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学科竞赛加强对实践的指导
参加学科竞赛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检验,同时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机会。
教师可以想办法激起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然后,再对其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或者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构思,亦可以从旁协助学生完成创意和想法。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只要在清楚得认清自己的不足后,才能针对性的弥补自身的不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也会丰富理论。而且,这种有目的性的实践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因为学生会觉得终于能把学的东西用上去了。这比日常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来的有劲很多。
据了解,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要是分三个方向: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方向。历年来,都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相关比赛。譬如,新闻方向的有《全国大学生优秀论文评选》大赛、各类期刊杂志征稿等;广播电视方向的则有主持人风采大赛、DV大赛、摄影摄像方面相关赛事等;广告方向的主要是学院奖和大学生广告大赛。
下面简单拿大广赛为例。大广赛可以说是广告学专业学生了解最多的赛事了。每年在比赛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的教师曾光就会结合前人的诸多作品以及个人参与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再将学生领进门之后,曾老师更多扮演的是指点迷津的角色了。很多学生由于经验不够丰富,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譬如,有的学生虽然很有有创意但是没有技术支持,有些学生的想法比较学生气,但是如果适当改善也是可好好利用的。在这些情况下,老师的指导往往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同时,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且也有助于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四、充分利用校友及业界资源,增加学生实习就业的可能性。
可以说,很多时候校友资源是评价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校友资源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因此,必须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增加与校友之间沟通的平台。
1、 邀请前辈来课堂讲课
大学教授多倾向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这在中国教育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如果单靠课堂教学,学生们只能被理论包围。而且理论多半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很高。但是如果有实战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理论联合实际的话,教学质量会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也会更感兴趣。这相比单纯听老师讲课会有更多益处。因此,将实践经历带入课堂,结合实例进行理论教学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
南昌大学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曾多次邀请嘉宾来到课堂。其中既有资深媒体人如李菁莹、黄利明,也有杰出校友如沈德森,还有学生的师兄师姐等。通过他们的亲身讲述,学生对新闻这个行业会有更多的认识,对在日后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理解。周边人的亲身讲述肯定是要比纸上谈兵更具有说服力的。
2、 建立更多的校友沟通平台
与国内众多新闻院校相比,南昌大学新闻系的历史也算是比较悠久。每年从南昌大学毕业的学生都纷纷在各个报社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出于同校情谊,他们往往也很愿意帮助自己的学弟学妹,加强自身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南昌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都建立了QQ群。如昌大新闻人-广州群、昌大新闻人-北京群等。且在校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加入,里面常常有招聘实习或招聘记者的料。这其中很多都是在官方网站上看不到的。因此,如何及时的把握住资源就成了新闻学生必须思考的事情。实践证明,往往很主动的学生都会获得很好的实习机会。这不只因为他们自身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这个机遇。而机遇来自哪儿,来自校友!
五、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当然,创新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的。这对于加强新闻实践教学亦是如此。
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譬如,学生在校期间出外实习、学生课内时间被老师要求出外采访等这些目前都是不被家长和校方赞同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学校也怕学生出事,因此都会对这一块管的很严。自然,很多时候,即便有想法,任课老师也只能作罢。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新闻实践,笔者建议采取免责声明。即与学生家长签署协议:在学校和老师正常控制和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如果出事,家长应不予以追究。
二是费用问题。新闻行业的实习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实习。很多时候学生必须自己承担所有的实习费用。不可否认,这给寒门学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很多时候,即便有实习的想法或者得到很不错的实践机会,但是考虑到费用问题很多学生都只好作罢。鉴于这种状况,笔者建议学校能够通过各种办法给予学生适当的资助。比如说通过利用校友所捐助的款项建立专项基金,或者是学校各种组织通过拉赞助的收入等。(作者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研究生)
![]() |