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在第一季《中國好聲音》推出之后,可能很少有觀眾知道“好聲音”節目來自荷蘭。現在“好聲音”已經紅遍全球。在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好聲音”節目贏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觀眾。
為什麼電視節目領域,來自荷蘭的“和尚”能把經念好?“好聲音”系列節目的原創成員、荷蘭Talpa電視制作公司的常務董事馬爾滕·梅吉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說,對電視制作而言,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去做我們擅長的,在同國外的合作中學習經驗、激發創意。
推陳出新——
根據觀眾意見做調整
荷蘭電視節目市場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市場,荷蘭人早已習慣於觀看其他國家的節目,這使得荷蘭人容易開拓思路,吸取他國文化。荷蘭的創意產業本身很發達。荷蘭電視人將創意同其他理念相結合,就容易創造出新的電視節目。除了創新、開放、包容之外,荷蘭的廣播電視網絡完善並做到完全覆蓋。在這樣的環境下電視節目容易推陳出新,根據觀眾的意見調整,這也是一個綜藝節目能從創新構思到開播,並從稚嫩最終走向成熟的重要原因。
梅吉斯表示,荷蘭的電視節目市場是一個很小但非常開放的市場。無論從歷史還是文化的角度,荷蘭的電視節目市場都是一個優秀的試驗田,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目前在這個市場播放的節目很多出自Talpa公司及其競爭對手。而且作為荷蘭電視台SBS6、NET5和Veronic電視台的股東,Talpa可以首先創作一些節目在國內電視台進行試驗,在荷蘭市場成功之后,公司才會將招牌類的節目產品推廣介紹到國外。
在梅吉斯看來,如果沒有電視台和網絡意見咨詢的平台,節目制作花了大價錢,卻沒有人喜歡,那麼公司將血本無歸。做電視台節目就是邊做邊播,根據觀眾調查進行改進,大不了推倒重來。“我們都是直接跟電視台談好合作,定向向電視台提供節目。”
荷蘭是小國,人口有1700多萬。荷蘭有11個衛星電視台,每個電視台需要24小時的節目填充,所以雖是小國,節目競爭也很激烈,荷蘭電視產業確實是好節目的試驗田。梅吉斯談道,荷蘭人長時間以來都以創新意識聞名,17世紀以來的貿易歷史使得荷蘭以貿易的眼光思考問題,荷蘭人明白,應將自己的財力、物力和精力放到最擅長的地方去,做精做強,然后通過貿易換來自己不擅長的東西。
這些貿易精神和創新傳承在綜藝節目制作中得以展現:英美的電視劇暢銷又好看,荷蘭引進隻需加上字幕,成本比較低又受國內觀眾喜愛,“如果我們自己拍荷蘭電視劇,我敢肯定,收視率會遠遠低於歐美電視劇。所以我們集中精力去做我們擅長的、同我們的文化、思維相同的節目。這類節目就是綜藝節目”。
節目制作——
在品牌國際化上下功夫
荷蘭電視制作人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綜藝節目的制作上,成功案例也比較多。
“當然,荷蘭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也有很多來自國外,但土生土長的荷蘭綜藝節目所佔的比重還是更大”。梅吉斯講道,“如果國外的節目能在荷蘭播出,這說明它可以在全球傳播了”。
以“好聲音”為例,Talpa公司有3個團隊支持各國簽約的好聲音節目——國際授權團隊,專門探討同各國的簽約合作﹔國際制作人團隊,專門負責到各國提供現場咨詢指導﹔品牌授權團隊,專門通過網絡、移動通信等其他媒體探討授權合作。
此外,國際制作人團隊還從全球各地匯總各國好聲音制作過程中的新思路、新想法、新元素,綜合到荷蘭,“再加上我們在制作中的一些商業機密要素,就形成了我們特有的創新競爭力”,梅吉斯說道,進口我們節目的國家大都是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成熟市場。“很高興看到中國好聲音的成功,這是我們原創節目制作方的成功,我也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支持原創節目”。“好聲音”系列具有它獨特的元素,這才使其贏得觀眾。
事實上,中國引進“好聲音”並不是交了授權費就完事了。梅吉斯表示,荷蘭的節目是否會遇到“水土不服”?怎樣能讓節目更加被中國觀眾所接受?這些都是要考慮的。比如《中國好聲音》中,特別加入了歌手講述自己人生經歷的元素,這些就是《中國好聲音》特有的。
梅吉斯說,品牌越大,在國際上就越容易被接受。“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制作綜藝節目之余在品牌國際化上投入大量精力的原因”。“好聲音是一個‘變色龍’,在每個國家都得適應該國觀眾的欣賞品味,當然,內核是不變的。”中國的電視台和電視節目制作公司也可以在同國外的合作中學習經驗、激發創意,今后就會有更多原創性的綜藝節目得以呈現。
(本報布魯塞爾2月24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25日 22 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