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網站地圖

簡介

  •     在2010年-2014年“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連續成功舉辦五屆的基礎上,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繼續在2015年7月19日-27日舉辦第六屆公益性暑期活動。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系列活動包括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等活動。大講堂將邀請海內外最為頂級的傳媒領軍人物與中國新聞學子對話交流,這些來自政界、傳媒界、學界的傳媒領袖不僅會給學子們帶來最新傳媒資訊和研究動態,還將與學子們分享傳媒從業者的實踐經驗和人生閱歷。

昵稱:

  

系列活動介紹

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     2012年-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聯合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中心、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美國杜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先后舉辦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100余位海內外一流學者和專家參與討論。2015年7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將聯合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共同舉辦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暨中美新媒體與社會發展雙邊研討會。

    “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致力於對新媒體領域進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這一議題立足於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沿,有利於跨越學科的界限、地域的界限、意識形態的界限,從而深入開發和利用新媒體資源,最終推動社會科學研究的進步。

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     2012年-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聯合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中心、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美國杜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先后舉辦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100余位海內外一流學者和專家參與討論。2015年7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將聯合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共同舉辦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暨中美新媒體與社會發展雙邊研討會。

    “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致力於對新媒體領域進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這一議題立足於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沿,有利於跨越學科的界限、地域的界限、意識形態的界限,從而深入開發和利用新媒體資源,最終推動社會科學研究的進步。

    第三屆“新聞傳播學期刊集刊主編論壇”     “新聞傳播學期刊集刊主編論壇”致力於對“新聞傳播學者如何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進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回答新聞學者、學子如何發稿,如何走向國際舞台,第三屆於7月22日舉行。


    論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衡量標准之一,在新聞傳播學類SSCI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是中國新聞傳播學領域的諸多學者和學子努力的方向,這種努力是試圖向國際學術標准的靠攏,但其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如何將學術規范化,如何從本土化學術走向國際,如何適應國際期刊的發表要求和國際學術規則,是國內新聞傳播學者需要面臨的緊要問題。中國的學者和學子如何和國際學術接軌,將學術成果規范化,如何發掘優秀研究成果、引導和培養優秀的專業領域人才、打造國內良性的學術生態,也成為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要任務。

    第三屆“新聞傳播學期刊集刊主編論壇”     “新聞傳播學期刊集刊主編論壇”致力於對“新聞傳播學者如何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進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回答新聞學者、學子如何發稿,如何走向國際舞台,第三屆於7月22日舉行。

        論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衡量標准之一,在新聞傳播學類SSCI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是中國新聞傳播學領域的諸多學者和學子努力的方向,這種努力是試圖向國際學術標准的靠攏,但其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如何將學術規范化,如何從本土化學術走向國際,如何適應國際期刊的發表要求和國際學術規則,是國內新聞傳播學者需要面臨的緊要問題。中國的學者和學子如何和國際學術接軌,將學術成果規范化,如何發掘優秀研究成果、引導和培養優秀的專業領域人才、打造國內良性的學術生態,也成為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要任務。

      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     為促進國內各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於2015年7月19日和22日舉辦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

    本系列論壇預期於每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組委會遴選部分優秀論文出版,收入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與社會》輯刊。

      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     為促進國內各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於2015年7月19日和22日舉辦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

          本系列論壇預期於每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組委會遴選部分優秀論文出版,收入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與社會》輯刊。



        第二屆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     為給大學生與他們最喜愛的傳媒品牌搭建一個深入交流與互動的平台,增加大學生對其心目中的傳媒品牌更深刻的了解,同時提高中國傳媒品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認知度與美譽度,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和傳媒雜志社於2015年7月25日舉辦第二屆“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

    論壇作為第三屆大學生傳媒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將會有近百家媒體和國內100余所知名高校學生共同參與支持,活動形式包括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等,同時發布《2015年中國大學生最喜愛的媒體品牌調查報告》,舉行2015中國大學生最喜愛的媒體品牌盛典等活動。

        第二屆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     為給大學生與他們最喜愛的傳媒品牌搭建一個深入交流與互動的平台,增加大學生對其心目中的傳媒品牌更深刻的了解,同時提高中國傳媒品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認知度與美譽度,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和傳媒雜志社於2015年7月25日舉辦第二屆“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

            論壇作為第三屆大學生傳媒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將會有近百家媒體和國內100余所知名高校學生共同參與支持,活動形式包括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等,同時發布《2015年中國大學生最喜愛的媒體品牌調查報告》,舉行2015中國大學生最喜愛的媒體品牌盛典等活動。

嘉賓簡介

翟惠生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常務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和新聞中心主任,個人採寫的新聞作品有60余件獲中國新聞獎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翟惠生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常務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和新聞中心主任,個人採寫的新聞作品有60余件獲中國新聞獎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陸小華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傳媒研究專家,法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中國記者》雜志總編輯,連續擔任十屆中國新聞獎評委。

陸小華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傳媒研究專家,法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中國記者》雜志總編輯,連續擔任十屆中國新聞獎評委。

滕俊杰
1986年進入上海電視台,1993年參與主創上海東方電視台,1998年參與主創上海衛視,歷任上海東方電視台文藝部主任,上海衛視節目部主任,上海電視台副台長,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副總裁,現任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

滕俊杰 1986年進入上海電視台,1993年參與主創上海東方電視台,1998年參與主創上海衛視,歷任上海東方電視台文藝部主任,上海衛視節目部主任,上海電視台副台長,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副總裁,現任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

謝海光
文匯報黨委副書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顧問,上海市演講學研究會顧問。

謝海光 文匯報黨委副書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顧問,上海市演講學研究會顧問。

王偉
《解放日報》副總編輯,兼《新聞晚報》主編。198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同月進入上海《文匯報》,在要聞部任夜班編輯,后任版面副主編﹔2013年4月,調上海《解放日報》,任現職。

王偉 《解放日報》副總編輯,兼《新聞晚報》主編。198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同月進入上海《文匯報》,在要聞部任夜班編輯,后任版面副主編﹔2013年4月,調上海《解放日報》,任現職。

孟波
新浪網副總編輯,資深媒體人。曾任河南日報一版編輯、城市早報總編輯主任、南方都市報區域新聞部副主任、新京報社長助理兼要聞部評論主任、評論部主任。系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評論創始人。

孟波 新浪網副總編輯,資深媒體人。曾任河南日報一版編輯、城市早報總編輯主任、南方都市報區域新聞部副主任、新京報社長助理兼要聞部評論主任、評論部主任。系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評論創始人。

洪浚浩
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傳播系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馬薩諸塞大學傳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項目海外評審專家。

洪浚浩 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傳播系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馬薩諸塞大學傳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項目海外評審專家。

郝曉鳴
畢業於中國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曾任新華社記者,1993年以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長等。

郝曉鳴 畢業於中國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曾任新華社記者,1993年以來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長等。

哈筱盈 Louisa Ha
美國俄亥俄州Bowling Green州立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主編。美國Bowling Green州立大學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部”創始人,主任。

哈筱盈 Louisa Ha 美國俄亥俄州Bowling Green州立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主編。美國Bowling Green州立大學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部”創始人,主任。

趙月枝
博士,教授,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現任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全球媒介檢測與分析實驗室主任,是傳播學批判學派中卓有成就的華人學者。

趙月枝 博士,教授,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現任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全球媒介檢測與分析實驗室主任,是傳播學批判學派中卓有成就的華人學者。

劉幼琍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電訊傳播(廣播電視)博士。曾任記者、節目制作人、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委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中央廣播電台董事。

劉幼琍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電訊傳播(廣播電視)博士。曾任記者、節目制作人、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委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中央廣播電台董事。

童兵
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博士后流動站站長、新聞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2003年8月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指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童兵 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博士后流動站站長、新聞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2003年8月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指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喻國明
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法學(新聞學)博士。人大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職務及主要社會兼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

喻國明 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法學(新聞學)博士。人大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職務及主要社會兼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

王寧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致遠講席教授,我國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文化研究及翻譯研究等多個學科領域著名學者。

王寧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致遠講席教授,我國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文化研究及翻譯研究等多個學科領域著名學者。

陶東風
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兼職博士生導師,《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文化研究>分冊》顧問,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陶東風 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兼職博士生導師,《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文化研究>分冊》顧問,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楊慶存
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平邑人。先后就讀於曲阜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評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楊慶存 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平邑人。先后就讀於曲阜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評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孟建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省部級新聞發言人評估組組長。

孟建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省部級新聞發言人評估組組長。

張敏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教授,廣告系總支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美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文化、傳播學與廣告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在期刊發表論文近80篇,出版專著多部。

張敏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教授,廣告系總支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美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文化、傳播學與廣告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在期刊發表論文近80篇,出版專著多部。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傳播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全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傳播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全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黃芝曉
教授、高級編輯,現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新聞學會副會長,《新聞大學》雜志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黃芝曉 教授、高級編輯,現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新聞學會副會長,《新聞大學》雜志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嚴三九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曾在多家媒體單位做過兼職記者、編輯、編導和媒體策劃人員。

嚴三九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曾在多家媒體單位做過兼職記者、編輯、編導和媒體策劃人員。

謝耘耕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遠東書院院長、教授、博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30多篇新聞作品和論文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等獎項。

謝耘耕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遠東書院院長、教授、博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30多篇新聞作品和論文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等獎項。

徐立軍
央視市場研究(CTR)總裁,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總經理,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受眾研究委員會副會長。曾任職於中央電視台18年,期間擔任央視新聞頻道編輯部副主任、央視總編室市場評估部主任。

徐立軍 央視市場研究(CTR)總裁,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總經理,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受眾研究委員會副會長。曾任職於中央電視台18年,期間擔任央視新聞頻道編輯部副主任、央視總編室市場評估部主任。

張國濤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有電視劇美學、電視藝術理論、電視節目策劃。在《現代傳播》、《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刊物上發表文章50余篇。

張國濤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有電視劇美學、電視藝術理論、電視節目策劃。在《現代傳播》、《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刊物上發表文章50余篇。

劉鵬
CSSCI期刊《新聞記者》主編,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所長。

劉鵬 CSSCI期刊《新聞記者》主編,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所長。

呂曉東
《編輯之友》副主編,編審。1990年進入北岳文藝出版社,做圖書編輯﹔1994年開始做期刊編輯﹔2007年任《名作欣賞》雜志社副主編﹔2009年任《名作欣賞》(下旬刊)執行主編﹔2011年至今,任《編輯之友》雜志社副主編。

呂曉東 《編輯之友》副主編,編審。1990年進入北岳文藝出版社,做圖書編輯﹔1994年開始做期刊編輯﹔2007年任《名作欣賞》雜志社副主編﹔2009年任《名作欣賞》(下旬刊)執行主編﹔2011年至今,任《編輯之友》雜志社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