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直播江苏》栏目的责任编辑,每天审核稿件,总能遇到一些不懂取舍的记者稿件。
年轻记者采访时容易犯“大而全、小而全”的毛病。南京市关工委组织郊区近千名小学生参观南京科技馆,我们一组记者前去采访,发回一篇以科技夏令营为主题的稿件《南京千名小学生参观南京科技馆》,从稿件内容上可以看出,记者很认真,全程跟踪采访,从孩子们看演出,参观科普设施,一直到关工委领导颁发奖牌,全部写在稿件中。但看完这篇报道,却味同嚼蜡——记者没有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核心内容写稿,文章平铺直叙,大而空。既然是科技夏令营,还是要围绕“科技”二字做文章。改稿时,我跟该记者做了详细的沟通,最后以《科技夏令营 学生活常识》为题,舍弃了活动过程性的报道,只是截取活动中的一个点——孩子们通过模拟系统,体验开汽车和坐飞机时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置、如何逃生。这样一来,稿件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增强了可视性和现场感。
记者在平时采访时,要有取舍意识,长期如此,必能培养新闻敏感性。《南京日报》资深新闻评论员刘根生给《直播江苏》栏目组讲授新闻业务时,举了一个例子。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当年在南京任市委书记时,要参加长江三桥的合拢仪式,江苏省和南京市多家平面媒体派出记者前去采访。记者们从南京市政府门口集中乘车,跟随罗书记的公务车赶往合拢现场,采访很顺利,第二天各家媒体都在重要版面刊发了这一消息。在众多大同小异的采访稿中,一篇立意独特的报道脱颖而出。这名记者从车队开往三桥合拢现场行进过程中的插曲,找到了独特的采访视角。行进途中,罗书记乘坐的公务车突然脱离车队,加速前进,他敏锐地觉察到这背后肯定有事发生。事后,他主动找到给罗书记开车的驾驶员了解情况。原来,罗书记让司机超车是为了赶到车队最前方,提醒开道的警车驾驶员,不要鸣笛扰民。这一细节,生动真实地反映了罗书记心系民生的工作作风。领导开会、剪彩不是新鲜事,时刻关注民生疾苦才是新闻。
好的新闻作品取决于主题的提炼、角度的选取和语言的表述等多方面,但对材料的取舍至关重要。“会舍”才能“善取”,有了取舍,新闻报道才有了角度,有了观点,有了细节。新闻采访取舍技巧,是每一名记者、编辑需要长期修炼的基本功。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