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來--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人民日報·閱評

清風徐來

樊亞平 

2013年02月20日15:39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手機看新聞

在全國新聞戰線積極貫徹十八大精神、切實改進文風之際,人民日報的文風改進努力尤其值得關注。閱讀新年伊始的幾期人民日報,可以看出,其各版在文風改進上均有大動作,也顯現出明顯成效。人民日報文風方面的改變,若用一個最恰切的詞來形容的話,應該是:“清風徐來”。

“清風徐來”之感覺,是人民日報各版在文風改進方面的不同努力合力作用的結果,但給人印象最深、最讓人感到“清風徐來”的是其對民生新聞的著力報道。研覽最近幾期人民日報可以看出,其第二版雖為要聞版,但從內容定位來看,顯然以民生新聞為核心定位,可謂專門的民生新聞版。除第二版專門報道民生新聞外,《民生周刊》、《新農村周刊》、《假日生活》等板塊也都在各自獨特報道對象、題材、體裁、內容定位基礎上,盡力展現出對民生的關懷。

對民生新聞的著力報道雖屬內容層面的改進,但文風問題絕非單純的文風問題。改進文風,首先須改進內容,因此,人民日報加強民生報道其實正是其文風改進努力的重要切入點和落點。就內容本身來看,民生新聞以其與民眾日常生活的直接相關性天然地具有與受眾心理與情感上的接近性,因此,對民生新聞的著力報道更容易給讀者一種“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新感覺,更容易帶來新聞文風方面的新氣象。這正是最近的人民日報之所以能給人一種“清風徐來”的文風新感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僅內容上“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報道形式上也同樣給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新感覺。這方面,《社區的事兒如今亮堂了》等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朴實的語言、靈活有效的內容呈現和符合普通讀者接受能力與接受心理的“軟”性表達等,使新聞讀來生動、清新。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日報民生新聞在內容取向上主要是一種具有“國計”內涵的“大民生”內容,與都市類媒體常見的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油鹽醬醋相關的,零碎性、片段性、事件性的“小民生”內容有很大不同。“大民生”背后是大關懷。如《三下鄉惠民生》,以山西晉城“文化低保”和河北巨鹿“文化下鄉”為報道內容,“於細微處見精神”,“軟”新聞中蘊含著“大道理”。之所以傾向於“大民生”內容,與人民日報中共中央機關報的性質、定位及其應有的社會關懷高度直接相關。

(作者系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新聞學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
(責任編輯:程惠芬、戴莉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