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開啟公安影視作品創作“以人為本”新高度
公安題材一直是藝術創作的富礦,近年來,一批聚焦當下反映人民警察時代風貌的精品力作深受大眾好評。正在熱播的《三叉戟》以三位中年警察聯手擊破金融犯罪集團的故事為核心,生動塑造了勇於擔當、守衛公平正義的人民警察群英像,開啟公安影視作品創作“以人為本”的新高度。
捕捉行業細節,維護人民警察形象,是公安影視作品創作的題中要義。《三叉戟》避免套路化生產,創作者們深入生活、深入基層,著力從人物塑造的精氣神、劇情設計的情理法、主創團隊的高精尖三個維度,捕捉最符合實際、最貼近真實生活,更生動鮮活地展示人民警察的光輝形象。
聚焦人民警察精氣神,書寫為民底色
人民警察為人民,是最庄嚴的承諾,也是人民警察堅持不變的底色,永葆底色生輝,就是要求廣大的人民警察,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不畏艱難,堅持以人為本,用人情味、煙火味守衛一方安寧。
《三叉戟》在塑造人民警察精氣神的細節把握上得體到位,三位主演的演繹真實代入感強。劇中,董勇飾演的“大棍子”,面對線人尊重如一,不因職位特權、出身卑微而差別對待,甚至傾囊相助的行為,讓觀眾看到了人民警察對人權的尊重﹔陳建斌飾演的“大背頭”工作上理性認真,生活中更像一個鄰家大哥,從辦公室到社區街道,他在化解處理矛盾和群眾溝通對話時的那種設身處地的真、鍥而不舍一線調查時的痴,有效地傳遞了人民警察“正能量、接地氣”警味十足的親民形象﹔郝平飾演的“大噴子”,用心對待每位涉案人員,以心換心,感化拯救誤入歧途靈魂的舉動,讓人們感受到了人民警察陽光執法的溫度。
隨著劇集的播出,三叉戟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與擔當的細節刻畫將成為重要看點。無論是一馬當先,深入犯罪現場的“大棍子”,還是身體力行沖鋒陷陣的“大背頭”,亦或是挑燈夜讀,翻遍卷宗深挖案件漏洞的“大噴子”。在面對民眾的聲討,上級的壓力,二十年前各自不曾揭開的心結,念想牽挂帶來的軟肋,離間挑撥引發的分崩,金融大案的曲折復雜、新老警察代際對話的情形時,都不曾退縮過,三人不斷磨合,聚力而為,最終成為極具震懾力的破案天團“三叉戟”。一句“老不意味著刀鈍了,老意味著更多的擔當和責任”充分的說明了三叉戟打擊犯罪的堅定決心,更彰顯人民警察不忘初心、忠誠履職堅守。
多元矛盾解構《三叉戟》情理法
劇中,個性鮮明、性格迥異的“三叉戟”各有所長又情感深厚。沉著冷靜的崔鐵軍、雷厲風行的徐國柱、細致入微的潘江海,破案天團的日常相處+辦案極具看點。而開篇就以二十年前的大案引出兄弟間的“矛盾沖突”和情義羈絆,戰友老夏的犧牲推動著命運的齒輪轉動,三人將如何消除隔閡、解決內外質疑,重新攜手共克時艱、破解大案,更是緊緊抓住觀眾眼球。
現有劇情中,“三叉戟”正在經歷信任重組、自我突破、本領更新等一系列的考驗和磨練,案件線索中斷,從未失手的“大背頭”如何挽回局面?嫌疑人避實就虛,“大噴子”如何突破審訊阻礙?“大棍子”困於疏忽導致線人犧牲的自責和內疚中,如何放下過去面對當下?
這些多元矛盾的解構讓觀眾在感受角色成長的同時,品味人民警察在情理法面前的使命抉擇。面對人生困境、職場瓶頸與性格局限,“三叉戟”不斷提升自己,不畏艱險,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魄力,不僅展現了人民警察肩負使命、擔當責任的無私奉獻精神,更意在喚醒全社會對正義的追求,對人民警察的致敬。
“三駕馬車”護航《三叉戟》叫好叫座
創作團隊對劇本的精雕細琢、老戲骨的本色出演、解碼社會內核的劇情把控,確保《三叉戟》叫好又叫座。
制片人+編劇+導演的黃金組合,是《三叉戟》高品質呈現的原生動力。三人攜手讓“以人為本,做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影視作品”這句話變得擲地有聲。制作團隊和演員更是通過案件走訪調研,與相關專業人士請教與座談等方式,以精益求精的內容創作要求和真誠、專業的制作態度,為觀眾獻上精品內容。
該劇,在原著的基礎上,向精品要質量,劇本打磨一年有余,深度整合了當下備受矚目的各類社會現象,敏銳地將社會熱點的金融案件、中年職場困局、人民警察情法理抉擇等進行藝術創作,以真角色真場景觸及多元矛盾,開啟了公安題材影視劇表達的新思路。
陳建斌、董勇、郝平、胡可等實力演員更是《三叉戟》贏得口碑的有力保障,主演們精湛走心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文藝創作者發自內心的自信表達。劇中,“大背頭”爬牆翻找証據的費力樣、“ 大棍子”打斗后的氣喘吁吁、“ 大噴子”審訊時標配保溫杯,無不讓觀眾覺得真實又親切,這種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塑造,使“三叉戟”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此外,諸如警察小呂、鄭律師、小青,花姐,鬼見愁等人物也為電視劇增添了很多看點。
作為一部反映現實主義題材、展現人民警察時代風採、弘揚主旋律的作品,《三叉戟》,在公安影視作品創作的實踐上,走出了一條遵循人物塑造精氣神、劇情設計情理法、主創團隊高精尖三位一體的表達范式,這對激活和加快推進公安題材影視劇創作提供了新的樣本,為講好人民警察故事樹立了新的高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