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2月

電視媒體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

王春枝

2013年03月04日13:4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新聞市場上,中國電視媒體要成功“走出去”,需要不斷開展品牌的自我營銷。根據國際媒體的先進經驗和中國媒體的現實,差異化策略、功能彈性化策略、附加價值化策略和共鳴策略等是中國電視在國際市場上開展自我營銷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電視媒體﹔國際新聞市場﹔差異化﹔功能彈性化﹔附加價值﹔共鳴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媒體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電視媒體在其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電視媒體在市場中“要想建立品牌認同,擴大其在觀眾中的認知度、知名度和忠誠度,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品牌傳播和推廣”﹝1﹞。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新聞市場上,中國電視媒體要取得成功,尤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斷地開展品牌的自我營銷。

4V營銷理論是目前流行的一種營銷組合論,分別指“差異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價值(Value)和共鳴(Vibration)”﹝2﹞。據此,中國電視在國際市場的營銷可以採納以下策略:差異化策略,即盡量避開與已經發展成熟的CNN、BBC等西方媒體的正面競爭,通過差異化謀求在國際市場上的一席之地﹔功能彈性化策略,即通過將內容產品進行多種方式的靈活組合,適應不同市場的需要﹔附加價值化策略,即注重提升內容產品的附加價值﹔共鳴策略,即在國際市場上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媒體的自身形象,引發受眾共鳴。

差異化策略

目標市場差異化:選擇適當的核心市場。目前全球新聞市場的發展並不均衡,中國電視媒體應該首先區分出不同的市場在整體營銷規劃中的位置,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營銷。比如傳統的西方媒體在歐美市場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地位,中國電視媒體很難與之正面抗衡,相對而言,非洲市場是新興市場,中國媒體與西方媒體的差距並不明顯,因此,如果選擇非洲作為國際市場開發的突破口,更容易取得現實成效。同時,亞洲和歐美市場也不能忽視:在亞洲市場上,中國媒體具有地緣優勢,周邊國家對中國的高度關注,為中國媒體拓展亞洲市場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而歐美市場則是世界輿論場的核心,盡管這個地區的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中國電視媒體依然應該合理安排資源,有效拓展。

產品差異化:內容產品的本土化和中國視角。差異化戰略的第二種重要途徑是產品差異化,即首先將不同的消費者區別開來,然后採取區別對待的方針,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的內容產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傳播效果。產品差異化對於從事國際傳播的媒體尤為重要,因為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不同地區的受眾需求存在巨大差異,媒體提供的產品必須考慮這些差異。例如,在非洲市場上,由於整體局勢動蕩,經濟狀況落后,所以非洲受眾關心本國、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當地新聞的需求量巨大,但是非洲本土的媒體產業不發達,信息供給不足,從而給國際媒體留下了大量的發展空間。因此,國際媒體開發非洲新聞市場,可以提供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內容產品,以滿足非洲人的需求。中國電視媒體在非洲市場上的發展,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大量提供具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內容產品,滿足受眾的需求,以贏得市場。而在歐美市場上,受眾有更多的媒體選擇,中國媒體要想在與西方媒體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首先突出中國色彩。比如在新聞報道方面,應該提供更多與中國相關的新聞或者關於國際新聞的中國解讀,尤其是關於中國的突發新聞和具有獨家視角的專業領域深度報道,為那些對中國感興趣的西方受眾提供獨具特色的新聞選擇。

功能彈性化策略

營銷學上把產品的功能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核心功能,即產品所應具備的最基本功能,比如手機最基本的功能是進行移動通話﹔二是延伸功能,即功能向其他應用方向發展,如手機具有游戲、攝像等功能﹔三是附加功能,即產品帶給顧客的更多額外功能,如不同品牌的手機帶給用戶的不同心理體驗等。而功能彈性化是指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消費習慣和經濟實力的差異,將產品的各種功能進行靈活組合,從而為客戶提供多層次、多方位的選擇。

產品與服務的多層次組合。國際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媒體,都能提供多層次的服務。比如路透社的電視新聞服務主要包括視頻素材發布、直播信號提供和電視新聞報道服務三大部分,從素材到信號到節目服務,這些產品從功能上看呈現逐步遞進的層次性。此外,路透社還有各種數據庫、金融資訊服務等產品,也是在核心功能之外更高層次的功能,使不同的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層次的服務。

中國電視媒體參與國際競爭的時間較短,影響力與西方媒體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產品的設計方面不宜過分求大求全,而應該循序漸進增加目標消費者接觸並接受的幾率。比如可以選擇將視頻素材提供作為一項基礎業務,這種使用比較靈活的產品,便於國際市場上的媒體和受眾初步接觸中國電視媒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提供更高層次的產品,形成從基本到高級的產品序列,包括素材層面的產品、節目成品層面的產品、頻道層面的產品等。

傳播渠道多媒體化。目前電視媒體的主要傳播渠道是各種電視信號,接收媒介是電視機,在使用這種渠道開發國際市場的同時,中國電視媒體還應該進一步拓展視野,重視多媒體化傳播,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聯網平台開發國際市場。

互聯網等新媒體傳播技術突破了傳播的地域限制,傳播范圍無遠弗屆,是一種天然的國際傳播渠道。近年來,BBC、VOA等國際媒體就逐漸縮減在傳統廣播電視領域的投入,而轉向全新的互聯網傳播領域,籌建全球性的新聞網絡,並充分開發Web2.0網站和各種移動平台,大力發展新媒體傳播方式。由新聞傳媒領域的現狀可以看出,國際輿論角逐的主戰場已經擴大到了網絡、移動終端等各種新媒體平台。因此,中國電視媒體也應該給予各種新媒體更多重視,充分利用這些經濟便利的新傳播渠道開發國際市場。

附加價值化策略

當代營銷新理念的重心在“附加價值化”,即在核心功能逐漸趨同的情況下,增加產品其他方面的價值,進而提升產品的整體價值,這種營銷策略同樣適用於國際電視媒體。

國際電視媒體提升附加價值的一種傳統手法是提供語言教育,BBC全球服務的語言項目就是一個成功范例。BBC開展英語教學項目由來已久,成效顯著。在BBC網頁上,有專門的英語教學頻道,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內容資源,免費提供權威、時尚的英語教學內容,從英國社會到文化生活,從音樂電影到體育娛樂,包羅萬象,無所不談。BBC英語教學頻道不僅滿足了國際讀者的語言學習需要,更能幫助他們了解英國文化。而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語言項目其實是BBC國際傳播的一種附加服務,讓用戶獲得了學習語言這樣的附加價值,而BBC的內容產品也收獲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響力。比如在2010年英國大選期間,BBC的語言項目安排了很多與大選相關的新聞作為教學材料,讓本國大選成為全球不同語言、不同地區的受眾熱議的重要話題。語言學習將英國政壇的大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受眾緊密聯系在一起,這種效果是一般的新聞傳播無法實現的。

目前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漢語也逐漸成為一種熱門語言。中國電視媒體也可以借此契機,制作能在國際市場上播出的漢語教學節目,或者在網站上提供直接面向國際受眾的漢語教學素材,通過語言教學項目提升媒體的附加價值,從而培養更多的受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受眾。

共鳴策略

共鳴策略是指經營者通過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使消費者獲得更大程度的滿足,從而提升自身形象和競爭力。共鳴策略對於國際媒體的自我營銷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國際媒體的傳播對象非常復雜,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利益關切,傳播必須跨越諸多障礙,實現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共鳴,才能產生理想的傳播效果。中國電視媒體在國際市場的開發中,也應該重視引發受眾的共鳴,使傳播致效。

尊重傳播規律,提升價值共鳴。成功的國際傳播,要求傳播者准確了解國際受眾的媒體消費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傳播。中國媒體對外傳播目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因為不了解傳播對象,導致傳播產品不能引起國際受眾的興趣,傳播效果也不理想。而在這一方面,西方媒體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即在重大國際新聞事件發生時,及時發出聲音、表達立場、引領輿論﹔同時堅持客觀報道的原則,用事實說話,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聞報道的獨家性、權威性和無遺漏性,從而形成極高的國際公信力。這些經驗都值得中國媒體借鑒。中國媒體在國際市場上,應該有更開放、更寬容的思維,以高質量、奉行客觀報道原則的內容產品,建立起在國際輿論界的公信力,並在媒體價值方面獲取國際公眾的認同和共鳴。

參與公益,引發情感共鳴。在國際市場運作上,中國電視媒體也應該注重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公益活動,塑造良好的媒體形象,從情感上贏得國際公眾的認可。公益是BBC運行中的一種常態行為,BBC在媒體參與公益方面的做法,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啟示。BBC設立了世界服務基金會,作為專門的國際開發慈善機構,該基金會隸屬BBC全球新聞部,為不發達和轉型國家提供發展方面的信息,開展公民教育,利用媒體和傳播的力量減少貧困。該基金會在全球13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專職員工有500多名,與從國家到社區等不同層次的對象合作,形成了全球服務網絡。比如艾滋病在非洲大陸疫情嚴重,BBC世界服務基金會就專門制作艾滋病防治方面的節目,傳播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艾滋病的預防等基本知識,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這些節目在尼日利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多個非洲國家都贏得了受眾的認可。中國電視媒體也可以效仿這樣的做法,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制作公益節目等,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塑造美好形象,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

充分互動,激發參與熱情。提供各種互動渠道,允許受眾參與傳播,也是媒體引發受眾共鳴的一種有效途徑。網絡等新媒體傳播的一個特征就是互動性,“人人皆記者”促使了公民新聞的復興,而敏銳的國際媒體也迅速開始在全球市場上倚重公眾為其提供報道內容,這既有助於節省國際報道成本,又有利於促進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以CNN為例,CNN為使用iPhone和iPad的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CNN App,具體包括個性化定制的“我的CNN”、用戶生成內容的社區iReport、即時標題新聞等,為受眾提供了多種互動途徑。CNN還經常在國際市場上主動策劃活動,邀請受眾參與,通過活動吸引了大量忠實受眾。中國電視媒體也可以借鑒這些做法,組織受眾參與傳播,激發他們對於媒體的認同。

胡錦濤在2009年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國在政治上更有影響力、經濟上更有競爭力、形象上更有親和力、道義上更有感召力。”[3]對外傳播媒體也應該以此為目標,在國際新聞市場上開展營銷活動,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新聞與媒體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李宗誠.論電視媒體品牌的雙層推廣﹝J﹞.新聞愛好者,2009(9上).

﹝2﹞陳麗.基於4V理論的互聯網數字報紙營銷組合研究﹝D﹞.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廖雷.提升外交“四力”的重要新渠道——試析“新新媒介”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J﹞.當代世界,2011(11).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