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研究

新時代 新准則 新要求 新境界

對新修訂《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的解讀

鄭保衛 趙新寧
2020年02月11日11:31 |
小字號

來源:中國記者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對2019年新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與2009年版准則的對比,分析新准則的產生背景、創新精神、責任擔當和時代特征,說明新准則彰顯了新時代的新要求和新境界。

關鍵詞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 修訂背景 創新精神 責任擔當 時代特征

觀點提煉:新《准則》在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時,特別增加了“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的表述,這既是新聞工作者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舉措,又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增進與群眾感情的必然要求。

2019年12月15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下文簡稱中國記協)第九屆全國理事會第五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下文簡稱新《准則》)向全社會公布,這是該《准則》於1991年中國記協第四屆理事會一次會議通過,后歷經1994年4月、1997年1月、2009年11月三次修訂后的第四次修訂。新《准則》較第三次修訂,由7條28款增加到7條31款,內容更加豐富、具體、細化。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自頒布以來,在提升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促進新聞事業發展進步、加強新聞工作隊伍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修訂,立足新時代我國新聞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突出指導性,強調實踐性,凸顯了新准則的新境界。

一、新《准則》修訂的時代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新《准則》修訂最重要的時代背景。而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這一主線,使我國新聞工作更好地服務於黨和國家未來五年發展的新戰略、新方針、新政策,是新《准則》修訂的最鮮明時代特征。此次《准則》的修訂,背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新聞工作面臨新形勢

當前,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和輿論斗爭的主戰場,新興媒體技術快速更新迭代,新聞生產過程被重構,信息傳播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移動終端和社交媒體日益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陣地,媒體改革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新聞事業面臨新機遇,也受到新挑戰。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媒體改革發展的主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要在內容、平台、渠道、技術、管理等方面實現一體化發展,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集團,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是黨和國家賦予新聞媒體的重要任務。當下,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新聞生產、分發、反饋的各個環節,智能平台正在成為媒體創新發展的基礎設施。“可視化”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很多媒體把視頻置於重要戰略地位,集中力量發展視頻業務,以提高全媒體可視化產品生產能力。與此同時,優質內容依然是媒體的稀缺品,網絡內容建設需要體現靈思創意和工匠精神[1],傾心竭力打造融媒體精品,使內容優勢和傳播形式相得益彰,已成為各家媒體的共同追求。

在這一背景下,2009年制訂的准則已難以發揮綱領性指導優勢。當前,新聞工作者要轉變工作模式,掌握互聯網思維,用活新型媒體,提升綜合素質能力,更好地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移動化的傳播趨勢,打造開放、包容、立體、多元的新聞傳播輿論場,亟須對2009年的准則做出修訂,使其對新聞工作者的規范和要求更加適應當前新聞工作面臨的形勢。

(二)新聞隊伍發生新變化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興盛與發展,我國新聞隊伍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從組成結構看,出現了三個明顯階段,即2000年前后,傳統媒體一些新聞業務過硬且具有知名度的媒體人加入到門戶網站﹔2007年前后,一些具備靈活商業頭腦的媒體從業者加入到廣告公關及品牌業務中﹔2013年前后,以“央視名嘴”為代表的媒體人開始走向新媒體和文化創意產業。當前,新聞隊伍結構正在發生第四次變化,即一些具有豐富媒體從業經驗的新聞工作者開始開拓自媒體領域,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新聞從業者的身份界限變得模糊。這種表面看起來的媒體人的“離職潮”,其實是新聞隊伍“轉型升級”的一種表現。

新聞隊伍發生新變化,從能力要求來說,表現出對全媒型和專家型新聞人才的迫切需求。新聞隊伍不斷擴大,新聞記者類型增多,網站記者人數持續增加。公眾的網絡視野持續拓寬,社會化傳播者大量涌現,媒體傳播技能的“去專業化”和新聞發布渠道的“去中心化”趨勢,催生了商業化自媒體人、視頻平台投稿用戶,以及政務微博微信編輯等。這種新變化從專業素養和職業規范方面,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國際傳播提出新要求

信息傳播的全球化使擴大對外新聞交流與信息交往成為大勢所趨,特別是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深入人心。媒體融合帶來媒體外交主體的多元化,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新聞交流和信息交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大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積極傳播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2]

事實說明,當前世界傳媒領域“西強我弱”的競爭態勢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新聞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還不夠強,聲音總體偏小偏弱,我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因此,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這一客觀現實,高度重視傳播手段的建設與創新,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國記協既要為國外媒體了解中國、報道中國和加強同中國媒體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也要為我國媒體了解世界、報道世界和加強同世界各國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3]

二、新《准則》體現的創新精神

2017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中提出:在新時代,希望中國記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好把廣大新聞工作者凝聚起來,真正建設成為“記者之家”。[4]此次新《准則》的修訂,體現了習近平一系列新時代新理念對新聞工作的指導。

(一)用新時代理念指導新聞工作

新《准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對2009年准則作了創新性修訂。新《准則》的指導思想,增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有關新聞輿論工作論述的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繼承和發揚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優良傳統,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新聞志向、工作取向,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等內容。

新《准則》修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思想,既突出了新聞輿論工作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極端重要性,強調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宣傳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又體現了從新聞工作須從實際出發,充分吸納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工作的新經驗,使新聞工作者增強“四力”的要求能夠落到實處。

(二)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新聞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互聯網的論述,涉及發展網信事業、建設網絡強國、優化網絡環境、保障網絡安全、創新網絡技術、重視融合發展和加強國際合作等一系列內容。

新《准則》的修訂明確貫穿了互聯網思維,第三條增加了第5款,堅持網上網下“一個標准、一把尺子,一條底線”,統一導向要求、管理要求。第五條堅持改進創新,提出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等。第五條第2款,提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順應全媒體發展要求,積極探索網絡信息生產和傳播的特點規律,深刻把握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善於運用網絡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提高網上正面宣傳和網絡輿論引導水平。這一系列新提法,將促使互聯網思維在新聞工作實踐中得到具體落實,把新聞工作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主動推送與互動傳播結合起來,切實提高網絡傳播的參與度和吸引力,創新新聞工作新局面。

(三)用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新聞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新聞輿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深刻分析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科學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特點規律,作出了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習近平指出,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對全球一張網,需要全國一盤棋。[5]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形勢良好,但整體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出來。

新《准則》第五條第1款,增加“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要求,第3款是全新內容,將原來“善於利用新載體、新技術收集信息、發布新聞,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修訂為“保持思維的敏銳性和開放度,認識新事物、把握新規律,敢於打破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認真研究傳播藝術,採用受眾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採寫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精品佳作。”

新《准則》對新聞工作改進創新的一系列新要求,是建立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要求新聞工作者用好用活新媒體,轉變思維慣性,創新傳播方式,增強新聞作品的品質,從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使新聞工作從“改革”到“改進”,邁上一個新台階。

三、新《准則》貫穿的責任擔當

新《准則》的修訂,強調了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等一系列新聞工作重要原則,這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肩負的責任擔當。

(一)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領導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以下簡稱“2·19”講話)。他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習近平還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這一重要論述,對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新《准則》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新聞事業的性質定位,指出我國新聞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加強對中國新聞事業的領導,要堅持“黨媒姓黨”,堅持黨性原則。

新《准則》第一條,將原來的“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一起來”,修訂為“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與正確開展輿論監督統一起來”。這一變化突出並強調了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地位。新《准則》第二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將原來的“唱響主旋律”修訂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關於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增加了習近平提出的“激濁揚清、針砭時弊,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准確、分析客觀”的內容,並將“准確監督,科學監督”,調整為“科學監督,准確監督”。其要義在於,當前我國新聞輿論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新形勢下,推動新聞輿論戰線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積極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並努力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科學性。

(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我們的宣傳思想和新聞輿論工作要努力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准則》第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2款增加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第3款增加了“保持人民情懷,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暢通人民群眾表達意見的渠道”。第二條第2款對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從十年前的“塑造美好心靈”,到現在的“滋養美好心靈”。這些用詞的變化,反映了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新《准則》與時俱進的特征與品質。

(三)堅持黨性人民性相統一原則

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是我國新聞宣傳工作中一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堅持黨性人民性相統一原則,是黨和國家對我國新聞工作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他在“2·19”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這是他對黨性和人民性關系問題的新理解、新認識和新表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發展,是新形勢下做好新聞工作的重要指南。“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黨的執政理念在各項工作包括新聞工作中的實際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是新聞工作堅持人民性的基本要求。

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就是要在新聞工作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為受眾服務的問題上有高度熱忱,對自己有嚴格要求,這樣才能體現出堅持人民性的立場,也才能說明新聞媒體是有黨性的。[6]

新《准則》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的重視和對“人民至上”理念的恪守。在全文七條准則中,23次出現“人民”二字,比十年前的准則增加了10次。新《准則》在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時,特別增加了“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的表述,這既是新聞工作者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舉措,又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增進與群眾感情的必然要求。

四、新《准則》彰顯的時代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中提出,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一要求,是新時代條件下對新聞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和囑托,新聞工作者唯有內強能力,外樹形象,全面提升道德素養,才能不負時代要求,開創新聞工作新未來。

(一)對內增強新聞工作者綜合能力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概括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他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7]

新《准則》第四條第2款增加了“練就過硬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第三條增加了“努力到一線、到現場採訪核實”,第三條第2款增加了“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第五條第3款從工作思維、遵循規律、注重研究總結、了解受眾、提升新聞作品質量等多個方面提出增強新聞工作者綜合能力的要求。

新聞工作者增強“四力”,將“四力”以職業化的標准納入到具體工作中,是積極應對新聞實踐變化的重要舉措,是當前加強宣傳思想和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的使命任務,也是新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綜合提升素質能力,掌握融媒體技能,成為全媒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的最佳途徑。

(二)對外展現新聞工作者良好形象

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不僅代表了媒體的自身形象,同時也影響著媒體對外傳播中如何展現國家形象。面對復雜的內外形勢,當前我國媒體需要努力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傳播影響力,打造和展示我國媒體與新聞工作者良好的國際形象。

新《准則》第七條將原來的“促進國際新聞同行的交流與合作”,修改為“對外展示良好形象”,這是因為我國媒體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擴大,角色也日顯重要。將“加強與各國媒體和國際(區域)新聞組織的交流合作”作為第七條第5款,並將“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多做工作”列入其中,同時增加第2條“生動詮釋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著重講好中國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中國人民的故事,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從“促進”到“加強”,作出這樣的調整,強調的是對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這是立足於我國媒體發展現狀與水平,以及國際影響力擴大和對外形象提升提出的新要求。

新《准則》還將“四個自信”融入媒體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對外傳播活動中,要求新聞工作者著力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力和影響力,這就需要廣大新聞工作者不斷掌握運用新技術,以新媒體理念指導對外傳播,以新媒體的思維創新國際傳播方式方法,搭建國際傳播渠道,掌握國際話語權,全力打造國際傳播矩陣。這一變化同時體現了對外傳播工作“引領、協調、開放、共享”的理念,要求我國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努力發揮國家級媒體的旗艦作用,促進與推動國際傳播工作。

(三)全面提升新聞工作者道德素養 

在“四個全面”總體布局統領下,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呈現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隊伍建設也取得很大進展,但要看到,我們的隊伍中依然存在違反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的現象。新《准則》的修訂,注重從查找和總結現實問題中找對策,對全面提升新聞工作者道德素養提出更加具體、規范的標准和要求,體現了新《准則》在新時代總結行業規律、規范行業行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新《准則》要求全國新聞工作者,包括一切能夠提供信息傳播和輿論表達平台的新媒體從業人員都要自覺執行,這就擴大了“新聞工作者”的范圍。關於新聞工作者道德素養要求,新《准則》增加的內容有,第二條第2款“嚴守道德倫理底線”,第三條第3款“不刊播違背科學精神、倫理道德、生活常識的內容”。第四條“新聞工作者要保持一身正氣”。第六條第4款“不渲染凶殺、暴力、色情等”,第6款“尊重和保護新聞媒體作品版權,反對抄襲、剽竊,抵制嚴重歪曲文章原意、斷章取義等不當摘轉行為”,第7款“嚴格遵守新聞採訪規范,除確有必要的特殊拍攝採訪外,新聞採訪要出示合法有效的新聞記者証”,這些修訂有利於維護多形態合法媒體的地位,保障其發揮作用。原《准則》中,“新聞採訪要出示有效的新聞記者証”是在“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條款中,新《准則》將這一要求放在“遵紀守法”條款中,而且突出“合法”二字。這些新變化對全面提升新聞工作者道德素養有著具體針對性和現實關照性。

新《准則》的制定,為當前和今后我國新聞工作者進一步明確新聞工作的性質定位、方針原則、業務規范、道德素養等指明了方向,確定了路徑,明確了規則,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新聞界來說,要把學習新《准則》與學習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化“走轉改”活動和“四力”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踐行,在踐行中提高,為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努力奮斗!(作者鄭保衛系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 趙新寧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6級博士生)

【注釋】

[1][2]黃坤明.《牢記使命勇於擔當譜寫新時代黨的新聞事業新篇章》[J].《新聞戰線》,2017年第12期

[3]鄭保衛.《不負重托牢記使命——學習習近平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賀信》[J].《新聞戰線》,2018年第5期

[4]新華社.《習近平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OL].2017-11-08

[5]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5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6]鄭保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第76頁

[7]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8月21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