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紀后半葉以來,公共危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安全,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已然呈現出了愈演愈烈之勢,嚴重威脅到了社會的安全與穩定。與此同時,全媒體時代的全面登陸,受眾的知情權、話語權、監督權、問責權等權利史無前例地實現了回歸,技術環境、信息環境、輿論環境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媒介環境的變遷也為公共危機的滋生和擴散提供了助力。無論是公共危機本身所催生出的風險,還是媒介環境變化導致的社會動蕩,都對我國政府語態的輸出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鑒於此,本文擬從傳播學、公共關系學和媒介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公共危機中政府語態的特征,並對全媒體環境下公共危機中政府語態的輸出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討論。
關鍵詞:全媒體公共危機政府語態
公共危機具有普遍的突發性、連續性和破壞性,它的發生嚴重影響到了人民的生產生活,加之全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即時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點更是加劇了公共危機的傳播與擴散,威脅到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危機數量以及愈演愈烈的破壞性考驗著我國政府的公關能力,更向政府語態的輸出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適逢傳媒領域的一日千裡,全媒體以其超前的技術手段和現代化的傳播方式正在的迅速擴張,同時在我國政府危機應對的過程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然,在實現了信息生產傳播的一體化的同時全媒體也為政府語態的輸出造成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加重了政府治理危機以及實施公共管理的負擔。在這樣的前提下研究全媒體時代公共危機中的政府語態是十分必要的。執政部門隻有全面清楚地掌握全媒體與傳統媒在傳播環境的上異同,及時有效的調整語態輸出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規避風險社會下的公共危機。
一、全媒體公共危機中政府語態的特征分析
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綜合運用各種媒介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等,來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的具體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多種傳播手段來傳輸”。 這樣的傳播形態極大的豐富了信息傳遞的內容與形式,實現了媒介手段、技術的大融合以及信息生產傳播的一體化。在傳播環境變遷的背景下,政府語態正在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調整。這些調整改變著政府處理危機的理念,提升著政府對於危機的反應速度,革新著政府處理危機的方式,從而幫助政府引導社會輿論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也為政府爭取到了更多來自民間的支持。
1、即時的語態發布
個人移動終端的普及,通訊網絡的有效覆蓋以及內容、生產、傳播融合互化的全媒體環境使得受眾在獲取信息的方式上越來越便捷。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中,人人都是“發布者”處處都是“新聞現場”,唯有政府部門快速主動地發布信息、實事求是的公開真相,才能有效遏制危機的擴大與蔓延。李長春同志曾多次在政府公開的發布會上強調“必須堅及時准確、公開透明,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搶佔先機、硬的話語權、掌握主動權,牢牢佔領輿論引導的制高點”。 全媒體的興起促進了政府發布時效與發布頻率的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政府的發布觀念。
2、豐富的語態表現
傳統媒介環境中的政府語態多是以公文通稿或是新聞發布會的形式予以呈獻,內容上往往涉及到法律條文或政策制度等。這樣的表現形式嚴謹權威但卻難免顯得枯燥單調。作為媒介融合時代的跨媒介產物,全媒體結合了文、圖、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多種傳播手段全面的傳遞著政府語態。豐富的語態表現化解了受眾由於個人素養差異而產生的接收障礙,同時伴隨性、多元化的接受方式也使受眾的信息獲取變得更為輕鬆和自主。
3、拓展的民意互動
全媒體的交互性、超時空性、多媒體性以及超鏈接性的傳播特點大大加強了官民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民眾可以通過復合式的傳播平台暢所欲言的發表各自的思想和見解,政府也可以及時的聽取民意、溝通民情。全媒體作為官民之間開放互動的交流平台幫助政府語態由延時轉向實時、由發言轉向對話、由政府本位轉向受眾本位,徹底改寫了從前“傳者為王”的政府語態范式,實現了傳授雙方的交流順暢。此外,高效互動的傳播特點,使受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得到了全面回歸,進一步實現了一般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權力。
4、轉型后的發言人
近年來,網絡新聞發言人作為執政部門開展危機公關的新舉措越來越受到重視得到發展。相較傳統傳播環境中的政府發言人,網絡新聞發言人的發言頻率更高,發布空間更廣,發言內容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更強,發言渠道和發言方式更為多樣化,從而能夠更好地引導輿論疏導民意。這種主動、及時、坦誠、高效的傳播方式有助於公共危機的妥善解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全新的語態轉變深化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建設並逐步實現著政府以民為本的角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