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3年·第5期

新媒介對青少年“粉絲”社會化的影響的調查研究

莫梅鋒 王浩 魏霞

2013年12月24日14:23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媒介對人的影響日漸顯著。青少年“粉絲”作為一群特殊受眾,現階段的他們缺乏應有的媒介辨別能力。再加上當前一些媒介對眼球經濟的片面追求,致使他們暴露於不良媒介環境當中,影響著他們的社會化。本文通過制定調查表並對青少年新媒介使用習慣進行分析,解析新媒體的使用對青少年“粉絲”社會化的影響。

社會化作為社會學研究中的一個專門術語,一般是特指人的社會化。按照美國學者伊恩·羅伯遜的定義,社會化是指使人們獲得個性(personality)並學習其所在社會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過程。[[1] [美]伊恩·羅伯遜著,黃育馥譯:《社會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108頁。][1]對於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的問題,歷來學者研究頗多。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埃裡克森的“人生八階”理論認為,人們在青少年時期面臨的主要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其重點在於解決“我是誰”、“我在他人眼中是什麼形象”等問題。

“粉絲”其對應的英文單詞為“Fan”,意為“迷,狂熱愛好者,狂熱仰慕者”。基於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而來的新媒體對整個社會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對於青少年“粉絲”群體的社會化帶來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一、青少年“粉絲”媒介使用的一般特征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共發放450份,回收問卷437份,除去漏答、逆反心理作答等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40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0.8%。問卷的調查對象為12~24歲的在校初中、高中和大學學生。為確保樣本的科學與合理,本次問卷實行分層調查,考核指標涉及到年齡、地域、性別等因素。在地域上,選取哈爾濱、天津、長沙這三個城市作為地域代表,其中哈爾濱為36.5%、天津32.6%、長沙30.9%。在年齡層次上,分別選取初中、高中、大學這三個階段的學生,其中初中生30.9%、高中36.5%、大學32.6%。在性別上,男女比例分別為50.7%、49.3%。

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現階段有喜歡偶像的人群比例為47.8%,23.0%的青少年一直沒有喜歡的偶像,12.5%的人表示以前有崇拜的偶像,16.7%的人不清楚自己是否存在偶像崇拜的現象。本文青少年“粉絲”主要是指現階段有喜歡的偶像的人群,佔總人數的47.8%,有195人。

在對青少年“粉絲”日常媒介使用類型進行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青少年“粉絲”正告別以往單一的媒介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種媒介類型的綜合運用。調查結果表明70.1%的青少年“粉絲”每日使用的媒介超過3種,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更是成為這一時期青少年身邊不可或缺之物。而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粉絲”最常使用的媒介依次為手機(77.44%)、網絡(64.62%)、電視(34.88%)。

   與青少年“粉絲”日常生活使用到的媒介調查結果稍有不同的是,網絡(84.62%)以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佔據著他們日常生活中影響最大的媒介地位。其次為手機(20%),再次為電視(14.36%)。

在媒介使用時間上,絕大部分的青少年每天媒介使用時間都在3小時以內。然而,網絡、手機用戶使用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比重也不少,每天網絡使用時間在3~5小時的比重有20.3%,5~10小時的有14.5%,手機3~5小時的有19.6%,5~10小時的為17.2%。具體每天的媒介使用時間如下表:

青少年“粉絲”青睞的媒介使用內容,則是豐富多樣,但絕大部分將目光鎖定在影視娛樂節目上。其中,有77.08%的青少年“粉絲”會收看影視節目,61.46%的“粉絲”收看娛樂節目,科普紀實和體育節目分別佔到了30.21%、22.4%。相對來說,收看新聞資訊性節目的青少年“粉絲”比較少,隻佔到22.92%。

對於哪些因素會影響青少年“粉絲”的媒介使用,使用便利性(65.68%)成為他們考慮的首要因素,其次為內容(57.29%),表現形式、是否免費也成為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從該結果中也不難看出,手機等新興媒體興起的原因。

最后在問到媒介對青少年“粉絲”社會生活的影響時,不難看到媒介影響的深遠。從積極方面說,大部分青少年“粉絲”認為媒介是他們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重要的途徑,同時也為他們釋放壓力、緩解情緒提供了宣泄的窗口。但結果同時也表明不少青少年存在著媒介沉迷的傾向,對於媒介過度依賴。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