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2013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篇

2013年獲獎學生

獲獎名單

人民網獎學金獲獎名單:
一等獎:歐陽春雪
二等獎:郭小荷、李瓊、周佳晶

人民網優秀論文獲獎者名單:
一等獎:
王義鵬 王宇琦
二等獎:
鄭婕  陳之琰 岳 廷
三等獎:
古孟璇  丁菲菲  周 洋 李天語       陳嘉林 王雨琦   萬 婧 

歷年獲獎名單:

2012    2011    2010    2009

優秀論文一等獎(2篇)

王義鵬

政務微博“去政務化”的分析
政務微博指政府機構開設的微博,其核心特點在於“政務”屬性。筆者發現,當前政務微博存在“去政務化”傾向——越來越關注“微博”的傳播特點,而內容卻與“政務”越來越無關。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問題:政務微博的影響力是否來自其發布的“政務”內容﹔“政務”內容是怎樣發布的﹔政務微博在發布“政務”內容和“非政務”內容時採用了怎樣的傳播策略。本研究以“上海發布”在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發布的微博為案例,對比傳統媒體《新民晚報》在同時期的政務議題報道,考察政務微博上“政務議題”的傳播特征。研究發現,作為政務微博影響力排行榜第一的“上海發布”,存在明顯的“去政務化”問題。
詳細 >>

王宇琦

《人民日報》的身份轉換與輿論場爭奪
隨著以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力日益提升,黨報的意見領袖身份和對於輿論場的主導地位正在受到嚴峻的挑戰,為此,一些黨報開始以web2.0的新媒體平台為契機,尋求突圍之道。本文試圖通過對《人民日報》、人民網及其微博平台上的核議題報道的考察,利用框架分析方法,探究傳統黨報利用新媒體平台尋求身份轉換的話語策略及其背后的深層邏輯,並尋求黨報在新媒體時代贏得輿論場爭奪的可行性路徑。
詳細 >>

優秀論文二等獎(2篇)

鄭婕

“內容為王”視角下中國門戶網站的戰略分析
本文主要考察青年網民用戶對“四大門戶”網站內容的使用、感知、態度等變量,以結構方程模型為研究方法(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為研究方法,構建出基於“內容感知模型”的門戶網站戰略模型,並通過網易的成功案例驗証其可行性,為中國門戶網站的內容建設提出建議。結果表明,有效的內容感知維度,包括信息量,組織度,娛樂性,互動性,有用性,都可以幫助網民對門戶網站的積極態度,從而促使他們採取積極地行為:比如頻繁瀏覽網站,提高對網站的忠誠度等。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建立僅僅是一個基礎,但可以擴展到所有基於網上內容為商業模式的門戶網站(online content industry),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詳細 >>

陳之琰 岳 廷

中美社交網站內容審查制度初探
本文主要探討中美兩國社交網站為杜絕網站用戶生產不當信息的服務條款、以及用戶發布了不當信息后所採取的內容審查制度。本文採用質化的個案分析法,選取人人網與Facebook作為中美不同媒體的樣本,主要從兩者對社交網站用戶生產內容進行審查的機制中特定環節的(服務條款)異同出發,分析當前社交網站運營商實踐中的做法,進而探究社交網站對對用戶行為法律責任的淵源。
詳細 >>

優秀論文三等獎(7篇)

古孟璇

社交網站用戶的隱私管理研究
本文旨在對社交網站用戶的隱私管理進行研究。以人人網為例,將用戶隱私管理劃分為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分別是用戶的隱私意識、用戶的隱私管理行為以及用戶隱私管理的滿意度。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清華大學學生進行調查,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95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筆者發現受訪者的社交網絡使用行為以及對隱私的界定會影響其隱私管理行為。
詳細 >>

丁菲菲

傳統媒體線上線下媒介形象分離現象調查與原因初探
本文以媒介形象系統論為理論依據,以公信力、專業性、媒介操守、社會關乎、權威性、親和力為六個維度設,設計了18個問題的語意差量表分別對《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微博,《南方都市報》、南方都市報微博進行媒介形象測量。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人民日報》微博與人民日報存在顯著的媒介形象分離現象而南方都市報微博與《南方都市報》相比,媒介形象分離現象較弱。同時,本文還嘗試構建媒體使用強度與使用目的與這種媒介形象分離之間的關系。
詳細 >>

周 洋

公共熱點事件中的微博輿論生成模式及引導研究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推行釣魚島“國有化”進程以來,釣魚島爭端處於持續發酵階段,引發中日兩國關系的全面危機。作為新興社交媒體的微博在釣魚島爭端中不僅提供了新的傳播平台,而且在輿論場域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歷時性維度考察了釣魚島爭端中微博輿論生成的邏輯結構,提出公共熱點事件中微博輿論生成的“中心輻射模式”、“ V+媒與V+V雙膨脹擴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與“社交場域模式”四種模式,並探求對微博輿論的有效引導,以期完善虛擬社會管理。
詳細 >>

李天語

微博對青少年的影響與對策分析
網絡新媒體在大數據時代中充滿著蓬勃朝氣,而微博就是處在這一時期內的新興寵兒﹔在使用微博的偌大群體中,青少年佔據著不可小覷的組成部分: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重要關系,本課題主要研究15至18周歲、正接受中等教育的青少年,並結合社會微博對青少年的積極與消極作用,有針對性地構建出獨立於社會微博之外的綠色微博,並引導綠色微博成為青少年成長時期:集寓教於樂、溝通交流、安全關注社會信息動態的必要指導工具。
詳細 >>

陳嘉林

從傳媒“硬”實力發展角度考察中國軟實力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發展軍事、經濟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軟實力也應當及早提上日程。傳媒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基礎,構建傳媒實力的維度有“無形的”傳播內容和“有形”的傳播基礎建設兩部分。本文嘗試通過對我國傳播基礎建設的探究,以小見大,希望能夠直觀得了解我國軟實力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詳細 >>

王雨琦

新聞網站的國際傳播策略與國家利益的實現
全球化意味著國家間社會關系的強化,國際傳播既是全球范圍內各活動主體良性交往的潤滑劑,同時也可能成為這些行為體關系惡化的催化劑。如何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層面上把握國際傳播策略成為網絡時代國家利益實現的關鍵所在。本文以中美兩國對外傳播的主流網站為例,分析其國際傳播策略以及其背后所呈現的國家利益。
詳細 >>

萬 婧

本土恐怖分子的媒介呈現
2013年4月15日,波士頓發生震驚世界的爆炸案,成為繼9?11事件后美國最大的一起恐怖活動。它發生在美國本土並由境內居民察爾納耶夫兄弟制造,屬於本土恐怖主義(homegrown terrorism)活動。本文通過紐約時報網波士頓案嫌疑人報道的文本分析,從內外群體的語言偏見、他者的媒介鏡像等角度考察本土恐怖分子的媒介呈現。研究發現,報道放大了嫌疑人的穆斯林身份和移民身份,設置了“他者—邪惡伊斯蘭”的框架,在穆斯林移民與本土恐怖分子之間建立了隱約的對應關系,成為支持伊斯蘭威脅論的一部分。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