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天南"停刊留下珍貴"遺產" 文學雜志應有美學意義

路艷霞

2014年02月24日08:38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天南》停刊留下珍貴“遺產”

  《天南》創刊號。在雜志宣告停刊后,這本創刊號在二手書市場的售價飆升。

  《天南》停刊號。

  “《天南》停刊了,它的一生在我們腦中回放。”上周,純文學雜志《天南》宣布停刊,其16期雜志封面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不斷被網友轉發。人們希望通過這一特別行動,對這本在世間存活了三年零十個月的雜志致敬。對於《天南》的創辦者來說,盡管這一“辦刊實驗”以並不意外的方式宣告結束,但這本雜志對國內文學生產、文學期刊變革的善意提醒,仍然是一筆有價值的“遺產”。

  影響 文學雜志應有美學意義

  在《天南》主編、策展人歐寧看來,這本雜志從一開始就像是一個另類的文學實驗。他甚至認為,如果不是背靠著媒體“巨無霸”現代傳播集團,這本雜志的存活期頂多也就一年。

  在《天南》創刊前,歐寧花了很多時間對國內外的文學期刊進行調研,他找到了這本雜志的自我,更發現了國內文學期刊的短板。歐寧說:“《收獲》和《人民文學》其實都是傳統的、官方支持的刊物,辦刊時間久,和大牌作家關系好,內容質量很高,但雜志產品形態落后,品相較弱,缺乏視覺沖擊力。”至於《最小說》《鯉》《文藝風賞》等一系列明星作家創辦的雜志,在他看來其成功更多是商業運作上的,而非文學意義上的。

  在對外國文學期刊進行研究時,歐寧注意到了美國著名人文雜志《紐約客》。憑借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紐約客》可以讓作家為一部作品進行為期一年的調研,但對中國文學期刊而言,這種做法顯然很難復制。至於一些國外新銳人文雜志,歐寧認為其更重視外觀設計,而這是他和小伙伴們可以做到的。

  從創刊之初,歐寧便為《天南》定下了獨特的原則:挖掘年輕作家,讓文學視野更國際,雜志的品相也更有現代感。事實証明,這些努力確實贏得了讀者的喜愛。時至今日,《天南》的每一期雜志封面都被讀者奉為經典,其創刊號的身價更是飆升了五倍。

  《天南》改變文學期刊生態的努力,更得到了業界的認同。《天南》宣布停刊后,《北京文學》社長兼執行主編楊曉升如此評價這本雜志:“編排很好,印制很好,有全新的風格,這對中國文學期刊是一件好事。”《收獲》執行主編程永新也認為,《天南》改變了以往文學雜志的面目,“它讓我們意識到,文學雜志也應該有美學意義。”

  警示 作品內容還是要接地氣

  歐寧曾希望,文學雜志與國際接軌,不僅是在設計上,更應在內容上。2012年時,《天南》通過專題的方式推介了一批海外作家,比如來自馬來西亞的歐大旭,現居英國,寫香港的故事﹔還有來自越南的黎南,現居澳大利亞,寫哥倫比亞的故事。另外,《天南》還有個刊中刊,請國外翻譯家把中國作家的作品翻譯成英文,以此向國際推廣中國文學。

  不過,在操作過程中,歐寧也意識到,和國外同行相比,國內文學編輯離優秀還差得遠。“國內文學編輯更多是靠人際關系,和哪個大作家熟就能約到稿,但他們沒有膽量對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見。而編輯在文學生產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想養成優秀作家,就要先養成優秀編輯。”歐寧說。

  作家阿乙曾是《天南》的編輯,在他看來,這本雜志曾為了造就優秀的編輯,而進行了大膽嘗試。“大部分文學刊物都是以作者為中心,但它是國內少有的以作者和編輯為中心的雜志,每期都設置有不同的專題。”阿乙說。

  另外,歐寧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借助《天南》這個平台,引進英美培養作家的成熟機制——創意寫作課程。“國內沒有創造更多的生產機制,讓年輕作家登上文學舞台,而我們希望成為這樣的通道。每當組稿很困難的時候,我就常常會想起美國作家是如何產生出來的。”歐寧說。不過,隨著《天南》停刊,這成了他的一個遺憾。

  對於《天南》的國際化探索,《東方歷史評論》主編許知遠表示,自己通過這本雜志看到了新的文學語言,“它把中國文學放在更具全球性的語境中,這很了不起。”

  但程永新也指出:“盡管《天南》更加現代、更加時尚,也更加和國際接軌,但文學歸根到底還是要接地氣,要讓眾多的讀者看到他們感同身受的內容,在這方面,《天南》做得不算成功。”這或許是《天南》留給國內文學期刊的一個重要警示。

  呼吁 請給優秀文學雜志鬆綁

  “我相信文學市場一定存在,只是我們在各個環節的配合上,還沒有做好。”歐寧說,正是因為《天南》經營和市場營銷的不成功,讓現代傳播集團做出了停刊的決定。

  有人認為,如果《天南》得到來自政府部門或社會力量的資金扶持,或不至於陷入停刊境地,但歐寧對此並不認同。“扶持會讓人產生懶惰,文學是有市場的,做不好不能怪市場,還是自己有問題。”

  阿乙則堅持認為,《天南》的停刊,是一個社會性的“悲劇”。“很多人把大把時間留給了各種各樣的選秀節目,人們在追求越來越淺顯的文化消費,閱讀人群在萎縮。”他甚至放下狠話,停刊不是《天南》的失敗,而是大部分人的失敗,很多人錯過了與這本雜志的相遇。

  《天南》宣布停刊,再次引發讀者對於保護文學期刊的呼吁,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保護不應一概而論。

  楊曉升指出:“在全世界范圍內,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有如此多的文學期刊,但在這中間,誕生的精品力作卻如此稀少。”他因此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文學期刊都值得保護,但恰恰對優秀文學期刊的保護和扶持,還要有更大的力度和更多的傾斜。

  對此,程永新表示認同:“要給優秀文學期刊鬆綁,要給它們減稅。我們現在交稅跟企業完全一樣,這就不應該。”他還坦言,文學雜志辦一期增刊還有很多限制,要向新聞出版部門要刊號,要到郵政局獲批,“為了保証文學期刊的良性生長,諸如此類的局限應該打破。”

  人們當然無法預料到,《天南》之后是否會有后來者繼承它的文學理想。鐵葫蘆圖書總經理王小山對此不抱有希望:“不可能再出現這類投入很大財力的紙質文學期刊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的電子文學期刊會是趨勢,紙質文學期刊的頹勢不可逆轉。”但許知遠則給出了截然相反的預判:“新的還會再來!”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