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表哥”“房叔”等一些問題官員被網絡曝光於大眾“聚光燈”下,遭到紀檢部門調查處理,網絡反腐日益引人關注。然而,人們也發現,晒艷照、亮房產、小三曝光……網絡反腐娛樂化、低俗化現象日趨嚴重。
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建言,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網絡反腐也需要制度來規范,網絡反腐絕不能止於“晒艷照、亮房產”,必須成為制度反腐的有益、有效的組成部分。
圍觀讓“貪官”亮出“原形”
從“表哥”、“房叔”的落馬,再到“雷政富不雅視頻”、“單增德離婚保証書”等熱點事件,2012年以來,“網絡曝光——紀委介入——核查處理”成為腐敗案件查處的一條新途徑。
“微博一轉、圍觀千萬”。我國網民數量5.38億,手機網民接近4億。一張艷照、一段不雅視頻,極易使網絡形成強大的輿論場,發酵速度驚人,“前仆后繼”的“房氏家族”曝光微博的轉發量在十萬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說,大量網民圍觀,碎片化的信息拼湊出事件的大致面貌,倒逼反腐進程。雷政富不雅視頻曝光到被免職和立案調查,前后僅用63小時,就是一個很好的証明。
但一些代表委員同時表示,由網民參與的網絡反腐熱潮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國的反腐格局,但如不加以規范,負面效應將影響反腐效果,比如一些低俗化、娛樂化的網絡反腐傾向容易形成集體性的非理性力量,導致“誤傷”甚至侵權違法行為的發生。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被曝光“擁有24套房產”的“房嬸”,經查實,隻不過是一名普通工程師,其6套房產也都是合法所得。
網絡反腐需脫去“低俗、娛樂”外衣
“網絡反腐大部分靠文字、照片、視頻等,從這些途徑‘揪’貪官,容易流於表面化。”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儋州市副市長鄭剛說,個人監督的力量比較薄弱,還可能帶有不良動機或情緒,“這讓網絡反腐往往‘真假相摻’,其客觀性會打折扣。”
鄭剛進一步指出,依靠“辨認”官員的服飾、香煙、名表等反腐,難以為繼。“隨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后這種反腐方式的效用會下降。”
“必須看到,網絡反腐熱的背后,暴露出目前舉報機制不健全、渠道不暢通等體制機制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施耀忠說,正常的舉報程序過於復雜,人們利用網絡舉報速度快、影響大、低成本,容易形成輿論氣場等特點,希望以此引起紀檢監察機關的注意。
此外,一些代表委員認為,以“小三”“私生子”“艷照”“別墅”等內容的網絡舉報,伴有利益糾葛,甚至惡意攻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反腐的嚴肅性。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依靠人肉搜索,曝光個人隱私、家庭成員照片進行反腐,這不是反腐的有效形式,“對他人隱私的尊重不夠,甚至觸犯了法律。”
施耀忠認為,網絡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沒有明確的法規界定,相關法制建設如跟不上網絡的發展,網絡監督、舉報等就不能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
網絡反腐需與制度齊發力
部分代表委員表示,網絡反腐盡管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不應成為反腐常態。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協同發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制度反腐仍然需要發揮主力作用。
施耀忠認為,將“網絡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軌道,是規范網絡反腐的關鍵問題。他建議,網絡反腐制度必須法治化,包括制定法律保障對舉報線索限時回應以及舉報人安全,調查進展等問題做出具體的法律界定。
葛劍雄建議,對一些不良網絡反腐舉報信息和涉嫌侵權、打擊報復性質的虛假網絡反腐信息,進行綜合治理,從而建立秩序保障、有法可依的網絡環境。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網絡監督是一種重要形式,但是制度的力量更加系統、穩定。網絡反腐應盡快與制度性反腐有機融合,這樣即使貪腐者不抽名煙、不戴名表、不住豪宅,也能把他們揪出來。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