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錄制”節目《經濟戰疫·復工》:他們撐起城市“生命線”
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電商購物全面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互聯網較為熟悉的80、90,甚至00代消費者,都習慣了在線上購買商品。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足不出戶”的線上購物更是成為了人們的首選消費方式。同時,我們也看到這背后高速發展的中國互聯網經濟,以及因此而改變的衣食住行模式。
3月18日,由央視網出品,央視網、央視創造傳媒聯合制作的“雲錄制”特別節目《經濟戰疫·復工》在央視網多終端平台上線第三期。本期節目主持人鄒韻“雲連線”京東集團副總裁林琛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聚焦抗擊疫情當中電商領域的困難和機遇。
抗疫情、保民生、穩就業
電商企業守衛城市“生命線”
疫情當前,運輸線就是生命線。電商企業的快遞物流,則猶如城市的毛細血管。前段時間,一名快遞小哥在道路封閉、碼頭停運的情況下,用無人機將貨物及時安全地送到了消費者的手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林琛表示,這是疫情期間配送一線的常見場景。在疫情剛剛爆發的初期,京東等電商企業就開始了緊急動員,大部分採銷、物流、客服的工作人員都第一時間取消休假回到工作一線,來保証防控疫情物資以及民生物資的供給。3月9日,北京基層快遞員代表李杰更是亮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並坦言:“我們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我們多跑路、讓客戶少出門,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等於是給國家做了一些貢獻。”
國家郵政局日前發布了《2020年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指出我國物流市場在疫情期間表現出了良好的服務水平與承壓能力,快遞服務質量指數較上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增幅達到80.1%。為了在最大限度保証商品貨物安全及時到達的同時,又能保証消費者的安全,各大電商企業採取了怎樣的應急措施?此次疫情中的無接觸調撥、無接觸配送又需要哪些科技和技術的支持?
近日,中央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等新一代基礎設施將極大地推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以消費為主動力的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的轉變。擁有這些能力的企業,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拉動就業等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從餐飲零售聯盟到助農計劃
看實體經濟與新經濟的共生共榮
作為新經濟的一個重要元素,各大電商平台還具有給其它產業和企業賦能的優勢,例如通過發起餐飲零售聯盟,為深受疫情影響的線下餐飲企業實現全渠道銷售,或啟動助農計劃,利用社交裂變的方式幫助農戶在線上快速銷售,並結合強大的物流能力,幫助農戶的農產品能夠“走出去”、運出去和賣出去。
從餐飲零售聯盟到助農計劃,都是疫情影響下實體經濟擁抱新經濟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線下市場還是田間農戶,都在全力向“線上”轉型。國內各大電商平台為市場和資源配置提供的更多優化選擇,悄然改變著實體經濟的面貌,讓線上和線下有了更深度的融合,內容和消費有了更緊密的連接,商家和生態有了更良性的互動。對此,國家應該通過哪些政策來幫助包括土特產、生鮮、餐飲半成品等產業在互聯網上實現更好的銷售?
在應對疫情的日子裡,快遞、外賣的快捷和方便為人們的“宅家”生活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實體經濟和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經濟也在這次疫情中,從相互競爭的關系轉化成了相互支撐、共生共榮。而正是各種經濟模式的交相輝映讓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的前行篤定而光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