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耘耕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以下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7月27日上午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概況。
講座以《大數據時代媒體生產和傳播的轉型與發展》為主題,圍繞大數據的概念和特征、大數據時代媒體的機遇和挑戰、大數據挖掘成為媒體應對挑戰的新工具、如何運用大數據、大數據時代媒體組織結構的變革、大數據時代媒體生產和傳播面臨的問題六個方面展開。
謝耘耕首先就大數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進行介紹和總結,指出大數據時代媒體面臨信息源多元化、個性化用戶群體對內容生產提出新要求、對創新的需求隨著以數據為基礎的競爭力提升而增加等機遇與挑戰。謝耘耕結合具體實例分析指出,當前,大數據挖掘已經成為媒體應對挑戰的新工具,利用大數據挖掘可以豐富信息源,拓展節目表現形式﹔從冗繁的信息中過濾出有價值的內容,為受眾提供其所需的信息﹔通過大數據挖掘更易於發現受眾需求點,進而調整節目、欄目編排,開發新類型節目﹔此外,大數據挖掘還可以實現精准定位,提高廣告接受率,獲取良好傳播效果。
謝耕耘從具體應用層面講授了運用大數據的方法,包括使用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使用企業創建的數據平台、利用社交媒體平台採集的數據、獲取環境數據等。對於大數據環境中的媒介組織建構,謝耘耕指出,媒體應通過搭建互動信息平台、加強跨界合作、組建人才隊伍等方式進行變革。並從五個方面闡釋大數據時代媒介生產和傳播存在的問題,包括對相關而非因果的思維模式的思考、對數據准確性的評價、對新聞價值的評價、數據壟斷以及對隱私權的挑戰等。
講座最后,謝耘耕結合當前時代背景向傳媒學子們表達了殷切期望,鼓勵學子們夯實基礎、開闊眼界、創新思維,為新時期傳媒業的發展而努力。(王寶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