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8月,美國《華盛頓郵報》被互聯網大亨貝索斯收購,陷入經營困境的“百年老店”在數字化浪潮中無奈易主。對此,有人驚呼“一個時代已經結束”。發行量萎縮、廣告收入下滑,互聯網時代紙媒的發展前景再一次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
身處網絡時代,海外華文媒體面臨類似的挑戰。如何熟悉並適應新媒體環境是所有華媒需要思考的問題。在網絡化轉型過程中,海外傳統媒體的戰績喜憂參半。
很多華文報紙小而分散,常會受到資金、人員、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在海外打拼著實不易。面對信息化浪潮時,常常心有所往,然力有未逮。尤其在受眾萎縮的情況下,誠如一些華媒老板所言,“生存是最大的問題”。
還有一些實力較強的海外傳統媒體在網絡時代應付自如,頗具轉型的眼光與變革的勇氣。《歐洲時報》副社長鐘誠表示,該報堅持以中文紙媒為支點,順應時勢向新媒體、全媒體進軍。《日本新華僑報》從2002年起就嘗試創辦自己的網站,一路坎坷走來,現已成為日本華文網站的佼佼者。類似的案例在海外華文媒體中不勝枚舉。
改革開放以來,眾多中國青年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學習、工作,海外華人群體中出現越來越多年輕的身影。不像老一輩華人那樣鐘愛報紙,年輕一代拿著手機上網沖浪,網絡已成為其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
年輕受眾是華文網絡的寶貴財富。加拿大“溫哥華在線”有許多80后、90后版主,他們經營的網絡社區增強了訪問者的忠誠度。除此之外,也有眾多海外華媒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安營扎寨”,受到年輕人熱捧。以新浪微博為例,英中時報、中希時報、歐洲時報、新西蘭華頁報社、西班牙歐華報、美國僑報網、北歐華人網、中荷商報、北美世界日報、美國中文電視、阿根廷中聞網等多家海外華媒經過新浪認証,通過社交平台與海內外網友溝通交流,其中不乏粉絲過萬的賬號,目前,“美東僑報”的粉絲數已超過200萬。
數字時代的海外傳統媒體在信息浪潮中默默堅守,用專業主義為自身贏取立足之地﹔華文網絡作為后起新秀,雖略顯稚嫩但銳氣十足。加拿大《財富世界》雜志社社長任大偉曾說:“中國大陸走出的是新移民,新移民需要‘新’媒體。”新一代海外華人的信息需求,正是華文網絡乘風破浪的最大動力,雖然途中會遇到種種困難,但拓土開疆、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