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爆炸案嫌犯登封面 "滾石"雜志遭零售商停售--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波士頓爆炸案嫌犯登封面 "滾石"雜志遭零售商停售

2013年07月22日08:03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滾石》8月號封面引爭議

最新一期的美國音樂雜志《滾石》還沒上市就引起軒然大波。

該雜志8月號選用了19歲的波士頓爆炸案嫌疑人焦哈爾·察爾納耶夫作為封面人物,其形象酷似約翰尼·德普、約翰·列儂等娛樂名人,這種做法不但引起全球輿論的憤怒,還被零售商拒絕售賣。

隨后,《滾石》雜志社發表公開聲明表示封面及文章並非如外界所說在“為焦哈爾正名”。有46年歷史的《滾石》雜志影響了全球幾代年輕人,這次為何會引起眾怒?

事件由來

嫌犯上封面如明星

海外輿論震驚

上周三,《滾石》雜志在官方主頁公布了8月號封面,19歲的波士頓爆炸案嫌疑人焦哈爾·察爾納耶夫卷發蓬鬆、眼神慵懶,看起來更像個搖滾明星,而不是那個慘案的制造者。

美國《洛杉磯時報》、CNN電視台認為,《滾石》使用了焦哈爾這樣一張如同“年輕版鮑勃·迪倫”的照片相當不恰當。

《惠芬頓郵報》表示,《滾石》被看做是一個音樂界的聖殿,封面則提供了一個懷舊的功能,記錄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社會動蕩和青年運動,封面主要是對流行音樂乃至整個娛樂產業做出杰出貢獻的傳奇人物,比如搖滾巨星鮑勃·迪倫就出現了22次。因此,當背負著近30條人命的犯罪嫌疑人焦哈爾登上封面時,外界震驚之余也表示憤怒,“這樣一個殘忍的罪犯為什麼能夠成為封面人物?而且似這般有如搖滾明星的模樣。”

引來抗議

市長稱之為“恥辱”

零售商表示將停售

不僅網友憤怒,美國政府也認為不妥。18日,波士頓市長托馬斯·梅尼諾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坦言,“我想幸存者以及受害者的家屬在看到這個封面時,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

19日,據外媒報道,梅尼諾已致信《滾石》發行人詹恩·溫納,批評雜志純粹為吸引眼球以增加銷售量而採用當期封面,卻傳遞錯誤信息,建議該雜志刊登“襲擊事件中那些勇敢和堅強的幸存者,包括醫生、護士、志願者和他們的朋友的故事”。

波士頓爆炸案的幸存者和受害人家屬也痛斥《滾石》的做法“過分”,“他們試圖讓人們因為爆炸案凶手而拿起一本娛樂雜志”。

據美國《時代》雜志報道,已有7家美國大型零售商和超市表示,“不會在貨架上售賣《滾石》的8月號雜志”。

兩天內,已有近10萬網友在《滾石》的官方主頁表示將抵制購買和閱讀這一期雜志,其中不少來自於中國。

中國反響

影響國內幾代文青

雜志粉絲表示不解

對很多較早接觸西方文化的中國城市青年,尤其是年輕時聽過搖滾樂的人來說,《滾石》已經是一個文化符號。上世紀90年代國內出版的《通俗歌曲》和《我愛搖滾樂》等音樂雜志都受到很深的影響。這兩本刊物不僅很多內容都來自《滾石》,甚至連版式設計都如出一轍。

轟動世界的波士頓爆炸案嫌疑人登上該雜志封面,讓這些曾經的《滾石》粉絲也十分不解。

“看到這期封面,我很驚愕。不明白這樣的人和搖滾音樂有什麼關系,但他竟然和約翰·列儂一樣成為了封面人物,他對音樂、對社會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留給人們的隻有傷痛與悲哀。”樂評人張小凡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一位資深樂迷看到該消息后對記者表示:“《滾石》深度報道這名邪惡的帥哥,從他的人生經歷,挖掘他的思想根源,這到底是要表達什麼呢?”

事主回應

封面文章嚴肅正經

並非為嫌犯“正名”

18日晚,《滾石》封面文章《焦哈爾的世界》的編輯珍妮特·雷特曼在網絡表示,人們對這期雜志的封面口誅筆伐,卻還未讀過文章的實質內容,這樣的超前反饋真是“令人驚奇”。

之后不久,《焦哈爾的世界》的一部分在雜志官網上公開,正如雜志封面上所寫,文章是在分析這個波士頓爆炸案疑犯“如何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一個怪物”,披露了焦哈爾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

19日,在再次升溫的爭論中,《滾石》終於發表公開聲明回應此事。

聲明稱,“我們心系波士頓爆炸案中的幸存者及受害人家屬,我們對他們所遭遇的不幸感到悲痛。而這期的封面故事,我們認為與《滾石》長期以來的宗旨:‘覆蓋最重要的政治與文化問題’相符合。焦哈爾·察爾納耶夫很年輕,而我們的很多讀者與他處在同一個年齡段。這使得我們認為應該去分析這件事,獲得更多的、更完整的信息從而了解悲劇是如何發生的。”

專家解讀

錯在封面照片

使用不當

《滾石》雜志選擇爆炸案嫌疑人做封面,背后動機如何,為何會引起西方輿論惡評?記者為此採訪了數位美國傳媒界人士,他們一致認為,《滾石》此舉不妥的原因並非是選擇了焦哈爾做封面,引起公憤的原因是他們選擇了一張怎樣的照片。這其中,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傳媒學教授詹姆斯·唐諾德的解釋最為詳細。

問:《滾石》在很多人看來是本娛樂雜志,以焦哈爾當做封面是否恰當?

詹姆斯·唐諾德:如果只是一張罪犯的照片,並不能說這是錯誤的、不適當的。《時代》周刊也曾經刊登過希特勒和本·拉登的照片。但是《滾石》一般都是以娛樂圈名人為封面,而且讀者群大多是青少年,所以人們才會認為這不恰當。因為這將給青少年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比如,“隻要殺人,就能紅”。所以人們會認為這一次做得太夸張了。

其實《滾石》的封面“離經叛道”也不是第一次了,1970年他們曾將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首領查爾斯·曼森登上封面,當時也是罵聲一片,但是雜志的銷量卻非常好,后來還獲得了當年的全國新聞大獎。

問:那麼公眾這次如此憤怒的原因是什麼?

詹姆斯·唐諾德:這次和上一次又不一樣,問題不在於刊登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很多雜志都這麼做過,但是像《滾石》這次處理不得當就會帶來很多問題,因為焦哈爾的這張照片看起來相當無辜,甚至你會覺得這是個好孩子。看起來像是在為罪行辯白,“我以前並不是這樣的”。這才是公眾憤怒的最重要原因。 (張婷婷)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