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教學示范照曝光】
《李小龍技擊法》中所有動作照片皆為李小龍親自帶領其弟子黃錦銘、丹·伊魯山度等人示范,文字講解也是據李小龍親筆手稿整理而成,就如同這位武學宗師親身傳藝一樣。
李小龍與妻子蓮達以及兒子李國豪、女兒李香凝的舊日合影
李香凝站在李小龍《死亡游戲》的黃色戰衣旁留影
展覽海報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40年前的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猝逝。這位生於美國、成長於香港並揚名世界的一代功夫巨星,以短暫的三十三載生命,成為一個偶像,成為聯系東西方的文化紐帶,甚至一個神話。正值李小龍逝世40周年,“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昨日起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展出超過500件珍貴的李小龍遺物,全方位展示其傳奇人生,展期至2018年。“你問父親如何影響我?他其實每天都在影響著我。”李小龍之女李香凝(Shannon Li)在前天的記者會上說:“父親從來不會隨口說說,而總是身體力行,這也是他最打動我的地方。”
1940年冬,李小龍生於美國舊金山,父親是粵劇名伶李海泉,母親是富商之女。1941年春,父母攜僅五個月大的李小龍回港。李小龍在香港長大,直到1959年赴美深造,就讀西雅圖愛迪生技術學院和華盛頓大學。在港19年間,李小龍參演電影並痴迷武術,16歲時拜入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自此精研武藝,畢生不輟。這次的展品中,有來自李小龍基金會和其他私人藏家的帆布挂包和彈簧拳靶等習武用具,以及李小龍為構思電影武打場面手繪的人形圖,從中或可窺見其武術哲學發展脈絡。來自加州希爾斯伯勒市的藏家郝也康說,他從小看李小龍電影長大,尤其喜歡那些手繪設計圖,“能見出功夫明星背后有趣的一面”。
因為父親李海泉的關系,李小龍不足1歲便參演粵劇電影《金門女》,后在《細路祥》等影片中以童星身份出道。在1957年公映的《甜姐兒》中,他與女主角文蘭跳了一段恰恰舞。原來,李小龍十分鐘情恰恰,曾獲全港恰恰舞邀請賽冠軍,還曾在筆記本上細心地寫下恰恰舞的二十八款步式,甚至他后來創立的“截拳道”中那些以柔克剛的招式,似也有恰恰舞姿的影子。而《甜姐兒》中那段雙人舞,以及李小龍記載恰恰舞步的筆記本,在這次展覽中均有展出。
24歲那年,李小龍擊敗舊金山教頭黃澤民后開始反思傳統武術形式:“有門派就會有隔閡,久而久之,套路就會一成不變。”自此,李小龍逐漸建構起“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武術哲學,突破過往的門派桎梏。因此,這次展覽的設計理念也建構在“有?無”二元辯証關系上,以“水”為主要意象,力求突出力量無盡以達至“大無”的境界。
其實,生性反叛的李小龍也有靜若處子的時候。他曾在華盛頓大學修讀哲學和心理學,鐘情閱讀及寫作,寫得一手漂亮花體字。讀書時,他曾寫下《漫步華盛頓湖畔》一詩,其中有“低垂的月”等意象,傷感動人。李小龍家中藏書逾兩千本,涵括哲學、宗教和經管等門類。這次展廳一角還原李小龍故居書房模樣,展出部分藏書和手跡,其中包括羅素的《權力與個體》。“父親的身份很難界定,他是功夫明星,是演員,是寫作者甚至哲人。”李香凝說,“他長久被人緬懷,因為他的精湛武藝,也因為他身體力行的實干精神。”
據悉,除了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展覽,近日香港還有多個紀念李小龍的活動。由元華主演、講述少年李小龍叛逆成長故事的電影《詠春小龍》昨天起公映﹔籌辦多年的“李小龍事跡徑”也於昨日開放,該徑共設6個景點,均是李小龍生前讀書和拍戲的地方。此外,紀念李小龍的電影《功夫戰斗機》將於9月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