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華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斗,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以下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何建華7月27日上午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概況。
講座以《智庫與傳播》為主題,何建華綜合數據與智庫的研究實例,對智庫的緣起、發展、未來走向進行介紹,剖析智庫建設及研究方式以及智庫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何為智庫
何建華介紹道,智庫誕生於20世紀初,英文譯為“Think Tank”,學術界將其翻譯為“思想庫”,媒體一般稱為“智庫”。智庫建立的目的是在政策上對政府產生影響,屬於政策研究的一種,是非營利的,且一般擁有相對獨立的運作方式。
針對智庫的飛速發展,何建華解釋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公民獲取信息的去多大大增多,此刻需要第三方,一方面幫助公民了解所處的社會與世界,另一方面替政府發聲解釋政策的制定。智庫是依托知識學理來進行推導,科學分析來平衡政府與社會。
跨國視角下的智庫發展之路
關於未來智庫的發展方向,何建華分析指出,今后智庫的國際化程度將大大提高。1994年,卡耐基莫斯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念。在當今世界,一個以全球安全、穩定與繁榮為重要使命的智庫,應該在世界范圍內設立永久分支機構,以跨國的視角開展研究工作。
在研究方法方面,應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新傳播時代做學問愈加困難,如何加強研究方法的創新至關重要。何建華指出,智庫研究應注重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建構數理模型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現實與未來相結合﹔正面、負面雙向研究。
何建華指出,今后智庫的發展將越來越注重跨學科研究,將研究所涉及的不同領域、學科相結合進行綜合性分析。同時,要注重研究的開放性,進行跨學科、跨國、跨文化背景的交流訪問,開拓研究者的視閾。(鄭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