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人際沖突事件及其處理方式探究

——以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本科學生為例

詹揚龍

2013年10月22日15:3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彼此有關系的兩個人之間,隻要有互動都有發生人際沖突的可能。沖突是人際關系中難以回避的問題,人際關系先天存在沖突的可能。引起人際沖突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例如生活習慣、性格差異等。事實上,發生人際沖突之后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去處理好它。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個案訪談法為輔,調查了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本科學生產生人際沖突的原因以及處理人際沖突的方式。發放問卷200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70份。問卷處理后期採用IBM 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頻次分析、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檢驗等方法,了解到大學生發生人際沖突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人際沖突 產生原因 應對方式 問卷調查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即必然要與別人進行交往。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交流信息,溝通思想,聯絡感情的過程。

梁啟超在《中國少年說》裡談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人際關系是否和諧直接關系到未來社會的和諧。大學時期是青少年增長知識的重要階段,是其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這一階段,學生處於心理問題的多發時期,德國教育學家和哲學家斯普蘭格將這一時期稱為“疾風怒濤”階段。

調查發現,多數大學生與他人有過沖突,而且不能夠較好地進行處理。

2013年6月22日凌晨,鄭州黃河科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兩名大二男生(系舍友關系)因爭奪風扇發生沖突,最終導致一名男生被刺多刀。

2013年4月16日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兩名學生因為玩游戲發生口角,並大動干戈,終導致一名學生搶救無效而死亡。

2013年4月1日,復旦大學一名研究生飲用了寢室內飲水機中的水后出現身體不適,有中毒跡象,后經醫院救治無效而死亡。事后,上海警方公布犯罪嫌疑人為受害人室友。據嫌疑人介紹,雙方曾因平攤飲用水費問題發生爭執。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期間,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與同學因為打牌發生爭執,先后利用石工錘將四名同學殺害。

……

對於部分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一個大問題,這些學生認為面對沖突時常常感到束手無策。筆者認為如果不能有效處理人際關系問題,那麼大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情緒問題(低落或是激昂)、行為問題以及生理問題。人際交往中的沖突事件十分普遍,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哲學上認為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解決矛盾的首先是要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其次才是運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解決矛盾。所以我們認為完全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不存在的。缺乏沖突的關系和組織可能是死氣沉沉的。沖突體現了參與、承諾和關心。如果能夠被理解和解決,沖突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變化和發展。和平不是對公開沖突的壓制,也不是一種處於緊張狀態和脆弱狀態下的表面的平靜,它是創造性地處理沖突的結果。

1.2 人際沖突概念表述

人際沖突,英文表述為Interpersonal Conflict,它是指兩個或更多社會成員間,由於反應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產生的緊張狀態。一般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沖突。

1.2.1 產生原因分析

個人之間的沖突之所以發生,主要是由於生活背景、教育、年齡和文化等的差異,而導致對價值觀、知識及溝通等方面的影響,因而增加了彼此相互合作的難度。

韋伯和科塞等人認為人們對現存的社會不平等中合法性的撤銷,是沖突得以產生的先決條件。

心理學家霍斯曼則認為個人極可能因為受到意料之外的懲罰或沒有獲得意料之中的回報而採取尋舋行為,進而引發人際沖突。

國內外對於人際沖突的原因有著不同的表述。總的來說,沖突來源略為復雜,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原因。日常生活中,人際之間利益的不同(核心是觀念不同,表現為話不投機半句多),溝通的障礙,個性的差異,社會困境(如貧賤夫妻百事哀),競爭(如僧多粥少,有我無他),誤解,不公平感,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沖突的發生。

1.2.2 人際沖突影響因素

人際沖突的影響因素被認為是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預測因素。前人多將性別、年齡、社會信念、文化價值等因素看作影響人際沖突的重要因素。

1.2.3 化解沖突的路徑

首先是接觸。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沖突事件,關鍵是怎樣適時巧妙地化解它。接觸是解決矛盾沖突的先行條件。如果雙方尚能做到心平氣和,用適當的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接接觸是化解沖突的首選。如果不願或不能與對方見面,或許以發送電子郵件、字條留言等方式作為鋪墊或中介物,也是可取的其次是合作。

其次是合作。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是為了讓他們在需要對方的合作與支持中換位思考,了解到對方的重要性,從而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可以組織一些籃球賽、排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等集體性活動,讓他們在合作中化解沖突,增進友誼。

第三是溝通。溝通良好,能夠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同學之間發生沖突時,不妨找個合適的場合溝通一下。溝通不一定是要說服對方,而是各自闡明自己的想法,溝通給予雙方的是表達的機會。如果有一方希望談話保密,那麼可事先說清楚。

第四點是妥協。溝通中要隨時准備做出讓步,找一找有沒有可使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問題本身不一定非要論出個是非曲直來,而對方的態度難以接受是引起沖突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不直指對方短處,寬容大度,公平協商,就有可能化干戈為玉帛。“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說的便是如此。

第2章 調查對象

本次研究選擇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2份,剔除無效問卷12份,獲得有效問卷170份,問卷有效率為85%。有效問卷中,男生共計88人,女生共計82人﹔四個年級中,大一年級為40人,大二年級為45人,大三年級為47人,大四年級為38人﹔來自城市的有53人,縣城37人,鄉鎮21人,農村59人。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

圖1 調查對象性別統計條形圖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