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兩大新聞傳播集團,它們分別是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加坡傳媒公司(簡稱新傳媒)。兩大集團擁有15家報紙、7個本地電視頻道、13家本地電台以及若干網站,構成了新加坡的主流新聞傳播媒體。這兩大新聞傳播集團,一方面自身充滿了活力,另一方面對當地的社會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
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活而不亂。結合筆者的研究和實地考察,就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做一探討。
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舉措
組織體制設計的國有私營。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從組織體制上都具有國有私營公司的特點。新加坡報業控股(SPH)成立於1984年,是挂牌於新加坡証券交易所第一級股市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公司的制度設計上,新加坡報業控股有兩個特點是其他上市公司不具備的:一是嚴格限制任何一家外資企業股權超過3%,二是設計了管理股。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擁有相當於200個表決權。新傳媒(新傳媒私人有限公司,Media Corp)是名義上的私營公司,但它的唯一股東是淡馬錫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公司,雖然以私人名義注冊,但新加坡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
這樣的組織體制設計,對於提高兩個新聞傳播集團的效率提供了保証。因為,這樣的組織體制設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股東“人格化”清晰。股東人格化,避免了因股東人格化模糊導致的“誰都負責,誰都不負責”的弊端。二是組織核心價值觀清晰。既然是公司是企業,因此回報股東是衡量其業務表現的根本標准,因而“以盈利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成為組織的核心價值觀。新加坡報業控股原總編輯林任君說:“報社是個企業,報紙是這個企業生產出來的資訊商品,必須獲得市場的接受才能生存。總編輯作為報社的主管,首先必須接受這個最基本的企業生產運營理念,任何辦報理念也必須服從這個前提。”三是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東出資,委托董事局管理,總裁負責日常經營,監事局負責監督,組織的各項權力運行得到制衡﹔董事局下設審查、人力資源、投資、人員提名等專業委員會,決策專業化程度高,科學決策得到保証。
這樣的組織體制設計,同樣確保了媒體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新傳媒就不用說了,即使是新加坡報業控股,因為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擁有相當於200個表決權,政府因此對新加坡報業控股的重大決策有很大的話語權。
法律和規則的雙重管理。除組織保証外,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強調法律和規則的雙重約束。
法律管理。新加坡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報章與印刷法令》《誹謗法令》《煽動法令》《內部安全法令》《官方機密法令》《媒體發展局法令》等。《報章與印刷法令》明確規定:一、實行報刊出版准証每年更新﹔二、新加坡報業控股董事必須是新加坡人﹔三、個人或機構股份不得超過5%﹔四、外國人合計不能超過49%﹔五、股份分為管理股和普通股,管理股佔總股份的1%,發給新聞通訊藝術部部長批准的公民或機構﹔六、在委任報社高層管理人員的投票中,每份管理股有200票的表決權。
規則管理。除法令外,新加坡新聞傳播媒體的管理,還有一些沒有明確的條文,但卻是約定俗成的規則,包括:一、不得玩弄種族、語文、宗教等敏感話題﹔二、不得挑撥種族矛盾和沖突﹔三、報道軍事、外交等課題須照顧國家利益與安全,可以理性討論、批評,不能鼓動、制造分裂。對這些規則,李光耀說:“我知道哪些報道是庸俗下流和丑惡可恥的,這些我還能忍受。但如果任何報紙每天都在撒語言、文化或宗教的毒素,我就會戴上指節銅套(加以對付)。”
自律與溝通的雙管齊下。自律與溝通,是新加坡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又一舉措。
從業人員要嚴格自律。新加坡新聞傳播從業人員中,多是無黨派人士。以作者造訪的新加坡報業控股所轄的《聯合早報》為例,300多名編輯記者中有20名高級編輯,他們全是無黨派人士。對此,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要求,新聞從業人員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些構成了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內部約束——自律。這些職責可以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高度專業水平和高度社會責任感﹔二、在跟政府關系方面,媒體抱著尋求共識,而非對抗的方式﹔三、在國家利益方面和移風易俗的社會運動(如華人講華語運動、反拋垃圾運動等)方面,媒體必須支持政府﹔四、人民可以對政府提出尖銳批評,媒體必須尊重政府回答的權利﹔五、報道與評論必須分開﹔六、記者可以發表對任何政策的看法,但不能鼓動或引起人民跟政府對抗﹔七、若要鼓吹某種政治主張,應加入一個政黨。
溝通促進互信。媒體與政府的關系是平等的,經常性的溝通有助於消除誤解,增強互信。溝通的方式包括:一、總理定期召開午餐會。席間就國家施政方針、政策背景目的等,與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的總編交換意見,同時兩大傳媒集團也就發展中的問題爭取總理的理解和支持。二、各部部長也與報業編輯部和經營管理層經常互通信息。就在筆者座談當天,新加坡新聞文化通訊部部長蒞臨新加坡報業控股,就當前的文化發展、民眾動向進行溝通。卓有成效的經常性的溝通,是新加坡政府與媒體親密關系的基礎。
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思想基礎
新聞傳播媒體不是第四權力。第四權力,是西方國家對新聞傳播媒體在社會中地位的一種比喻,新聞傳播媒體又稱為第四帝國。這種觀點強調:一、新聞傳播媒體是第四種社會力量。它與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並立。二、新聞傳播媒體負有監督職責,是社會守夜人。它對上述三項政治權力進行監督,起到了制衡的作用。三、隻有保証新聞傳播自由,新聞傳播媒體才能對政府起到制衡。四、隻有政府權力得到制衡,政府才可能廉潔高效。
新加坡政府和媒體認為,新聞傳播媒體不是第四權力,不存在絕對的新聞自由。新聞傳播媒體之所以不是第四權力,依據有四個方面:一、政府是人民選舉的,政府權力來自人民授權,因此隻有人民才有權監督制衡。監督制衡的手段,就是人民的選票。二、媒體是企業,權力來自股東委托,因此新聞傳播媒體不能從根本上代表民意。三、新聞工作者並非人民選舉產生,人民沒有賦予他們代議士的權力。四、媒體公正性難以保証。媒體既然是企業,追逐利潤是其使命,因此新聞媒體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就難以避免。
新加坡政府和媒體認為,古今中外的實踐証明,絕對的新聞自由是不存在的,新聞傳播媒體正確行使第四權力也是不可能的。在標榜高度自由的西方,新聞傳播媒體運用第四權力的時候,也經常受到各種因素制約,因此新聞貌似自由實則不自由,貌似公正實則不公正。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指出:“美國的主要媒體有強有力的理由以逢迎執政黨的方式處理新聞﹔不這麼做就沒有好處。”對於新聞媒體的公正性,美國的民調表明:三分之二的公眾不信任記者。他們認為,媒體人跟律師、政治人物、商人一樣,心懷某種意圖﹔編輯部受到利益集團操縱,媒體老板、大企業和廣告客戶影響新聞報道﹔64%的美國人認為,報道過於聳人聽聞。
即使是媒體的老板,對正確行使第四權力也不以為然。傳媒大亨默多克就明確說過:“所有的報紙都是為了賺錢,僅此而已。我做任何生意都不是為了受到尊重。假如有一天我這麼做,我希望有人前來把我剔除,把我攆出去——因為辦報紙的目的並非為了獲取人們的尊重。”
新聞自由的前提是負責任。“負責任的新聞自由”是新加坡新聞傳播媒體管理的思想基石,是新加坡《聯合早報》原總編輯林任君1995年提出來的。“負責任的新聞自由”,是指新聞傳播媒體不能以“無冕之王”自居,以自己為民意代表而凌駕於政府之上。如果採取西方所標榜的放任自由,對政府採取不合作、不信任的態度,隻會在人民中引起思想混亂。
負責任的新聞自由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傳播內容要服從國家的至高需要。新加坡的國家至高需要,目的是促進新加坡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國家至上,社會為先﹔二是家庭為根,社會為本﹔三是社會關懷,尊重個人﹔四是協商共識,避免沖突﹔五是種族和諧,宗教寬容。這五條共同價值觀,構成了新聞傳播內容的邊界。
二、關於新聞自由,李光耀強調:“我不接受報紙業主有權決定要發表什麼就發表什麼的說法。”同時,他認為“(在新加坡)新聞自由、媒體業的自由都必須服從新加坡國家的至高需要和民選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
媒體不是政府的傳聲筒。新加坡政府和媒體認為,新聞傳播媒體隻會唯唯諾諾,充當政府的傳聲筒,是對自身對公眾乃至對政府的不負責任。政府公開聲明,媒體不應該成為政府的傳聲筒,更不應該隻報道政府的消息。那樣的話,在市場經濟社會,一味地突出政府的新聞會導致受眾對媒體的抗拒,就必然會出現兩個結果:一是媒體會因為受眾減少,進而導致廣告收入減少,最后無法生存﹔二是政府因為失去與人民溝通的渠道而無法兼聽則明。
如何不做傳聲筒呢?新聞傳播媒體的管理辦法是報道、評論、讀者來函分開。一、報道新聞,力求客觀平衡。二、社論或言論,批評政府政策的偏差。發表評論要把握兩點:首先,新聞傳播媒體的任何批評必須有事實根據,決不能無中生有﹔其次,政府接受批評,並且針對批評回答問題和解釋政府立場﹔三、讀者來函,反映民間聲音。
新聞傳播:社會發展的促進劑
新加坡的新聞傳播媒體管理是成功的,它對新聞傳播產業、政府的高效廉潔和社會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新聞傳播產業繁榮興旺。一是數量多。新加坡全國人口僅有526萬(2011年統計),全國有7個本地電視頻道和1個馬來西亞電視頻道,有新傳媒麾下13家電台、2家工會電台和1家軍人電台,有報紙14家,還有如亞洲網和早報網等若干網站和期刊等。二是效益好。新加坡報業控股連續7年被“遠東經濟評論”評選為新加坡著名公司,“Asiamoney”也將它評為新加坡管理方面的最佳公司,在亞洲名列第8位。三是媒體公信力強。如《海峽時報》,日發行量38萬份,讀者140萬。
不僅如此,新加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媒體落戶獅城,新加坡正在成為區域性的媒體產業中心。目前,在17家亞洲主要的衛星電視中,15家電視以新加坡為制作與發射基地。在5家國際主要出版商中,4家把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
政府的高效廉潔得到促進。雖然新加坡的新聞自由廣為西方詬病,但新加坡政府的廉潔高效也得到廣泛好評。“自由之家”在它公布的“2010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新加坡新聞自由指數在19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51位,同期美國排名第24位。“無國界記者”公布的結果,新加坡新聞自由指數在17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6位。但是,同期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贊譽“新加坡是世界第一政府,是最可行的政府的模范,是全世界最少貪污的國界,是全亞洲最廉潔的政府”。
新加坡的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經濟發展無須多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社會和諧。新加坡是一個民族、語言、宗教和文化多元的國家,民族有100多個,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構成主體﹔十大宗教中,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婆羅門教是主要支派。從這個角度看,新加坡是一個動蕩源流眾多的地方,事實上歷史上的新加坡種族沖突不斷。如今的新加坡,卻是一個社會和諧的國度。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新聞傳播媒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