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QQ誕生15周年。騰訊的崛起是中國這十幾年來互聯網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以騰訊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互聯網企業,業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一面旗幟,影響和塑造著人們的生活與觀念。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互聯網企業成長為“企業帝國”,一批網絡新貴成為婦孺皆知的知名企業家。
用戶們在網上收獲的,也許是耕耘一片“農場”的回憶,也有一眾論壇同好的友情,還有一幫游戲“隊友”的默契……在這個意義上,互聯網企業所開創的,不僅是互聯網經濟模式,也是別開生面的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模式。無論你現在接受與否、習慣與否,這種“網絡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而集財富和影響力於一身的互聯網企業以及企業家們,他們所展現出的敢於冒險、創新開拓的企業家精神,也成為激勵青年人奮斗的動力。15年間,企業與企業家的神話出現,既表明網絡時代之繁榮,也說明互聯網時代的巨變性質,太多的未知因素在出現。
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狀態下,在與傳統產業和傳統管理方式的磨合中,在社會對互聯網企業的期待和要求面前,即使是如騰訊、百度一樣的業界翹楚,恐怕也難免遇到發展的瓶頸,甚至是“巨人”倒地的風險。前不久,諾基亞被收購,敲響了科技時代競爭風雲驟變的警鐘,這在以前,可能是從未被人考慮過的。
今天,從讀書、購物、乘車、玩游戲,到輿論、金融、愛情甚至反腐等,幾乎一切你能想到的生活內容與主題,都受到互聯網的“強勢干預”。盡管互聯網企業生產的“產品”並非實體,卻延伸出實實在在的人類情感挂念和精神寄托。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家,他們的經濟實力乃至社會能量不斷放大,某種意義上,他們在制定我們的生活模式﹔一定程度上,企業風險其實蘊藏了社會風險。
互聯網給人帶來的傷害隱患就像是“硬幣的另一面”,本質上無法回避。目前,互聯網福利的噴涌著實讓人們感到欣喜不已,讓曾經對互聯網經濟半信半疑的許多企業和消費者也都開始正視這股巨大的力量。然而,一片歡騰之中,對“暗面”的討論明顯不足,缺乏相關反思與警惕,值得引起必要的關注。
(原文刊於2月11日《長江日報》,有刪節。原題為《網絡時代的企業神話》)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2日 05 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