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7期

准確把握軍事報道的“軟”與“硬”

鄭葵葵

2013年11月15日15:32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在當前社會對軍事信息越來越關注的新形勢下,地方黨報應如何適應受眾的需要,把軍事硬新聞轉化為生動活潑、富有軍味的軟新聞,是媒體人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作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從角度選擇如何凸顯新聞性、結構形式如何提升靈活性、標題制作如何突出視覺性、語言表達如何增強可讀性四個方面作些分析和探討。

長期以來,讀者經常有反映,軍事報道是內容嚴肅、形式呆板、枯燥乏味的硬新聞,全是生硬的官方語言,缺少吸引力、親和力、感染力。其實,硬新聞只是軍事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是其全部。軍事報道也包括一些人情味較濃、寫法比較輕鬆的軟新聞。“硬”是軍事報道本身的特色,以及給讀者帶來的閱讀感受﹔“軟”則是指新聞表達的形式與手段。筆者根據多年從事軍事報道的經驗,感到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角度選擇上要力戒“按圖索驥”,力求“新穎獨到”,凸顯新聞性。新聞生硬,硬新聞更硬,是當前一些地方黨報軍事報道寫作中的一個通病。因為軍事報道限制很嚴,內容規定比較死板。很多時候,一些記者習慣於隻以宣傳的角度理解軍事報道,部隊指定什麼就寫什麼,對方提供什麼就報道什麼,既“亮”不出自己的觀點,又不敢“跳”出材料去找思路。角度選擇上的“按圖索驥”,導致一些軍事報道空話連篇、缺乏可讀性,材料味濃、缺乏新聞性。因此,要想把硬新聞轉化為軟新聞,首先就要勇於打破角度選擇上“按圖索驥”的習慣做法,敢於形成自己“新穎獨到”的觀點,善於從受眾的關注點去選擇軍事報道的切入點,讓素材所凸顯的主題高度凝聚。隻有這樣,報道才能有的放矢,採寫的新聞才有可讀性。比如,2006年8月2日《溫州日報》二版刊登的通訊《熱血鑄軍魂 勇士話今昔》,就“跳”出了以往八一節報道重在市領導擁軍慰問的傳統思維,對以往的勇士進行回訪和梳理,讓淡出讀者視線的勇士們在“八一”節再度走進公眾視野。這個報道成了受眾歡迎的熱新聞。

二是在結構形式上要力戒“千稿一面”,力求“百花齊放”,提升靈活性。硬新聞的生硬,與結構的程式化有直接關系。縱觀一些地方黨報的軍事報道,寫作結構上的“萬能模式”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無論什麼類型的軍事報道,近乎形成一個公式:“導語+背景+做法+效果”。而導語、背景、做法、效果的寫法,又各自形成固定模式,整篇稿件顯得四平八穩,缺少跌宕。結構形式的模式化,猶如一把無形的枷鎖,導致軍事報道呆板、沒活力,千篇一律。因此,要把軍事硬新聞轉化為軟新聞,必須在結構形式上嘗試用新穎的呈現方式,變“千稿一面”的“八股筆法”為“百花齊放”,多寫一些見聞式消息、特寫式通訊以及散文體、書信體、自述體和體會式稿件,為軍事新聞做一些“包裝”, 讓硬新聞呆板的面孔鬆弛下來,把讀者的眼光吸引過來。2010年春節前,《溫州日報》開出了《歲末年初走哨所》專欄,我先后採訪了8個不同類型的哨所,在寫法上全部採用特寫式通訊和散文體稿件,稿子結構自由靈活,避免了某些硬新聞文體發僵的傾向,讀起來輕鬆自然,其中《夫妻哨所春來早》、《千萬裡,我追尋著你》等通訊,既寫出了軍中男兒的錚錚鐵骨,又寫出了他們俠骨柔情的一面,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

三是在標題制作上要力戒“生硬冷僻”,力求“親切平實”,突出視覺性。在當前地方黨報的軍事報道中,標語式標題、口號式標語俯拾皆是,一些領導講話、機關公文中的指令性詞語,常常被作為軍事報道的標題。這種教導式、定義式、號召式的硬新聞標題,既大又空、既高又遠、既硬又冷,不僅沒有為軍事報道增色傳神,反而拉大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因此,要軟化軍事硬新聞,就要在提煉標題上下功夫,把標題做得平實一些、與讀者親近一些。提煉標題應當追求感情,軍事報道隻有關注人的價值、人性的美、人間的真情,才能彰顯其崇高的意義,標題有情,可以扮靚整篇文章,如《大海一樣的情懷》(2004年7月28日《溫州日報》一版)﹔提煉標題應當追求動感,使文章凝練生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場景活靈活現,最終可以給整篇新聞提神,如《“溫州艦”護航手記:我們今天出發了》(2009年10月30日《溫州日報》一版)﹔提煉標題應當追求氣勢,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看了標題就熱血沸騰,精神倍增,如《當好祖國的“望遠鏡”》(2005年2月8日《溫州日報》一版)、《“溫州艦”護航手記:我們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006年5月20日《溫州日報》一版)。這些標題皆因為概括了文章的精髓,有感情、有動感、有氣勢,成為畫龍點睛之筆。

四是在語言表述上要力戒“枯燥乏味”,力求“形象生動”,增強可讀性。生動精美的語言,是文章新鮮而充滿活力的血液。把語言提煉鮮活會對硬新聞起到較好的軟化作用。當前地方黨報的一些軍事報道缺乏可讀性,其語言枯燥乏味是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報道總是說文件上寫的話、領導講的話、材料上說的話,大話空話套話多,實話真話新話少﹔枯燥干巴的語言多,生動鮮活的語言少﹔鋪排飄浮的語言多,平實溫馨的語言少。因此,要把硬新聞轉化為軟新聞,就要不斷改進語言表述方式,變“生硬灌輸”為“潤物無聲”,做到“硬話軟說、虛話實話、套話不說”,使新聞語言更加大眾化、口語化﹔變“平鋪直敘”為“故事敘述”,以故事帶新聞,借故事傳遞報道主題,使之更具趣味性、可讀性和傳播性﹔變“抽象枯燥”為“形象生動”,把艱澀生硬的文字轉變為充實具體的描述,把嚴肅有余的話題寫得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切實以濃濃的軍味感動讀者、吸引受眾。如2007年3月10日刊登在《溫州日報》6版反映溫州軍分區部隊關心、愛護新兵的通訊《和風細雨 潤物無聲》,就用了很多“新兵下連、老兵過年”、“新兵怕哨、老兵怕號”、“帶兵方法千萬條、真誠愛兵第一條”等形象反映部隊生活的用語,和那些生硬、抽象、枯燥的詞語比起來,讓人讀起來感到格外親切、上口。

(作者單位:溫州日報)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