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对话人民网武汉战"疫"人:“我的城就是我的家”

2020年04月13日08:56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周雯

湖北频道周雯:记者也是战士,我们不能缺席

1月23日前后,周雯连续数天高烧不退,去医院看病时,她不忘记者的职责,克服身体不适,用笔和镜头记录了《凌晨两点的武汉发热门诊》。周雯在家隔离期间,仍带病坚持工作。病愈后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实地探访医院、社区、超市等,采写了一个个平凡的英雄人物,记录“封城”状态下最真实的武汉

Q1:哪天开始投入疫情一线的报道?都去了哪些地方?

周雯:从武汉报道出有“不明原因肺炎”时,我们就开始密切关注和报道跟进。1月23日,我突然连续数天高烧不退,去医院看病时,用笔和镜头记录了《凌晨两点的武汉发热门诊》,第一时间完成稿件和vlog视频,稿件刊发后多家媒体纷纷转发,今日头条等平台在首页头条导读。

在家隔离期间,仍坚持带病工作,一方面做好策划协调等工作,另一方面克服困难,在有限条件下,通过电话采访等方式,采写了一批内容详实、有深度有温度的稿件。

作为党员、作为部门负责人,以身作则,病愈后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加入到外采行列。克服困难,实地探访医院、社区、超市、火车站等地,采访了一个个平凡的英雄人物,记录“封城”状态下最真实的武汉,刊发了一系列调查类、探访式的深度报道。

武汉“病”了,作为媒体人,作为武汉人,我能做的就是用报道守护她,记录下真实的武汉。

Q2:坚持到一线采访,家里人支持、理解吗?

周雯:因为疫情初期有过发热,好转后,得知我要投入一线战斗时,家人还是有担忧。老人担心我抵抗力不好,容易传染。但我作为采访部负责人,不能以身作则,投入紧张的战斗,确实坐立难安。他们还是能理解我的工作,只是叮嘱一定加强防护。记者也是战士,那么多医护人员都不畏生死,救死扶伤,我们更不能缺席。

Q3:采访的诸多人和事中,让您印象最深或者最感动的是什么?

周雯:在采访中,时常被感动着,平凡岗位上不凡的“英雄”也鼓舞着我们前行。冲锋在前的白衣天使无私无畏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坚定着大家战胜病魔的信心。为了让他们安心上战场,不少市民纷纷行动,贡献一己之力。有武汉菜农自发给医疗队送菜,有咖啡店为医护人员免费送去一杯杯“武汉拿铁”……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采访一个武汉19岁的大学生。“武汉伢,不服周。”俞天阳将这六个字写在了隔离衣上。从决定去做志愿者,到抵达方舱报道,他只用了半天时间。2月15日武汉正好下大雪,他清理了个书包,从家里骑了三小时自行车就去了。“只有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没人照顾,感觉自己挺自私的。”武汉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后,俞天阳最担心的就是家中的老人。他跟社区电话沟通说明情况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直宽慰我让我放心,还多次给老人买药送菜。”

“我在这里照顾方舱的病人,社区的人帮我照顾家中的爷爷奶奶,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武汉就能战胜一切困难。”采访时,当这个只有19岁的学生说出这番话时,我肃然起敬。俞天阳来方舱后,闲下来时会随手写日记,他取名叫“舱间岁月”。开篇他写道“这有可能是我留给别人看的最后几篇文章了”,看了让人为之动容。

病毒肆虐,大家都会害怕。但仍然有那么多“逆行”的人,他们坚守岗位,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微光相凝,汇聚着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Q4:身处疫情中心,会害怕吗?有没有哪一刻觉得特别担心呢?

周雯:其实经历的时候,还没觉得害怕,但事后想想,还是有些后怕。武汉刚“封城”时,大年三十,我凌晨两点探访发热门诊时,看到排着长队等待就医的病人,看到患者疲惫的样子,我真切感受到武汉“病”了。当时对病毒都没有全面认知,也不清楚传染性到底有多强,我发烧刚好,孩子也病了,那时真的害怕了。

当时武汉医疗资源非常紧缺,如果我和孩子都真的“中标”,可能面临没有床位。每天网络上都有很多各个渠道刊发的求救,有病无法医治的帖子。作为母亲,我担心孩子,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也为没有能力帮助这些困境中的同胞而苦恼。所幸,我和孩子都好了,越来越多的床位开放,应收尽收,让患者都得到了医治。

Q5:经过此次疫情,您对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人民,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周雯:我是武汉人,生活家庭都在此。都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其实,我们都不想当英雄,只是我们热爱这座城市,热爱生活,我们武汉人“不服周”,不愿意向困难低头。大灾大难面前,武汉人总是能坚强乐观地面对,用勇气和拼搏战胜困难。

我爸爸有散步的习惯,是下雨打着伞也要出门溜的“倔老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两个多月没出门。有次看到他微信步数有8000多步,还以为他没忍住外出遛弯了,结果一问他说和几个老年人朋友在微信步数里“暗自较劲”,每天拿着手机在家里走路,看谁的步数多。即便宅在家,武汉人也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法子,让生活过得充实一点。

当百万武汉人自发约定在晚八点开窗齐唱国歌时,我所住的小区如期响起了歌声,从微弱到铿锵有力,是武汉人战胜病魔的精气神。

习惯了武汉热热闹闹的样子,每次驾车行驶在空荡荡的街道,心里总五味杂陈。这里有“脏乱差”的烧烤小摊,有夏天弥漫满身汗味的地铁,有路边武汉“嫂子”扯着嗓子站在街边嚷嚷……但这些热闹,在当下着实让人想念。当城市静下来,看着寂静的武汉,突然发现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原来这么的美丽。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一年四季景色不重样的东湖绿道,当然最美还是春日里武大的樱花,经常堵车的长江大桥,在夜里的华灯下,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卷。

Q6:这次一线报道,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与成长?

周雯:在这一场全民战“疫”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在不同战场上的士兵,都在尽职尽责贡献一己之力。对媒体工作者,同样是场大考。在战疫报道中,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中央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澄清谬误,记录历史,还原真相,以最接近事实的文字,记录真实的武汉。

被全世界关注的武汉,每天有太多的“重磅”新闻发生,频道人员有限,我们到底需要报道什么,什么是重点,也考验着记者对新闻的把握能力。作为部门负责人怎么统筹协调好报道,也成为对我的“大考”,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作为“传统”的文字记者,拍视频、vlog,剪辑视频,做抖音等,这些都是以前基本没去尝试的事情,这次也“被迫”上手。当下,再生动的文字描述也不如视频直观,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用手机拍摄画面,并尝试着自己剪辑视频,对今后如何更好利用互联网表达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Q7:疫情平复之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周雯:最想休假,带着一家老小去海边度假,放空自己。

Q8:经过此次战疫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

周雯:作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时代赋予了我们职责和使命,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也因为这场“大考”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当看到有患者通过人民网发布的平台登记、收治进医院时,当听到报道过的农村养殖户面临家禽饲料“断粮”问题有所缓解时,当群众后续遇到问题还会主动联系时……这些信任与认可,鼓舞着我继续努力,也更加热爱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

(责编:燕帅、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 未来这些措施让网络空间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