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彈幕作為一種依托內容,以情感抒發和交往互動為目的的全新社交方式,深受用戶喜愛。用戶主要依靠彈幕語言展開互動,是網絡時代符號互動研究的良好樣本。本文嘗試以戈夫曼的“擬劇理論”解釋網絡彈幕中用戶的自我呈現,並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關鍵詞:彈幕﹔擬劇理論﹔自我呈現
歐文·戈夫曼的“擬劇理論”從戲劇藝術的角度將整個社會機構看作舞台,將人們日常的社會互動看作是“表演”,認為個體為得到觀眾的認可,通過特定的常規程序和戲劇技巧控制觀眾對其印象的感知與形成,以達到成功表演的目的,對於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提供了新的視角。
自以B站為代表的彈幕視頻網站出現,彈幕以其共時互動的傳播模式和具有顯著亞文化特性的形式和內容,改變著傳統的傳受關系和話語體系。目前彈幕被用於視頻網站、電視、電影、直播、網頁漫畫中,成為互聯網傳播環境下的新型社交互動方式。梅洛維茨認為:一種新媒介的產生會營造出新的場景,新的傳播場景的產生將會帶來人們新行為的發生。“彈幕”的出現帶來的新型自我呈現形式對於研究網絡時代的信息互動具有重要作用。
一、表演區域的變化
戈夫曼將人們進行日常活動的區域分為呈現特定表演的“前台”和准備表演、獲得放鬆的“后台”兩部分,而在彈幕平台中,由於互動方式和表現形式的變化,前台和后台這兩個表演區域也具有了新的特點。
(一)彈幕表演的“前台”和“后台”
虛擬的網絡平台中,用戶主要用文字或圖像等符號進行互動交流。因此我們可以將具有彈幕功能的平台看作表演的前台,如視頻網站等。從舞台設置上看,這些平台所提供的文化資源及開設的彈幕功能為“表演”提供了現實基礎。從個人前台看,人們在發布彈幕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彈幕的顏色、出現和滾動方式等來決定自己的彈幕樣式。
用戶在觀看視頻等內容的過程中,根據視頻內容及他人發布的彈幕內容做出反映。在這一常規程序中,用戶在利用彈幕進行表演前后,經歷了“觀看—反應—思考—借鑒或創新”的准備活動,需要不時進入前台獲取信息,再到后台進行表演內容的修整,如構思發布內容、調整自己的言辭等,最后通過發布彈幕,成為“前台”的表演者。
(二)彈幕表演區域的新特點
前后台的自由切換。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的互動是在固定的、有邊界的前台進行的,為保持“表演”的完整性,人們必須在后台做好充足的准備才會步入“前台”開始表演,並根據現實情況進入后台對表演進行修正或獲得放鬆。而由於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及彈幕形式的短小,用戶不再受到“前台”的限制,可以迅速完成表演並回到后台,同時保持對整個前台的細致觀察,為隨時到來的表演做好准備,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自由地切換自己的位置。
前台和后台界線模糊。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用戶的匿名性,“人們可以大膽表演,在新的媒介環境下把屬於傳統后區展示的部分移至前區,條件是人們把自己徹底交給媒介網絡。”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更樂於拋開后台的“秘密”將表演移至前台。前台和后台的明確界線被打破。
前台的多變性和表演的自主性。彈幕注重人們即時感覺的呈現,多依托於連續呈動態的影視內容,隨著內容的變化,用戶所進行表演的前台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在一場完整的彈幕表演中,又包含了眾多根據前台變化而變化的表演。同時,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去身份化,用戶可以自由選擇角色和表現內容。
二、彈幕表演的呈現
戈夫曼提出,人們“通過相互間的密切合作來維持一種特定的情景定義”時,便構成了一個“劇班”,劇班的互動構成整場表演的呈現。將“劇班”的概念置於互聯網環境下的彈幕表演中,可以發現彈幕表演的新特點。
(一)大劇班中的小劇班
在網絡彈幕呈現中,用戶圍繞平台提供的文化產品內容而發布彈幕,展開各種各樣的表演,形成一個眾多參與者相互配合補充的大劇班,並期待所有對象做出回應。然而這一大劇班進行的完整表演中又是由許多時間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的小型表演構成的。首先,主體視頻內容變化的動態形式決定了用戶通過彈幕進行自我呈現的動態性,因此每一時間段的彈幕互動呈現出相互獨立的傾向﹔其次,對於相同的內容,用戶出於不同的心理表達訴求,在發布彈幕時往往易形成不同的對話情境。
(二)不同時空的成員組成劇班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流互動都是在共同時空裡面對面進行的。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互動突破身體和時空的限制。彈幕最大的特色便是為用戶營造了共時互動的體驗,人們在使用彈幕時,易認為眼前的彈幕是由與自己同時觀看的用戶發出的,並對其做出積極的回應。然而網絡空間的開放性使觀眾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成為可能,因此用戶可以在任意時空進入彈幕網站,並根據所見所感使用彈幕,這種表演被記錄保存在網站中,以供后來者觀看並加入,產生與之同時合作演出的體驗。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