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witter到微博:微博的形態分化--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人民網獎學金>>武漢大學

從Twitter到微博:微博的形態分化

龐航宇

2012年11月07日14:29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點擊進入人民網獎學金專題

●2012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2012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10月30日揭曉,武漢大學龐航宇同學的論文《從Twitter到微博:微博的形態分化》獲得三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摘要】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由不同公司運營的微博在外觀、功能和效果上逐漸呈現出差異﹔差異背后顯現的,則是大為迥異的經營理念與社會背景。本文通過對比twitter與新浪微博,意欲探尋微博形態分化帶來的媒介效應、發展前景和社會影響的不同,並對人民微博的自身定位提出建議。

【關鍵詞】微博 形態分化

一.方興未艾的微博:形態分化的初顯

微博(micro-blog)毫無疑問是近年來全世界最為熱門的網絡應用之一。在中國,最早模仿微博先驅Twitter的網站是飯否網,但由於觸及敏感議題而被迫關閉。2009年9月,新浪宣布進軍微博,並取得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而如今,經歷了數年的積累,微博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並深刻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但在學界、業界或普通人的理解中,“微博”一詞多被視作一個毋庸置疑的“同一”概念﹔而事實上,由於文化背景與經營理念的不同,由不同公司運營的微博已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正如BBS細分為政治、軍事、文學、娛樂等不同類別,微博在外觀、功能與效果上也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

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如果肯深入分析一下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內容以及設計架構,你會發現,反映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為進一步探知微博的分化現象,本文將對Twitter和新浪微博進行對比,尋找兩者差異,分析表面差異背后隱藏的大為迥異的經營理念,以及差異可能帶來的南轅北轍的媒介效應與發展前景。

二.圖片、音樂、視頻與表情:表達的便捷與弱化

微博之“微”,恰在於每條微博140字的文字容量 。從興起至今,Twitter遲遲沒有開發出表情、圖片、音樂和視頻功能﹔而新浪微博恰恰相反。李開復曾指出,“新浪微博有嵌入多媒體,比較符合中國人習慣﹔Twitter全是文字和鏈接,感覺更像國外極客所喜歡” 。

新浪微博的多媒體整合為用戶提供了不少方便——用戶可直接在頁面上展開圖片、音樂、視頻,新浪配有自身專用的短鏈接﹔Twitter用戶則隻能通過超鏈接被導向圖片、音樂、視頻的第三方網站,包括鏈接本身也屬第三方。從這個意義上講,Twitter更像一個開源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微博擁有內容豐富的表情庫。如同QQ和MSN,新浪微博的表情選擇框裡有種類眾多的表情集束﹔同時,針對近期的節日、時事熱點,新浪還會不斷更新相應的表情符號。相比之下,Twitter就顯得單調許多:內容框裡隻能出現文字和鏈接﹔如果用戶要發送表情,也隻能用字母、標點和數字來自我組成表情符號了。

毋庸置疑,表情符號是具有商業價值的。2008年,中國傳媒大學大三學生王麗媛憑借自己創作的“兔斯基”系列表情,實現了過百萬的商業價值。 因此,新浪微博對表情符號的重視,也意味著其實現巨大商業價值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符號元素種類的增加可能導致文字表達的弱化。在新浪微博中,用戶通過圖片、音樂、視頻和表情配合文字的表達,頁面內容更為龐雜,而文字本身的表達力量被無形中弱化。非文字符號在提供某些方便的同時,也降低了用戶使用文字的欲望﹔最終帶來的,是文字符號使用頻率的下降和表達力量的式微。

反觀Twitter,單一表達符號的使用,將用戶從BBS、博客和社交網站的多符號表達中拉回﹔這也是Twitter的一大貢獻。文字作為人類最抽象、奠定文明基礎的符號,更利於微博議題討論的精准和深入﹔新浪微博明顯的娛樂化傾向與龐雜的信息流通固然受審核政策的影響,但與非文字符號的隨意性表達亦不無關系。

三.評論功能:小改動引發的爭議

新浪微博自誕生以來,就附帶著一個區別於Twitter的重要功能:評論。用戶可以在每條微博的下方留言評論,正如Facebook或人人網中的狀態回復。北大學者胡泳認為,評論功能可能是新浪微博最具創新之處,“評論功能很符合那些喜歡群體聊天的中國網民,因而它被中國網民所認可”。 盡管評論功能看起來似乎僅是建立在Twitter之上的小改動,但實則是導致新浪微博與Twitter大為不同的重要因素。

評論功能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新浪微博頗為自得的設計。新浪CEO曹國偉曾在一次演講中指出,新浪微博比Twitter更有黏性。“新浪微博和 Twitter很大的區別就是我們可以基於每一個信息,每一個微博可以傳播到每一個節點的用戶,節點和節點之間可以做評論的回復,這樣是促進了很多節點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讓我們的產品更加有黏性,讓我們的社交關系相對於Twitter這種社交關系來說更加緊密。”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有研究者提出疑問:“用戶黏性應當是一個可量化的指標。不知道新浪微博得出自身的黏性遠遠超過Twitter的時候,能不能拿出來實際的証據。例如注冊用戶中有多少是活躍用戶,活躍的行為表現為瀏覽、轉發還是原創,用戶之間的關聯性如何等等。”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和業界關注者對這種評論功能本身持有質疑和批判的態度:“國內微博評論功能的設置凸顯出的是設計者在思維上的一個預設:用戶是不平等的,發布者和評論者之間是有鴻溝的。” 有評論者認為,在互聯網發展歷史中,新產品是對舊產品的一種顛覆,自BBS顛覆門戶、博客顛覆BBS、SNS和Wiki顛覆舊有規則之后,Twitter再度顛覆了之前的一切產品﹔而這種顛覆的重要一環便是它減少了評論功能這一“設計”,因為這代表了Twitter的設計理念:“tweet都是平等的。沒有哪個tweet是附屬於另一個的,從此,Blog中正文評論的等級消失了。這裡,是Twitter對Blog的一次顛覆。” 評論功能使得新浪微博像極了“微型博客”﹔而中文用戶對評論的“買賬”則代表了他們對權力分配等級的不敏感與服從。

更有評論者將新浪微博的評論功能看作是Web2.0時代向Web1.0時代的逆流。“在隻有‘名人’和‘粉絲’的新浪微博裡,兩極分化嚴重,我們不需要通過@將用戶連接起來。作為‘名人’的你,隻需要說幾句碎碎念就能夠得到大批粉絲的擁戴﹔而作為一根‘粉絲’,你的職責就是搶沙發和評論。” Twitter人人平等、去中心化的最初理念,在新浪微博這裡被“南橘北枳”地添加了評論功能,從而可能與互聯網精神背道而馳。

四.變異的轉發功能:冗余信息制造者?

與先前的互聯網產品相比,轉發是微博頗為創新的一個功能。借助便捷操作和快速傳播,轉發顛覆了先前BBS、Blog要復制URL、通過IM工具才能分享的復雜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微博與移動終端的完美結合,以及“轉發是一種態度”的理念也使得微博的這一功能被廣泛接受和使用。對此有評論說,使用微博的用戶,人手一部智能型手機,在各種繁忙的大眾交通系統上,閱讀/追逐著大量而快速流動的訊息,看到喜愛的就“一鍵轉推”,加速訊息的流通與擴散。“這是一種外擴式‘轉轉轉’的訊息傳遞情境,而非內循式‘回回回’的互動聊天情境。”

使用過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用戶都知道,后者的轉發功能相比前者頗為不同:被轉發的內容並不能修改,而是作為完整的一部分被單獨提煉出來﹔轉發仍然附帶擁有140字的評論空間,被轉發的內容並不佔據這一空間。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轉發使新浪微博內容容量擴大一倍。與此同時,新浪微博還附帶“同時評論給XXX(微博原作者)”的選項,轉發與評論功能相配合。如今,大多數微博用戶已經能夠辨認這種轉發模式所帶來的新型結構並將其接受了。

然而,新浪微博的“評論+轉發”模式是一種優勢嗎?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一個“產生冗余信息的機制” 。新浪微博的長期用戶總會有這樣的感受:經常看到同一條微博被自己關注的人不斷轉發。這種疊加式的傳播方式使得信息重復和冗余,造成時間的浪費和效率的低下,不利於用戶體驗。

Twitter的評論系統雖然簡單,僅用@及相關性來表示﹔但改進界面后,官方retweet可以很好地組織轉發和評論,避免了信息的重復,在用戶體驗上、傳播質量上均好過新浪微博的模式。

五.娛樂、明星與商業化:救市法寶或救命稻草?

無論在Twitter還是新浪微博,甚至拓展到整個互聯網,娛樂化、明星化的傾向都非常明顯。盡管人人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網絡需要意見領袖和明星偶像的存在。與此同時,自由而平等的信息流通依舊是互聯網的重要特點,草根階層的崛起與明星神話的破滅成為常態:Web1.0時代到Web2.0時代的進化也証明了這一點——人人都享有話語權,“去中心化”是互聯網大勢所趨。

在這些方面,Twitter和新浪微博存在重大區別。新浪微博不遺余力地將娛樂、IT、商業、文學、媒體等各行各業的名人明星邀請過來,並通過“加V”的方式對其進行真人認証。依靠在新浪博客時期積攢的名人關系,加之抓住了飯否網被關閉后的空窗期,新浪迅速推廣微博,名人明星蜂擁而至。Twitter也有真人認証的模式,但新浪微博在推廣明星名人方面所下的精力血本是Twitter望塵莫及的。在新浪微博的“廣場-名人堂”頁面下,被認証的名人明星被按照行業和拼音劃分到各個層級﹔對最新注冊的用戶,新浪微博強制性地推送一些名人帳號進入關注名單﹔新浪微博的認証帳號數量遠遠大於Twitter……至今,名人明星仍然是新浪微博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在新浪微博眾多“加V”帳號中,有相當部分並非實名用戶,而是基於興趣和娛樂的帳號,譬如“冷笑話精選”(粉絲10275603)、“精彩語錄”(粉絲4747911)、“微博搞笑排行榜”(粉絲9064799)和“我們愛講冷笑話”(粉絲4395198) 。這些帳號粉絲量龐大,微博轉發量可觀,影響力也不容小視。然而,據《創業家》雜志披露,這4個在“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排行前5的帳號,都由同一個組織運營。 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說明,其一,娛樂化信息佔據了新浪微博內容的相當大的比例﹔其二,商業力量已經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新浪微博的各個層面。

此外,新浪微博頁面輸入框下方有滾動廣告,在“熱門話題”一欄中也有編輯刻意為之的議程設置痕跡。就此,一些研究者認為,新浪的這種運營模式“顯然屬於Web1.0的范疇,是一種反SNS行為”。 在Twitter對其商業模式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之時,新浪已經將微博當作商業盈利的重要戰場﹔曹國偉亦提出了新浪微博的六大盈利模式。 當娛樂、明星和商業的力量佔據了微博的方方面面的時候,它還能夠體現互聯網精神嗎?它能夠兌現“去中心化”的承諾嗎?它是否給予了普通用戶真正的話語權?它能像Twitter所宣稱的那樣做“地球的脈搏”,成為真正有效的信息流通系統嗎?

六.微博的形態分化與“人民微博”定位

新浪微博其他的創新,譬如微群、微訪談等等,也都將帶來不同的用戶體驗和傳播效果。Twitter、新浪微博和其他微博網站在競爭中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彼此之間的差別本文已難以窮盡。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媒介即訊息”的論斷已經人盡皆知,而這個論斷,放到微博研究的語境裡同樣擁有生命力:雖然同樣是利用文字(或其他形態的符號)進行話語表達,但是微博140字的字數限制、單向度的關注與被關注機制、交互式的便捷轉發模式這些特征,使得它不僅在形態上與先前的互聯網應用大相徑庭,在傳播內容、模式方面也大為迥異。另一方面,在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一致的前提下形成的微博,由於上文所述的表面形式上的不同,也會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換句話說,經過數年的發展,微博已呈現較為明顯的形態分化,微博陣營內部已有所區隔。正如Twitter和新浪微博,是整潔與混雜的界面風格、步步為營與大包大攬的經營理念的鮮明對比。

微博的形態分化的顯現對人民微博的定位與發展也不無啟迪。自2010年2月1日公測版推出以來,人民微博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第一家微博,人民微博的優勢在於得天獨厚的時政資源﹔因此相對於新浪微博的娛樂化傾向,人民微博需要延承人民網“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的自我定位。本文認為,人民微博可配合強國論壇,邀請各級政府與官員開通政務微博和個人微博,把人民微博發展為官民溝通交流、分享最新時訊、討論熱點話題的重要領域,建立起一個新興的網絡問政平台。

可以預料的是,隨著發展的深入,不同微博形態上的差別會逐漸放大,隨之而來的是差距的顯現。若將中美兩國的社會現實納入考察范圍,便能看出不同的社會結構與產品之間的相互影射、相互協商與相互影響。由於“公共領域與社會結構是相互形塑的,前者會因為后者的歷史發展而產生變化,而后者也會因為前者的規范力量,讓自身導向不偏政治或經濟系統意欲的方向發展” ,微博作為網絡公共領域可能形式的一種,其受歡迎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現實社會結構的不同﹔反過來,不同境界的微博所塑造的現實社會結構,自然也有高下之分。Twitter和新浪微博不僅有形態上的差別,還有理念上的差距﹔人民微博若想減少差距,堅守“網絡問政”是必經之路。而至於最終它們會走到何處,仍需假以時日,慢慢觀察。

參考文獻

王馨語.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從內容看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不同路線[J].新知客,2010,10.

劉忠博,丘忠融.公共領域中的議題流動: 以蘋果日報“動新聞”事件作為觀察個案[J].中華傳播學會,2010,10.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曉越、趙光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