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主創回憶青春 鄧超黃曉明佟大為自曝囧事--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合伙人"主創回憶青春 鄧超黃曉明佟大為自曝囧事

陳濤

2013年05月14日07:25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從左至右為鄧超、陳可辛、黃曉明、佟大為。 曹繼攝

  “陳導已登場,三位創業型男還遠嗎?”主持人話音剛落,台下大約600多清華學生爆發出一陣尖叫聲,讓原本安靜的音樂廳一下子沸騰起來。待到落座,四人幾乎同時朝一個方向翹起二郎腿,連擺出的角度都完全一致。倒是台下爆出的善意笑聲讓四人頗有些摸不著頭腦,交頭接耳好幾秒鐘,也沒能鬧明白。

  昨天,由陳可辛導演,黃曉明、鄧超、佟大為及杜鵑主演的創業傳奇巨制《中國合伙人》,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舉行首映禮。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樣,主打青春題材的《中國合伙人》5月17日零點首映,即將加入票房爭奪戰。

  影片講述了“土鱉”、“海龜”和“憤青”三兄弟從1980年代到21世紀的30年間,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影片裡多次出現三兄弟淚洒銀幕的場景,更令不少男性觀眾心有戚戚焉。“人們都以為女人才是愛哭的,男人從來是不哭的,在我的戲裡,恰恰相反,男人都是哭的。像《如果·愛》裡的金城武,還有《投名狀》裡的三位俠士,他們都哭得稀裡嘩啦。我個人比較喜歡拍男人的哭戲,那是一種透入魂靈的哭,因深刻而真實。”陳可辛如此解釋自己的這一“陳氏標配”,“青春在成長,淚水便是成長的痕跡。”

  “生活當中,誰沒在校園裡干過點青春事兒?”黃曉明幾乎是被台下觀眾“點名”要求首先回答主持人提出的“憶青春”話題。黃曉明表示,他進電影學院其實有點別無他選的意味,“我要是也能像你們這般考進清華大學,我肯定就不去電影學院了。”在回顧自己當年參加藝考的面試環節時,他直言,“有點兒木,還打著蔫兒,估計老師是覺得我如同一張白紙,就收下我了。”他還透露,大一軍訓后的首場匯報演出上,與自己搭檔演小品的同學趙薇連連說他“太緊張”,弄得他心裡很沒底兒,“那感覺就像影片中我飾演的成冬青遭受到的情感挫折一般。”

  輪到佟大為講述自己的青春“糗事”時,他笑言,自己的校園生活裡沒有趙薇這樣的角色,倒是大三那年,老師隻給他的表演課打了59分,令他至今都難以忘記。“因為那時候我常在外面接戲,回學校上課的時間很少。現在想想,當時老師也是為了對學生從嚴要求。”

  鄧超的青春回憶是一邊起身夸張地表演一邊講述。他還記得當年考場的監考老師是黃磊,而輪到表演科目考試時,有位老師一個勁兒向身旁其他老師嘀咕著什麼,讓他以為是自己表演得很好,引起了老師的關注,結果表演得更帶勁兒了。待到考試結束,那位老師將他叫了過去,說了一句令他至今都很囧的話。“我興沖沖地跑過去,結果你們猜怎麼著,那位老師說,‘你看,我說他嘴歪著吧。’”鄧超透露,希望今年能執導自己的處女作,初步擬定為喜劇,“原本覺得不可能的事情也在往前推進,就像影片裡我們三人創辦的‘新夢想’學校一樣。”

  與尚顯美好的青春回憶相比,曾經的苦難顯然更為動人。“那時候,我幾乎是被父親連哄帶騙去參加各學校藝考面試的﹔那時候,我們常常從垃圾場偷拿幾段海綿回來,塞進那300元租來的出租屋牆壁上的孔洞裡。”鄧超說,“當年京城裡的自助餐廳碰到中戲的學生最為肝兒顫,難得趕上吃一頓好的啊。”佟大為則將自己的苦難歲月總結為:“誰都有過難熬的過去,可再牛氣的今天也換不回那曾經的苦難啊。”他幾乎是朗誦出自己的苦難日志:“進三四十個劇組,能中一個就不錯了,往劇組寄出自己的定妝照后,就隻能傻傻地等。那時候,我和同學還總結出一個經驗:分四次打一兩飯,合起來總量要比一次性打四兩飯來得多。”

  對話陳可辛

  “凡是罵我的文字,我都會看”

  內地不少觀眾熟知陳可辛,是因為他或執導或監制的《投名狀》、《十月圍城》、《血滴子》等影片,殊不知,集溫情與懷舊於一體,且至今還保持著斬獲9項香港金像獎的《甜蜜蜜》,同樣是他的代表作。而這次新片《中國合伙人》,也算是再次回歸他所鐘愛的“雖回不去又放不下”的懷舊情懷。

  問:你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

  答:經過十年大片發展后,內地終於迎來了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多元題材的影片,它們更為貼近生活。不過,兩年前籌拍時,我並不能確認是否就適合拍現實題材。如今什麼電影都可以帶進影院給觀眾看,我們拍電影的可選擇更多,觀眾可選擇的也越多。

  問:你如何來確保自己影片的票房?

  答:我常常在微博裡搜索那些罵我的東西,凡是罵我的文字,我都會去看,然后加以修正。觀眾認可,自然而然就能帶來好票房。

  問:你如何評價自己的這部片子?

  答:盡管這部片子投資小,卻投入心力最大。它是我最喜歡、也最擅長的類型,屬於現實題材,很貼近我們的生活。

  問:為什麼會在影片裡用了大量經典老歌?

  答:影片裡,歌曲比配樂更多,一半的音樂用的是老歌。編劇在寫的過程中,就將歌曲植入進了劇本裡。歌詞的信息量很大,與畫面很搭。這次電影裡老歌用的比較多,不僅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有厚重的歷史感,也因為與畫面很搭調。尤其片尾《光陰的故事》,從他們兄弟三人口中唱出,我都被深深感動了。

  問:《致青春》與《中國合伙人》不約而同將關注點投射到青春題材上,你如何看待它們的異同?

  答:《致青春》是愛情片,我們這個重在創業故事與友情,校園生活只是一部分,並非全部。有人說它是男版《致青春》,不過,我覺得即便在同樣的青春裡,我們這部殘酷的成分要少一些。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