而传统媒体公众号在重点样本中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整体呈现的现象还是偏向价值导向的文章占比较大。

控制变量进行对比:使用搜狗微信搜索关键词“罗尔”,得到搜索结果约15,453个。因为搜狗每页显示10条,取前40多页的所有文章,取到样本421条,约2%。统计这些文章的发布时间、发布公众号名称和文章名。通过公众号名称筛选,传统媒体型公众号(包括xx报、xx周末、xx广播等)等为59个,占比约为14%。

可以判断,传统媒体公众号的比例并不是在高热度文章中才呈现这样的比例,而是整体如此,通过重点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拓展到全体。即,在所有的内容中,微信公众平台在“罗尔事件”中提供的情绪、观点导向内容整体多于事实性内容。

(责编:温静、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