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獲獎作品

凝聚當代中國的價值公約數

——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任仲平

2016年12月07日13: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七)這個公約數,有著幾千年中華文化血脈的滋養。“苟利國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濃厚的愛國情感,昭示忠誠堅貞的理想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堅韌的意志品質,寫照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坦蕩的情懷胸襟,彰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看不到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就無法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文化基因。

這個公約數,有著上百年不懈追求的答案。突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百余年的上下求索必然伴隨精神的重塑。黃花崗下,“碧血橫飛,浩氣四塞”﹔五四運動,“德先生”“賽先生”啟蒙中國﹔抗日救亡,“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多少仁人志士,呼喚的是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期待的是人民自由、社會團結。看不到這樣的沉淪與奮進、屈辱與反抗,就無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這個公約數,有著90多年社會主義探索實踐的結論。開天辟地,上海石庫門點燃信仰的燎原火種﹔驚天動地,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進軍”書寫意志的豪邁史詩﹔艱苦奮斗,延安新風尚刻畫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解放思想,改革新征程書寫當代中國的不朽傳奇……看不到這樣的追求和探索、苦難與輝煌,就無法理解萌芽於德國的共產主義思想種子,為何會在中國人的心靈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恰似百川歸海,一個時代的精神中,有著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人類文明史上,可能再沒有哪個國家像近代的中國一樣,經歷如此巨大的心靈沖擊與精神變革﹔也再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在不斷的挫折和磨礪中,鍛造屬於自己的價值理念與精神圖景。在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一個答案日漸清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定了我們國家與民族的未來航向。

(八)然而,價值觀建設樹立的是理想信念,界定的是良莠是非,關涉的是世道人心,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歷史地看,任何一種主流價值觀念的確立,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間還不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所有描述,強調的都是“心向往之”的價值取向。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價值,還需要我們沿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向度孜孜以求、不懈奮斗﹔體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價值,需要我們針對社會基本原則、根本規則,推動與時俱進的制度設計和價值導引﹔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個人價值,需要我們不斷校正人生坐標、付諸實際行動。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過程中,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需要貫穿始終。

    與改革前30年的物質重建一樣,在“頂層設計”劃定之后,精神的重塑需要億萬群眾的參與。這難以按“計劃”推進,難以靠“指令”完成,也無法靠“市場”實現,必須依靠從上到下的倡導、從點到面的踐行。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不在培育和踐行之間建立可靠的聯系,“三個倡導”很可能變成浮泛的口號。如果要發展不要環境、講政績不講民生,公眾會怎麼理解富強文明?如果辦事情都得找關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門,老百姓又從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實“三個倡導”的社會基礎,必須關切人們的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隻有把核心價值落實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才能形成有利於弘揚核心價值觀的政策導向、法治環境和體制機制,不斷增強核心價值觀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個人層面的價值實踐,是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前提。當我們扼腕於社會轉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嘆市場經濟對精神世界的巨大沖擊之時,別忘了每個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公務員為群眾辦好的每一件實事,是敬業的詮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誠信的代言﹔看見需要幫助的人熱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個人擔負起一分道德責任,社會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體現在每一次選擇、每一個行動中,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國家、和諧的社會、完善的個體。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此言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九)有三個問號,一直縈繞於國人的內心深處。

一是梁啟超之問:鄭和下西洋乃“有史來最光焰之時代”,為什麼“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二是李約瑟之問:為什麼近現代科技與工業文明,沒有誕生在當時世界科技與經濟最發達的中國?三是黃炎培之問:如何找到一條新路,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三個問號,雖指向經濟、文化、政治的不同維度,卻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沖突與對撞、融合與再造中,中國人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國的崛起——這個被稱作“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大事”,不僅是物質財富的積累、制度模式的創新,更是中華文化的弘揚、價值體系的重塑﹔不僅會書寫舉世矚目的“中國故事”,更將鑄造打動人心的“中國精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現代化探索,創造了30多年經濟騰飛的奇跡,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億萬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一定能讓古老的中華民族踏上豪邁壯闊的征途,迎來偉大復興的前景。

上一頁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