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報紙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價值引領與文化擔當

劉玉琴

2013年11月29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報紙副刊:價值引領與文化擔當(文論天地)

  ●“報紙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耐看”指的正是副刊的文化特性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副刊不能迎合,不能媚俗,相反,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副刊的文化自覺在於為人民提供發表優秀作品的寬廣舞台,為讀者奉獻高雅優質的精神食糧,文化自信在於傳承優秀品質,煥發創造活力

  ●目前我們對網絡傳播特征、話語體系和語言風格還不是十分熟悉,網絡傳播規律也有待進一步了解,但必須學會向網絡借力

  副刊是報紙的重要組成部分。報紙要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副刊必須自覺擔當起宣傳先進文化、傳播知識、啟迪思想的重任。近年來,由於諸多原因,副刊的讀者、作者流失較多:文化選擇的多樣,報紙獨尊及副刊引人矚目的風光不再﹔文學失去社會轟動效應,人們對文學的熱情、對副刊的關注度降低﹔核心讀者日益老年化,副刊對年輕讀者還缺乏吸引力﹔作者隊伍萎縮,由於媒體競爭激烈,發表和出版門檻降低,作者資源被不斷瓜分。

  網絡等新媒體迅速崛起,其獨特的即時性、海量性、互動性強的傳播特點,也給傳統平面媒體帶來壓力,作為歷史比較悠久的版面之一的副刊,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面對輿論生產和傳播方式的變革,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承載著滋潤心靈、凝聚力量重任的副刊,如何更好發揮傳播中華文化精神價值和精神追求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明確思路,認清優勢,自覺自信,深入思考。

  關注新聞,跳出新聞,突出文化特性

  副刊從創刊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副刊雖然是新聞正刊的補充和延伸,但新中國成立以來,副刊始終與社會、時代同步發展,與新生活緊密相連,具有濃厚的時代感和鮮活的生活氣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傳統意義上的副刊,多為純文學副刊。近年來,為了滿足讀者日益增加的多元文化需求,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在經歷比較大的改革與調整之后——副刊從文學到藝術,再到文化領域,內容涵蓋面越來越寬,形式品種更靈活多樣。僅以人民日報而言,除了文學副刊以外,還有美術、收藏、讀書以及深度調研等副刊,新聞性、豐富性、可讀性得到進一步增強。這是報紙副刊面對飛速發展的形勢做出的調整和應對,體現了報紙從偏重硬新聞優勢向同時注重軟新聞優勢發展的趨向。

  當然,這種調整也意味著報紙從偏重副刊“文”質特點到注重“文新”結合特點的轉變。所謂文新結合,就是既要體現新聞紙的特性,又體現“文化”的特性。一方面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關注重大新聞事件、重大主題宣傳和社會熱點,突出時代主題﹔另一方面又把讀者關心的主題用文藝的形式、符合副刊特點的形式表達出來,使讀者從相應的文藝作品中獲得深刻感悟,亦即跟進新聞又跳出新聞。

  跳出新聞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標志,即充分體現副刊內蘊深刻、形式精致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保持獨立的閱讀和審美價值。副刊的重要特色是文化性、滋潤性、豐富性。在思想的深刻性上顯示出報紙風范,在澎湃的生活中凝聚起詩情畫意,在歷史理性與人文價值的張揚中傳遞文化的力量,讓副刊作品經得起咀嚼,這是副刊“潤物無聲”必須的堅守。著名報人趙超構說過:“新聞是報紙的靈魂,副刊是報紙的面孔,報紙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這裡的“耐看”,指的正是副刊自身的文化特性。

  緊密服從國家建設大局,配合重大主題宣傳,關注社會熱點與焦點,通過富有個性的文藝作品,與報紙新聞形成內容與形式的互補,在現實關注與文藝特性之間做到融合兼顧,成為報紙副刊的顯著特點,也是近年來報紙的新的閱讀增長點。

  堅持品格,引領價值,體現精神高度

  堅持品格就是弘揚主流價值觀,傳承文化精髓,體現時代的高度、厚度和溫度。副刊的職責,是宣傳闡釋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凝聚社會共同理想和樹立良好道德風范,傳播先進文化,引導文化健康發展。在當今形勢下,就是要努力弘揚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傳播中華文化中所積澱著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報紙副刊堅持價值引領和文化品格的有機統一,堅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才能對讀者起到深刻的啟迪。

  如今,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世情國情黨情民情輿情發生深刻變化,我們身處的文化環境更加復雜,文化“軟環境”建設尤為迫切。副刊是社會文化的一面鏡子,觀照著各個階段、各個層次的社會生活面貌,是社會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標杆。副刊此時應更加自覺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關注社會轉型期的復雜現實,努力把握當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內心世界,多出優秀作品,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其深刻的思想性、獨特的藝術性和特有的審美功能為社會提煉文化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

  當前也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物質誘惑增多,人心容易漂浮,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信息碎片化傳播和網絡輿論空間的眾聲喧嘩,建設好精神家園,副刊的堅守意義重大。一位作家說過,當社會迷惘的時候,副刊應該保持清醒﹔當社會過於功利的時候,副刊應給生活多一些夢想。這夢想就是理想信仰。副刊不能迎合,不能媚俗,尤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副刊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思想性和文藝性相融合的作品,彰顯社會正氣,傳遞正能量。副刊真誠而藝術的表達和高遠的精神引領意義深遠。

  發揮優勢,自覺自信,不斷勇敢超越

  報紙副刊的優勢說到底是導向的優勢,品牌的優勢,人文內蘊的優勢,以及常年培養的固定讀者群的優勢,同時還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可快可慢,可動可靜,可專可雜……它雖然附屬於新聞紙,但與新聞事件不是一一對應的,可以不拘泥於客觀、直接的生硬表述,因而更顯文字的深度與溫度,更具作品的傳承性、經典性和趣味性。所以,副刊的作品不一定最新,但可以做到最雅﹔不一定最快,但可以追求最深﹔不一定最搶眼,但可以做到雅俗共賞,讓人記憶深刻。它對新聞事件的另一種解讀,對焦點問題的專業性文化立場,對世道人心的豐沛滋養,散發著恆久的沁人心脾的文化馨香。

  認清優勢,才會有充分的自覺與自信。費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自覺其實就是對文化的覺醒、使命與擔當,文化自信就是對文化的傳承、開拓與超越。就報紙副刊而言,文化自覺就在於為人民提供發表優秀作品的寬廣舞台,為讀者奉獻高雅優美的精神食糧﹔文化自信便在於傳承優秀品質,煥發創造活力。副刊是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先進文化的捍衛者、創造者和傳播者。文化自覺自信將為具有獨特優勢的副刊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在不少報紙副刊不斷萎縮之際,仍有許多報紙副刊歷半個多世紀巋然不動,並且不斷壯大,從題材到體裁、從策劃到專欄、從作品到作者,不斷發展與開掘,這份生長性的自信正來自於文化自覺之上的對優秀文化內涵的認同與傳承,是依托於文化自覺之上對固有方式的勇敢超越。

  創新思路,拓寬視野,借力新媒體

  副刊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就要堅持理念創新,手段創新,拓寬視野,靠近文化發展的前沿。副刊應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內容范圍,增加服務性、實用性、趣味性,將視角延伸至更寬廣的領域﹔加強策劃,改進文風,打造精品,做強品牌﹔同時創新版面形式,融入美學與時尚元素,凸顯時代氣息,讓靜態文字充滿動感和趣味。如果說內容是留住讀者的必然要求,版面創新則是爭取讀者的重要手段。

  創新還要學會向新媒體借力。目前,新媒介在不斷加盟新聞傳播陣營,從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紛紛借力於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力,副刊創新也要學會借助網絡提升競爭力:可與網絡聯手,多推副刊優秀作品在網上二次、多次傳播,有效擴大讀者和作者群﹔網絡對文化熱點、文藝思潮的關注,可引入副刊創新過程,通過與讀者互動,了解讀者需求﹔關注網上的優秀作品與作者,認真篩選,加工核實,將網絡資源轉化為副刊資源,為報紙培養一批年輕的受眾等等。目前我們對網絡傳播特征、話語體系和語言風格還不是十分熟悉,網絡傳播規律也有待進一步了解,但必須盡快學會向網絡借力。

  認清優勢,明確職責,正視不足,有助於副刊在多元文化中進一步找准位置,做出應對。在報紙新聞同質化的今天,副刊是異質的重要體現。當新聞優勢被弱化,新聞由新鮮品變成了易碎品,副刊卻因其文字的思想深度和文化高度,可能成為耐用品和收藏品。在當下氣象萬千、繁花迷眼、新媒體似乎佔盡許多優勢之際,副刊的堅定沉實、豐富鮮活、精美雅致,會給人們提供更多滋養身心、從容思考的機會,提供一方安放心靈的淨土。副刊在文化繁榮發展的新世紀將大有可為。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