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台新闻创优的基本规律--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2年第5期

区县台新闻创优的基本规律

柏杨

2012年11月13日16:12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新闻创优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套用,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新闻题材、新闻主题、新闻角度、新闻事实、新闻细节等,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南京雨花广播电视台在多年的创优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与同行一起研究和探讨。

一、抓准抓好新闻题材

在创优实践中,业内同行形成一个共识,一件新闻作品份量重不重、质量好不好,首先看题材的重要性。重要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媒体做好重要题材报道,不但能把握住宣传报道的良机,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求,更对塑造媒体形象、争取受众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抓任何题材,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放到大局的天平上去“称”一下,去考量它的全局意义。我台获得2006年度江苏电视社教节目奖二等奖作品《大爱如歌》,以题材取胜。记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母爱的天性,采访一位夭折的男孩献出器官让四位患者得到新生的全过程,表现了一个感人故事,以事传情,以情寓理,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基层是新闻题材的宝库。记者的功夫在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在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建设中新生事物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回顾30年来标志重大改革发展的新闻: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和蛇口模式;舆论监督新闻:大兴安岭火灾,黑砖窑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及那些给人印象深刻的社会新闻,无一不是记者在基层发现、及时报道而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用精深的立意提炼好主题

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灵魂。主题思想不是外加的,是新闻事实本身蕴涵的。主题提炼好了,就能打开新闻事实的内核,反映事物的本质。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台分获2011年度南京市及区县级优秀广播节目二等奖作品,广播长消息《区民政局为居民送上新年大礼:民生两险 政府买单》,比较好地表现了这个主题。雨花台区在南京市率先实行“民生两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重大自然灾害房屋保险附加火灾爆炸保险)政府买单”。这是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发展成果,新闻价值高。每户8元、每人1元的投保额,全区一年投保资金188万多元,惠及全区在册居民将近23万人,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事情是去年最后一天办的,是“区民政局为居民送上新年大礼”。标题定得好,有动感,既热情赞扬,又有新年祝福,十分贴切,还巧妙地嵌入新闻事实,突出主题。

所谓“立意”,指的是对作品中心思想的提炼、确立和升华。也可以换一种表述:立意是作者所应追求的作品主题的独特化。因为在广播电视的创作实践中,许多作品主题的基本范畴是相近、相似或相同的(比如都是弘扬爱国主义、促进社会和谐等),要想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就必须使它的主题思想更有“个性”,更富于创意。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意与所谓的“明确主题”比起来,是更深一层的理念和境界。精深的立意是广播电视精品的灵魂。

三、在同题同源中寻找好角度

角度,是新闻作品报道新闻事实的观察点和切入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有多个角度,哪个角度最反映事物本质,决定于记者的洞察能力;同样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反映,都能反映事物本质,也决定于记者的洞察能力。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度的评奖中,抗震救灾的题材多。好多媒体都以这一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本地所特有的人和事为切入点,找出有本地特点的典型事例,挖掘本地典型的潜在价值,彰显抗震救灾的典型价值和意义。

现在的新闻报道,同题同源多。同类题材各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大家都在共性上做文章,那就“撞车”了,要善于在共性中寻找独特个性,走出自己的阳关大道。抓住独特性,作品就有了好角度,就会特有份量,特有魅力。这也是区县台可以遵循的一条规律或者说是创优的一种策略。

四、准确完整地记录事实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新闻专题,抑或新闻评论,要成为优秀作品,要把握三条:第一,事实准确可靠;第二,事实相对完整;第三,事实生动具体。所报道的事实要经得起推敲,要有根有据,切忌浮躁。

我台分获2011年度区县级、南京市优秀电视节目一、二等奖作品《非洲五国画家参观古雄小学艺术教育》,运用大量生动的现场画面描述了非洲五国画家参观体验一所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该校素质教育的成功,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同时告诉人们,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参加江苏省广播电视评选获得三等奖的作品,电视新闻述评《见义勇为缘何遭遇“双重门”?》针对时下民众热议的社会焦点话题展开评论,并启发人们思考:见义勇为缘何遭遇“双重门”?又该如何走出这种尴尬?论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证正确生动,普通市民、见义勇为者、专家学者的同期声的采录运用,使作品具有当代电视评论草根性与权威性兼容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和普遍的指导性。

与这两篇新闻作品相似的报道,见于多家大新闻媒体。但在省市级评选中,雨花区台的作品胜出了。作品小中见大,平中见深,一般中见独特。加上记者的深入挖掘,两条好新闻跃然而出。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看似平淡的生活,实在蕴藏着许多新闻题材。

五、用真挚的心灵处理好细节

细节,一般是指事物的外貌、特征和人物的表情、言行、心理等方面的细微末节,是构成故事情节的细胞。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声咳嗽,都可以成为细节。细节运用恰到好处,人物形象丰满,事件描写生动,主题思想深刻,反映事物本质。

在《大爱如歌》中,一个细节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在讲述龙龙被确诊失去生命体征之后,父亲马昭华要亲手拔下帮助继亲儿子心脏跳动的呼吸机,他显得不忍心,但他知道,运送龙龙器官的飞机在等着,渴望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着。这时画面显示,他好像迟疑了一下,然后缓缓来到儿子的病床前,又一次习惯性地为儿子掖了掖被角。接着,是一段感人肺腑的同期声:“小宝贝,爸爸又看你来了,你好好睡觉,安息吧!听话,爸爸会想你的。”短短两句话把马昭华的深明大义和难以割舍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心灵震撼。

六、用声画语言再现媒体特色

声画包括现场同期、影像,是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本质意义的报道形式。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独有的特色。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由获得事实、新闻选择、制作传递、受众接受等环节构成,存在着事实、报道者和受众等基本要素。报道者只有在尊重事实和尊重受众的基础上,既发挥声画对位的特色,又遵守新闻规律,才能有效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实现自己的特定诉求。

我台分获2011年度区县级、南京市优秀广播节目一、二等奖作品,连续报道《爱的接力:救援藏族女孩色珍》是广播特色与新闻规律融合得比较好的一件作品。它写援藏干部和雨花台区各界人士援救患白血病藏族女孩的事情,以爱心捐助为主线,突出“汉藏一家亲”的主题,题材有新意,有拓展。作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善于运用话筒,用心捕捉最有感染力的音响。记者描写道:“这位朴实的汉子感动得泣不成声,连惟一会说的两个汉字‘谢谢’也说不出来了。他紧紧拉住王有仁的双手,弯下腰去,把额头贴在王有仁的手背上,用藏族特有的礼仪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没有对话,胜似对话,人物的举止容貌描写得鲜活逼真,用声音再现感人至深的场景。二是用事实说话,故事性强,有人有事有情节,巧用细节表现人物和主题。安排好治病事宜、准备回拉萨的援藏干部凌向前与女孩道别,“在和色珍的家人一一道别后,凌向前朝站在无菌病区玻璃门后的色珍摇摇手。她的微笑让苍白的面色显得更加浮肿疲惫。看见门外的凌向前看着自己,色珍立刻摘下口罩,将脸和双手贴在玻璃门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连标点符号在内,短短7句话96个字,连用10个动词,使道别场景起码呈现出4个感人的画面,让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难以忘怀。

(柏杨:南京市雨花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