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榮: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突圍之道--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第四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嘉賓演講

胡正榮: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突圍之道

2013年07月16日11:0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胡正榮
胡正榮

人民網7月16日電(趙光霞 商曉娟)2013第四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一線編輯、記者、主持人和著名專家學者,為來自海內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幫助學子們了解傳媒業界和學界的最新發展動態,深化對傳媒業和新聞傳播學科的認識。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正榮教授7月14日在第四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發表演講。

講座伊始,胡正榮就拋出三個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顛覆與重構。在他看來,全媒體時代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概念,而是現在媒體融合的一個常態。在這種全媒體的背景下,傳統媒體作為一種傳統行業要有所作為。關於顛覆與重構,他借用哈佛大學商學院知名學者的創新理論指出,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中要打破過去的格局,這是一種顛覆,顛覆了之后走向一個全新的格局,這是一種重構。

要想在新媒體崛起的環境中實現傳統媒體的突圍,胡正榮強調傳統媒體必須知己知彼。所謂知彼,就是要以用戶為先,摒棄“媒體中心主義”,在全新的多屏時代理解跨平台消費者行為。他指出傳統的AIDMA,即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模型已經落伍,取而代之的是AISAS,即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 、Share模型。AISAS模型更加注重用戶的搜索和分享行為,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循環模型,一個用戶的分享可以帶來其他用戶的注意和行動。而在未來,SICAS,即Sense、Interest、Communications、Action、share模型將佔據高點,這種模型突出了人的感官體會和互動交流。所謂知己,則是傳統媒體自身的內容聚合與渠道平台。這要求傳統媒體在上游內容方面做到開放、資源共享,在下游渠道部分實現分化,即平台的多元化。胡正榮舉例ABC的Lost節目。在制作之初,這一節目就有網絡和電視兩個面向不同受眾的版本,電視版本有故事的結局,網絡版本則沒有結局,它的結局是根據網民們的想象與互動制作的。這就是平台的多元化。對於傳統媒體而言,必須實現內容生產水平的提高,聚合能力的增強,從而提高整體質量。對於全媒體而言,現階段大多數的新媒體優勢僅在於聚合能力,這是遠遠不夠的,要實現長久的發展必須注重個性和原創。

面對傳媒業內容不斷聚合而平台越來越分化的現狀,媒體自身應該怎麼做?胡正榮指出,必須實現流程再造與機制重構:全媒體內容採集與生產日益強調背景、解讀、分析﹔分配與發布實現碎片化和多渠道﹔內容銷售注重產品和服務增值。在演講的最后,胡正榮強調全媒體的責任是建構新的機制、創造新的文化,從而實現新的任務,在內部創造新的功能。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