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2015年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傳媒節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最新消息
人民網>>傳媒>>正文

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舉

2015年07月30日14:0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

為促進國內各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於2015年7月26日下午舉辦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本系列論壇預期於每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組委會遴選部分優秀論文出版,收入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與社會》輯刊。

論壇伊始,謝耘耕教授致辭,表示這場研究生論壇是一場學術盛宴,它為促進傳媒學子與學者、傳媒學子之間交流,提升專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此次研究生論壇共六個分論壇,主題分別是:傳統媒體轉型研究,數字技術與社交媒體發展研究,新媒體傳播理論與實踐,新媒體營銷研究,新媒體與公共輿論和新媒體與文化。在六個分論壇中,學子們分別將自己的論文內容向評審老師做了匯報。同學們的論文內容翔實、形式新穎,研究視角多元化。其中較為優秀的論文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選題新穎,特性突出﹔第二,論述精列,見微知著﹔第三,研究規范、思路清晰。此外,同學對待學術態度認真,文獻綜述和理論梳理扎實詳盡,且參考了大量外文文獻。通過分論壇的初步展示與遴選,評審老師共選出7篇優秀論文,並邀請論文作者在頒獎盛典前將論文以PPT的形式與所有大講堂學員分享。

青年教師點評獲獎學生論文

結合各個分論壇的學生論文情況,數字技術與社交媒體發展小組評審老師陳瑋、新媒體傳播理論與實踐小組評審老師劉怡、新媒體營銷研究小組評審老師劉叢、新媒體與公共輿論小組評審老師萬旋傲與傳統媒體轉型研究小組、新媒體與文化小組評審老師宋歡迎從不同角度對學生論文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了總結:

陳瑋認為,論文總體上內容詳實、形式新穎、研究視角多元化,其優點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選題新穎,個性突出﹔第二,論述精到,見微知著。很多同學善於從一個小的細節、小的事件切入去分析較為深刻的問題 ,做到以小見大﹔第三,研究規范,思路清晰。

劉怡認為,一方面,同學們善於從小處入口,做深做好,體現了強烈的務實精神﹔另一方面,運用實証研究方法的同學明顯增加。她特別強調,這並不是說這種方法就一定是好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學們善於迎合主流趨勢,追求更加多樣的研究方法。

劉叢認為,許多論文的可圈可點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善於從交叉學科的視角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論文較有創新性﹔第二,關心時事,善於用新聞傳播理論去解讀最新的社會事件。此外,劉叢重點指出了論文的三個不足之處:第一,定量研究方法雖然有所增加,但是比重還相對較少﹔第二,對於文獻綜述,通常只是簡單羅列,而不是運用一定的內在邏輯去重新組合和排列﹔第三,理論沒有和所研究的問題緊密結合,沒有真正地運用理論去解讀和解決實際問題。

萬旋傲認為,一些老師的論文,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值得我們學習。對於論文寫作,她特別強調,論文中所分析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反映普遍的社會現象,說明普遍的社會問題,隻有這樣,論文才具備較為長久的、普遍的價值。

從研究議題的角度,宋歡迎認為同學們的論文可以分成以下四類:第一,傳統媒體的轉型策略﹔第二,傳統出版集團的發展路徑研究﹔第三,新媒體自身的運營情況﹔第四,海外傳媒業的研究。她充分肯定了論文的質量並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厲,書寫更為優秀的學術論文。

研究生學術論文報告

第一位報告的是四川大學的馬超,論文題目是《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他選取的是較為新穎的題材,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大學生是接觸和接受新媒體程度較高的群體,手機的使用在大學生中是很普遍正常的,但是卻有一部分學生對手機過度使用,而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他假設學生的抑郁、自尊、人際關系、安全感會影響學生是否依賴手機,而后他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運用量表對學生群體進行測量,分析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然后又通過模型分析手機依賴的作用機制。

第二位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宋樹岩,論文題目是《醫患報道的符號學分析——以“湘潭產婦死亡事件”為例》,她選取湘潭產婦死亡事件作為典型的案例對醫患報道進行符號學分析。她運用格雷馬斯矩陣中的對立關系以及刺點理論,對媒體的報道進行詳盡分析。其中,她指出刺點是 “一種說不出名字”的“刺激物”,往往會給人帶來“十分明顯的慌亂的征兆”(羅蘭·巴特)。她具體分析了針對這種情境式危機所採用的傳播策略。她從時間維度出發,對微博中關於該事件的報道進行分類,從而得出了四種應對策略:“否認型”策略、“淡化型”策略、“重塑型”策略、“支持型”策略。

第三位進行學術論文報告的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楊旋,她的研究題目是《新媒體時代<人民日報>評論話語的轉型——基於【你好,明天】微博評論的實証分析》。楊旋從四個方面展示了研究——研究緣起、研究設計、研究發現以及總結與討論。在研究緣起部分,主要以時代背景、變革方式和如何變革作為關鍵詞切入展開報告。研究設計部分,主要涉及樣本選取與類目建構,其中該研究是以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共計393條微博為樣本,同時分別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展開,其中內容包括微博題材內容、評論對象、高頻熱詞﹔形式包括兩方面,一是外部形式——圖配文的晚安貼﹔二是內部形式,即“評論模型”。研究發現部分嚴格按照研究設計邏輯進行分析。最后,對研究不足與展望進行簡要概述。

第四位進行學術論文報告的是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朱燕丹,她研究的主題是《微博大V論戰的傳播行為及特征研究》。圍繞這個主題,她首先從有關微博大V論戰相關問題切入,然后對微博大V論戰概念進行界定,接著進入研究重點——微博大V論戰的三個環節:備戰、開戰、停戰。其中,備戰階段主要探究非顯性關注大V的媒介作用﹔開戰階段主要圍繞協商式民主公開論戰的失范進行討論﹔停戰界定則是對網絡大V極化狀態網絡狂歡集中討論與回顧。最后,論文詳細討論微博大V顯輿論的非理性表達與名人效應下“大V”的暴力表演,由此點出研究主題。最后,從研究緣起到研究不足,再到研究展望進行了總結與歸納。

第五位進行學術論文報告的是湖北大學的徐皞亮,她所研究的主題是《飯前拍照行為的傳播心理分析》。他總結了飯前拍照現象的傳播特征:戲謔式分享,深夜放毒的惡作劇心態,分享式夸耀,滿足“物質過剩時代”的精神需求,情緒釋放,通過紀錄美食梳理生活,自我表露,尋求人關注的滿足感和存在感。同時他也認為這是飲食大國的文化需求反映,熱愛美食傳統的網絡化延伸。

第六位進行學術論文報告的是安徽大學的陳坤,她所研究的主題是《關系視角下微信廣告的傳播效果研究——以微信廣告為例》。微信塑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而這條網絡具備怎樣的特征,傳播過程中像廣告信息這樣的外部沖擊會對關系網絡造成何種影響?她闡釋了理論框架,並以她的訪談對象小Q為例,對微信營銷信息及活動進行介紹。同時,她發現關系依賴型微信廣告易引發受訪者的反感,虛擬空間中的人際關系易受微信廣告影響。

本次論壇不僅是一場學術的盛會,也是思想的交流、觀點的碰撞。經過組委會的嚴格遴選,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國研究生學術論壇的評選結果揭曉,共角逐出了7個一等獎、13個二等獎、41個優秀獎,謝耘耕教授和各位老師上台為同學頒發獲獎証書並合影留念。(閔媛春 常媛媛 原琳 王美華 楊旋 宋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