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中,尋回生命的力量
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今晚20:25分,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系列節目《戰“疫”故事》將迎來第一季收官之作,播出第十二期《方艙》。自3月8日開播以來,《戰“疫”故事》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值得被歷史銘記的感人事跡,讓人深受觸動,並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廣受好評。
“就算不曾謀面,我也曾走進過你們”
今晚節目的主人公楊馨,是武漢廣播電視台的心理咨詢廣播節目主持人,馨歌是她的播音名。
當得知許多輕症患者對於入住方艙產生不適,她第一時間前往武昌方艙醫院,准備通過廣播好好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她說,“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戰勝病魔很重要,相當於變相增強了抵抗力”。
當晚,楊馨按多年的制作經驗,連夜准備了20分鐘的廣播節目。可第二天,節目剛剛開始,護士就收到了患者的投訴,說:“煩,不想聽。”但楊馨並沒有放棄,反而覺得自己來對了。他們的煩、不想聽,也是一個重要的反饋。
為了不重蹈覆轍,楊馨開始謹慎地規劃節目內容和時長。終於在第18天,當一個5分鐘的小笑話播放完畢,卻沒有任何人喊停時,她突然感到一絲欣慰,也更相信語言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沒過幾天,12355服務台就收到了一個病人的特殊電話。這個電話不是做咨詢,而是請求工作人員找到楊馨,希望通過她向方艙醫院轉達歉意。原來,前些天這位病人因為誤解投訴了醫院,后來知道真相后,覺得很過意不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醫院道歉。楊馨感受到了自己和方艙之間建立起來了的這種特別的連接:就算我們不曾謀面,不曾對話,但是我曾走近過你們。
3月10日,武漢的16所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圓滿完成歷史使命。35天,16所,共開放了超過13000張床位,收治12000多名患者。從“人等床”到“床等人”,武漢的新冠肺炎患者當中,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艙醫院得到治療。在這樣特殊的環境裡,楊馨不僅用“方艙之聲”為患者帶去了心理慰藉,還用聲音為患者筑起了心理“疫”牆。
“每段聲音都心系危安,每份力量都願山河無恙”
病毒肆虐,讓很多人的時間“停滯”了,延長假期、在家辦公、限制外出,讓本就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更難體會到時歲變化。唯有“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從“江湖路遠,情系一處”的信號守護人,到“十過家門而不入”犧牲在抗疫一線的河南民警樊樹峰,86歲仍然堅守在防疫一線的董宗祈教授,再到以命相搏的白衣戰士郭琴、夏思思。《戰“疫”故事》用最溫暖的言語講述了抗“疫”一線最平淡又最動人,最平凡又最偉大的“英雄事跡”。
《戰“疫”故事》將鏡頭對准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善良的普通人、志願者、公安干警等群體,讓遠離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們看到一線最“真實”的情況,聽到最“感人”的故事。節目播出后網友評論道“看哭了,為偉大的獻出生命的英雄們致敬,你們雖死猶生,永垂不朽。”“就因為有這些人,我們才能安安穩穩的坐在家裡,致敬你們,我們的英雄。”“每一個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希望,溫暖了人心。”
作為疫情防疫宣傳戰中的重要力量,《戰“疫”故事》帶給人們的不只是最柔軟細膩的感動,還有全民一起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與決心。在抗疫過程中,涌現出涌現出太多能觸動人心的故事,《戰“疫”故事》充分當好記錄者與講述者,鮮活的反映了這場“全民戰爭”下的時代倒影,展現令人動容的“逆行精神”,以小見大,還原人們最初的感動。
時至今日,疫情前線有一批又一批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已經獲批,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各省市區援鄂醫療隊順利凱旋。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3月19日晚20:25分,系列節目《戰“疫”故事》將迎來收官。疫情之下,已是春暖花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