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李普採寫開國大典,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陳毅后面。(資料圖)
新華社
作為老一代著名記者,新華通訊社原副社長李普寫下了新聞名篇《開國大典》,他曾經詳細地回憶過採寫開國大典的經歷。
1949年8月底,李普奉命由武漢中南總分社調到北平總社,接受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與另一位新華社記者李千峰一起參加第一屆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報道。10月1日那天,風和日麗。上午8時,解放軍受閱部隊已經到達指定地點。10時,30萬群眾陸續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天安門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熱情的歡呼聲和嘹亮的歌聲。李普記得,“上城樓的嘉賓們當時大都住在北京飯店和六國飯店,下午兩點,先一起去中南海勤政殿,交代一遍流程,就來到天安門。毛主席是第一個沿台階走上城樓的領導人,朱老總緊隨其后。那時還沒有電梯,大家都是走上去的。”
下午3點,典禮開始。當毛主席走到麥克風前面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時候,為了及時拿到主席手裡的公告,李普移到他身后,“毛主席顯得很平靜,稿子沒有任何抖動”。讀完公告后,毛主席手按電鈕,一幅巨大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當時,李普聽到陳毅感慨地說:“在我的有生之年裡,能看到這一天,已經很滿足了!”
拿到主席宣讀的公告后,李普並沒有馬上離開。因為雖然領導人的講話稿早就印發出來了,但還是需要他們的親手稿,來核對每一處字詞的小改動。“那天11個人的講話中,陳毅老總的最短,隻有5分鐘﹔宋慶齡的講稿先用英文打草稿,然后翻譯成中文,很有自己的特色。”李普看見她的手稿上,有的字注上了拼音,因為她不大會講普通話,整篇文章都是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話念的。
領導人講完話,閱兵式開始。身著戎裝的朱德總司令走下天安門,坐吉普車檢閱了部隊。那時部隊都停留在天安門城樓東。等朱老總返回城樓,部隊開始行進在天安門前,坦克團、26架飛機、1600匹紅色及白色的戰馬,展示了人民解放軍的威武。
隨后是群眾游行隊伍,參加游行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毛主席以及天安門城樓上所有人都在微笑著招手。李普回憶:“開國大典的游行和后來的游行是不一樣的,除了喊口號,大標語、字牌、花環這些東西都沒有,隻有紅旗揮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朴素,很多人將手絹拋向天空。”雖然沒有整齊的著裝,可是那種當家做主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游行隊伍中歡呼聲此起彼伏。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毛主席在城樓上喊出的“人民萬歲!”廣場上的30萬群眾看著毛主席揮動大手,全都發自內心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慶典活動結束時,已是華燈初上,人們都漸漸散去了,而李普還要趕寫開國大典的新聞稿。這篇稿子新華社必須在當晚發出,以便第二天全國各報採用。1949年10月2日,李普採寫的報道開國大典的文章登載在《人民日報》笫一版上。【詳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